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有些艰难地咽了咽口水,声音激动,“一千套!”
一千份的订单,他们外贸部当然不少见,但这可是绘本诶,他们想着“能赚的话很好,不能赚的话也不损失什么的绘本”,谁知道,居然还成了摇钱树——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一套几块钱的印刷成本,卖出60美元的售价,不是摇钱树是什么?
一千套,蓝部长沉默下来。
他的脑袋里正在迅速计算,每套批发价52美元,成本不到3美元,一本利润49美元左右,乘以一千,这岂不是代表,这一批订单能赚……49000美元?
饶是蓝部长见惯了大风浪,这一刻也觉得难以想象。
这些可爱的画画书,居然这么赚钱?
他毫不犹豫,吩咐下去,“通知首都印刷厂,连夜印刷一千套,尽快发给港城树苗儿童出版社——给美术馆打个电话,让闻慈过来一趟。”
干事连忙去了,一个半小时后,闻慈就匆匆赶到外贸部。
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月底了给她分钱?但也不用这么急吧,她一边胡乱想着,一边拎着裙摆快步往里走,很不巧,正好碰到一个数日没见的熟人。
姜温年。
广交会还没结束,她就回来了,难道绘本已经卖完了?
闻慈心里有些不可思议,准备擦身而过,谁知道,姜温年却挡住了她的脚步,闻慈诧异地看过去,姜温年哼了一声,瞪她一眼,又把路让开了。
闻慈:“……”她真奇怪。
她急急往前走,等进了蓝部长的办公室,听到张安华加购的消息时,她才恍然大悟。
蓝部长问:“你不惊讶?”
“还是惊讶的,但是,”闻慈想了想,笑着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她这一套绘本的确是用了心思画的,加上她猛猛提高的天赋值,哪怕在国际上也算是上游水准。
它卖得不错,
() ……
闻慈已经很久没关注天赋值了。
主要是关注也没用。
她升级到7分以后,每3000娃娃点才能上涨0.1分,她这半年专心画《贝贝的故事》,全靠《松海》和《乒乓》陆陆续续赚点,也就勉强增加到了7.1分。
而在《贝贝的故事》后,虽然现在只卖出三百套,但不知道是张安华和雅克卖得好,还是分散卖给外商的那些有了传播,倒是也赚到了3000,把她的天赋值提到了7.2,且还在陆续增加——闻慈不知道上了罗伯明《新儿童画报》的事情。
闻慈今天点开系统,开始对目前的状况做个总结。
初始功能【马良的五彩笔】,不用说,居家出行不可或缺的宝藏功能,使用率相当高。
一次升级后有了【点金的手】,天赋值目前是7.2,精准地衡量一下,大概是足够一个人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了,要是运气好一点,就是半只脚踩进艺术界。
二次升级后多了【蜡笔小铺】,对她最大的用途就是购买各种颜料工具,不用票,升级出【娃娃的彩色世界】后还多了背包功能,相当实用,再也不用背着大包画架出门。
但【娃娃的彩色世界】本身她不常用,闻慈至今也就去过几次故宫。
它是第三次升级出现的,可以解锁世界各地的景观,也是从它开始,系统升级的方法变了,不再是通过娃娃点兑换,而是通过一个叫【作品评分】的东西,从传播量、影响力、娃娃喜爱度三方面打分,满分10分,她得有三个8分以上作品,才能进行第四次升级。
闻慈点开【作品评分】,屏气凝神地期待。
银河的画面变幻,星光屏幕上顿时出现几行数据,最上面还是《松海》和《乒乓》,分数似乎比最开始看的时候高了些,前者4.04,后者5.12,传播量都有提高。
而这两行数据下,又多了一个《贝贝的故事》。
一套绘本是算成一个整体吗?闻慈有些意外,她还以为会拆成6本呢。
她继续看:传播量5.3,影响力6,娃娃喜爱度8.1,而作品评分,则是6.46——就在她看完这串数据的下一秒,传播量变成了5.4,而作品评分变成了6.5。
闻慈一愣,这数据还是实时检测的吗?
……
此时的高卢是下午四点。
小学即将放学,学校门口来了一些家长,有个半扎长发的年轻爸爸闲来无聊,逛到了学校对面的书店中,这家书店里有许多学校推荐的课外书,他随手捡起一本看。
没意思。
对于阅读障碍来说,密密麻麻的字母就像是酒精,令人头晕目眩,伊凡放弃这本书籍,转而去色彩斑斓的绘本区,绘本风格各异,他一眼看到了一个鹅黄色的封面。
它和另外五本放在一起,除了颜色,风格一模一样,一看就是同系列的。
伊凡被吸引,是因为这个封面的有趣——一个穿
着奇怪筒裙的小女孩扎着小辫子,正踮着脚够一棵奇怪树木的果子,她长着一张东方式的面庞,饱满可爱,透着年幼的稚气。
《Babe'sstory》,儿童绘本?
伊凡这么想着,毫不犹豫地把它拿了下来,管它是孩子还是大人的,反正是画就能看。
他一翻开,就被柔和而鲜明的美丽笔触惊艳到了。
它和时下最流行的画风不同,也不像一些经典的老绘本那样保守——是的,保守,虽然它们在创作之初也是震撼的好作品,但过了这么多年,早就让人烂熟于心,感觉不到惊艳了。
而眼前这种陌生的画风,却让伊凡感受到耳目一新。
这是一位华夏画家的作品,描绘的是一个女孩跟妈妈去华夏西南的热带雨林考察的故事,故事其实很简单,哪怕是他这种烦于看字的阅读障碍,靠插画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
完全看不出他以为的东方的贫困、封闭、保守,只让人觉得热烈又快乐。
伊凡觉得这是部好作品,当然,更好的是插画。
他是个业余画家,小有名气,比他的作品更出名的是他辛辣的眼光和嘴巴,他时常在报纸上发表一些对于时下美术作品的褒贬,引起很多争议——但上帝见证,他可没收过一分钱,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已。
上个月因为抨击了一部知名画家的作品粗制滥造,却售价昂贵,完全是收割粉丝钱包的圈钱作品,为此,伊凡被他的粉丝堵上家门,差点被揍了一顿。
对方还信誓旦旦,说时下绘本都是这么贵的。
想到这里,伊凡翻到绘本最后看了眼,定价是美元,看来这不是引进绘本,而纯粹是这家书店的经销商临时购买的而已,他这么想着,把同套绘本从架子上拿下来,一并去问店员。
“这些多少法郎?”
店员报了一个在市场上绝对称不上高昂的价格。
伊凡露出满意的神色:这个插画水平,这个质量,这个价格,不正是物美价廉吗?
他立刻想到下次的报纸该取什么名字了——“不知名华夏绘本打败安东尼大师圈钱之作,到底谁才是一流插画家?”
第1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