萨仁很喜欢这两个来“参观”的姑娘,她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表,这只圆形的表也被墨绿色的编织花边包裹着,“阿不都应该快回来了,等晚上的时候,你们留下来做客好吗?”
她期待地笑着说:“我们家已经好久没有客人造访了。”
闻慈看了看林姐,高兴地答应,但她没有忘记一件重要的事。
“在那之前,我先要准备一份客人的礼物才行。”
……
从阿不都家出来,外面的雪点子“啪”地拍到人脸上。
上午的时候雪就停了,现在天上洋洋洒洒的雪花,其实都是落到地上的雪,被风席卷着刮起来的,闻慈把毛线帽子往下压了压,摸了摸自己热腾腾的脸颊。
她其实还带了围巾,只是放在了招待所,还没戴出来。
“走,我们回招待所休息,晚上再来,”闻慈道。
她和萨仁约好了,晚上六点半再来,因为华夏幅员辽阔,自治区这边的时区和东北差了足足两个时区,哪怕十一月份,晚上六七点钟的时候天也还是亮的。
林姐和她往来时的方向走,说道:“我还以为你要在兵团里待着。”
“总和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一起玩有什么意思,”闻慈把两手揣进袖筒,一个正统的老大爷揣手姿势,语气却轻松,“来都来了,当然要看看当地人的生活啦。”
林姐问:“你的绘本和这个有关系吗?”
“是的呀,”闻慈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没和林姐说过,这套绘本到底怎么回事,她解释道:“我拿贝贝当主角,但是想画她在各个地方的生活,总要给她一个搬家的理由吧?所以就拿她的家人职业做引子,比方父亲来西北援建,她也跟着来到了这里。”
林姐恍然大悟,“所以你才要去好几个地方?”
“没错,”闻慈笑着点头,“第一本广市篇,是贝贝在老家广市和奶奶一起生活,
第二篇是跟父母来西北援建,第三篇是去首都旅行,第四篇是冬天去北省看望朋友,第四篇是去西南,第五篇是去蜀地——就在这个过程中,贝贝渐渐长大了。”
听起来很有意思,尤其是涉足了那么多人们没去过的地方。
但林姐还是觉得有点草率,“这得有很多故事吧?”
“故事当然是有的,但没有小说那么复杂,这套的定义就是儿童绘本嘛,其实会讲得很轻松简单,”闻慈耸了耸肩,笑眯眯道:“所以我只会截取一些有意思的点。”
林姐明白了什么,“所以你说那个酸奶有意思,是认真的?”她还以为是闻慈嘴甜呢。
闻慈点头:“这难道不有趣吗?萨仁的刺绣和编织,我觉得也很有趣,还有放牧,这些东西都是西北以外的人们很难见到的呢,”多好
好漂亮的丝巾!”她伸手小心地摸了一下,顿时更惊讶了,“这是丝绸?我好久没有见过丝绸了!”
物资的匮乏是全国性的,但是他们这个民族非常喜欢美丽的绸缎。
闻慈笑着说:“你的头发很漂亮,所以我想把这条绸巾送给你。”
萨仁感动地看着她,“我的朋友,你实在太好了。”
她把盒子连带绸巾仔细地收好,等夏天的时候,可以拿它当头巾带,一定会非常美丽,她热情地请闻慈进屋,“请坐,请坐,等下就可以开饭了。”
闻慈跪坐到炕上,林姐就在她的旁边坐下。
招待同族人的话,通常是男主人招待男客,女主人招待女客的。
但阿不都一家就住在兵团旁边,耳濡目染,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一些,对待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阿不都也坐到了两人对面,他热情地问:“萨仁说您们是来自很远的地方,玛依努尔和阿曼说得到了您们的糖果,真是非常感谢。”
闻慈赶紧道:“一点小小的礼物,两个孩子非常可爱。”
她受阿不都影响,也把称呼底下加了个心,十分尊敬,“您白天是放牧了去吗?我刚才来的时候,听到羊叫的声音。”
阿不都答道:“是的,我们家养了两百只羊,还有几头牛和马,它们非常健壮。”
说着,他有点苦恼地皱起了眉,“今年的雪下得有点早,不知道草料囤积得够不够,早知道应该听你们兵团的,他们之前提醒,今年可能会降温的。”
闻慈好奇,“它们冬天就不能出去放牧了吗?”
