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跟他们炫耀就不错了。」众同窗全都与有荣焉,真心实意为两人高兴。
笑毕,有同窗趁着高兴,怯生生问道:「苏同学能请教你一下吗?」
「当然可以。」苏录笑道,你不知道我就好为人师吗?
这一个月没收过义子,心里还感觉空落落的哩……
「太好了!」那同窗便赶紧翻看笔记道:「刚才先生总结了苏同学『义理破题』的范式——一抓『授受』题眼,提纲挈领;二引『天私』『分逾』对立;三埋后文线索!我说的对吗,苏同学?」
「你总结得很好。」苏录微笑颔首。
「我想知道你是怎麽能抓得这麽准,又想得这麽周全的?」那同窗说完赶忙道:「要是有不方便透露的秘诀就算了。」
「秘诀是有的,但方便透露。」苏录笑道:「首先,破题时,要紧扣题干要求,明确核心观点。具体可用『题干拆解法』来分析题目,首先圈出核心概念……便可避免漏题丶偏题!」
苏录便将他融会古今丶简明有效的破题方法论,讲给那位同窗。
其他同窗也听得十分认真,万没想到这位苏同学是真不藏私,直接就把最宝贵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这简直是活爹啊……
可惜课间时间太短,苏录还没讲完,上课的云板声就响起了,他赶紧对意犹未尽的众同窗道:「不要紧,下个课间我再给你们讲……」
众同窗这才赶紧回位,听先生讲下一堂课。
结果一上午三个课间,众同窗都围着苏录在学,终于听他讲完了破题之法。
中午放学时,有同窗激动道:「学到了学到了,感觉我也能像苏同学一样破题了!」
「哈哈哈,这是你的错觉!」朱子和却毫不留情地打击他道:「曾经我也这麽以为过,以为这样就能追上他。结果学会了义父的十八般武艺,还不是一样望尘莫及?」
「义父……」众人不由一愣,俩人这是什麽关系?
邓登瀛赶紧岔开话题道:「那是肯定的,天分的差距摆在那里,不过我们肯定也能有提高!」
「那是当然。」朱子和笑道:「一年前我的水平还在白云山和雷俊之下,现在他两个加起来都不够我一个打的。这都是义兄的功劳啊!」
「好了好了别扯了,赶紧走了。」苏录催促道。他今天还得拜师呢,得早点到。
「哦哦。」朱子和赶紧收拾书包,两人便和同行道别,快步离开了学堂。真叫个来也匆匆丶去也匆匆……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正意斋的同窗们陷入了沉思,他俩到底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
不过不管怎麽说,这两人能留在班里,实在是太好了……
「诸位,我们也拿出干劲来吧!」邓斋长给众同窗鼓劲儿道:「不要浪费了苏同学的好意!」
「好!」众同窗齐声应和,然后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吃饭去了。
窗外,刘先生目睹了一切,看到学生们不再丧气,他叹了口气道:
「刘大川啊刘大川,你不能拖学生后腿啊……」
虽然还是同样的话,但感觉跟早晨不一样了呢……
~~
过午,朱家大宅。
朱二爷亲自来到朱璋院中,见证苏录的『从学礼』。
《仪礼》并未记载拜师礼,但那是因为周朝时,『师』尚未成为独立阶层,常由官员丶父兄丶瞽宗乐师兼任,故无需另设专礼。
但时至今日,师者已经跃升为五伦之一,自然也发展出了相应的拜师礼。虽然苏录拜的是经师,却也一点不含糊。
他穿着青衿深衣丶束发用委貌冠,足穿布屦,双手托漆盘,盘底垫素帛,内置青布裹扎的干肉十条,缓步趋至廊下西侧弟子位,向门内长揖曰:「晚生苏录,久慕先生道德文章,今备薄贽,敢请执经受业。」
「可入。」厅内响起朱三爷的声音。
苏录便从西阶升至堂中,便见朱璋和作见证的朱玠并坐上首。
他再次作揖曰:「先生在上,晚生不敏,愿执弟子之礼,从学经典,敢请垂教。」
「可教。」朱璋颔首。
苏录便双手捧束修献于先生,曰:「薄礼不腆,聊表向学之诚,伏惟先生不弃。」
朱璋收下束修后,又回赠了苏录一套宋刻本《礼记正义》……这可是文物级别的,一千斤肉条子都换不来,简直是亏大发了。
ps.今天本市暴雨如注,却偏生事多,还接俩孩子,狼狈啊狼狈。但还是在11点半写完了3章,值得大家鼓励一下吧?求月票求订阅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