“当然,”阿不都早习惯了这些内地人的不懂,为她解释道:“冬天的时候草原会被冰雪覆盖,早就没有牧草了,我们只能喂之前囤积下来的干草料,直到明天春天。”
闻慈明白了,她对放牧生活很感兴趣,问了许多问题。
阿不都虽然情况,内地过来的“干部”为什么会在意这些问题,但还是一一地回答了,萨仁端着托盘过来,把一大盘金黄色的食物放到桌上,又去拿其他的。
大盘里是鸡块、土豆,上面还覆盖着白色的宽面条。
闻慈好奇,但没有开口询问。
阿不都却主动解释道:“这是大盘鸡,您们那里应该是没有的,萨仁的厨艺非常好,她能做出各种好吃的食物,”说话间,又几样东西被端上桌子。
一盘香气扑鼻的馕,几碗红彤彤像被辣椒粉裹满的炒米粉,一盘冒着热气的手抓羊肉,还有洁白的羊奶、坚果、羊汤,总之是非常丰盛的一餐。
萨仁最后一次过来时,手里端着陶罐和白巾。
她亲自为闻慈和林姐净手,连续三次倒水,最后用白巾擦干,最后才可以开饭。
大家都在桌边跪坐好了。
萨仁指着桌上的菜为客人们介绍,“这是皮牙子馕,这是大盘鸡,这是炒米粉——它对你们来说似乎是非常辣的,但很多汉族朋友喜欢吃,我为你们做了少放辣的版本,不知道你们能不能
说:“我已经习惯了,羊奶必须要早晨挤出来才新鲜,不然,会把人肚子吃坏的。”
自治区的四点……闻慈换算了一下,这和北省的两点多有什么区别?
这也太辛苦了。
萨仁很热情,“你喜欢羊奶吗?今天的鲜羊奶没有了,但还有酸奶/子和酸奶疙瘩——哦,这个你们内地人吃不习惯,之前兵团的人来做客时,他们好像都不太喜欢。”
酸奶疙瘩?闻慈眼前一亮,又是一个没听过的东西。
她期待地问:“我可以尝尝吗?”
“当然,”萨仁笑起来,不用她动手,玛依努尔就跑去厨房拿了酸奶疙瘩,雪白的圆柱体放在精致彩色碟子里,像是山药糕,闻起来有股浓郁的奶香。
“谢谢,”闻慈拿起一个,把另一个递给林姐。
她轻轻捏了下这块叫酸奶疙瘩的东西,发现质感凝实干燥,像是能放很久的样子,她试着咬了一口,第一口还没尝出来味儿,等舌头开始运作,一张脸顿时扭曲了。
好酸!好咸!
阿不都一家哈哈大笑起来,林姐见此,默默把刚拿到手里的酸奶疙瘩放回去了。
闻慈的表情狰狞了两秒钟,直到那股酸咸味淡去,浓郁的奶味儿返上来。
她虽然不太适应这种味道,但还是倔强发问:“这是怎么做的啊?”
萨仁笑得泪花都快出来了,她拍着胸口缓了缓,还是说不出话来,于是拍了拍玛依努尔的肩膀,这个小姑娘拿过被人放弃的那块酸奶疙瘩,咬了一口,眯起眼睛高高兴兴道:“和酸奶/子很像,只是煮出来,要挤掉水把奶块儿捞出来,捏成一块一块的再晾干。”
萨仁终于回过劲儿来,她拿手帕摸了下湿润的眼角,笑道:“晾得越干,保存得越久,我们家之前做的酸奶疙瘩已经做了好久,就快吃完了,但现在也变得又干又酸。”
闻慈又咬了一口酸奶疙瘩,可能是习惯了,她觉得好像能接受了。
她问:“那还要做新的吗?”
“当然,我们家的孩子最喜欢吃这个,古丽每次去学校都要带上好多呢,”萨仁笑着说,“下周孩子们就要放学回来,我打算明天做一些新的奶疙瘩,晾几天,正好让他们带走。”
闻慈蠢蠢欲动,询问道:“那你下次做的时候,我能在一边看看吗?”
萨仁有点惊讶,爽快地答应了,“当然,你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自己上手试试呢!”
于是闻慈顺理成章地约好了明天再来玩。
……
八点半离开萨仁家时,外面的天也不过刚刚黑。
闻慈和林姐回到招待所,发现大堂里好些人在聊天,她顺势插进去问了问附近有无邮局,发现没有,怪不得寄信都得是等着有人去镇上的时候顺便捎过去。
看来一时半会没法给徐截云寄信了。
闻慈回到房间,给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正事嘛,是没说的,她习惯做好之前暂不声张,她主要说了说今天在兵团的见闻,还有在萨仁家做客的事情,当然,没忘记超级好吃的晚饭!
她决定明天带上小本本,问问萨仁这几道菜是怎么做的。
信件写了两张纸,闻慈顺手在后面勾上一朵蜿蜒的玫瑰花枝,折好放进信封。
这边的时间比北省晚两小时,作息时间也是,她先前都是十点多睡觉,但现在,十二点钟才感觉到困意,在那之前,就坐在小桌前,对着煤油灯写写画画。
这边条件比较艰苦,招待所没电灯,三连连长知道她要工作后,给她拿来了煤油灯。
红亮的灯火摇曳着,在昏黄的墙上投下伏案的人影。
……
闻慈今天早上七点钟就起床了。
也许是绘本这个紧急任务在屁股后头撵着,心里有危机感,她醒来以后就睡不着了,拉开窗帘一看,外面的天色还是半黑的,她半闭着眼睛去公共水房刷牙洗脸,回房间干活。
和林姐去食堂吃早饭的时候,碰到了三连连长。
第13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