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变形记(1 / 2)

状元郎 三戒大师 3797 字 3天前

第184章 变形记

「吾少小荷锄于野。赤日流火,汗透鹑衣,滴土成烟。蜀黍如戟,叶若霜刃,刿肤成创,几至眩仆于地。途则遭人白眼,豪右欺我无力。归则粝食果腹,难咽抻颈如鹅。夜不能寐,握拳抵膺,乃笃志力学,纾此穷蹙!」

「及长,幸得青眼,负笈书斋。鲜衣洁膳,不复沾尘;危坐谈经,何须曝日?邻里笑问『公子安』,邑绅称许『可造材』。方觉闾阎之间,春风和煦,青山绿水,恍若隔世。然田畴未改,炎凉依旧,非世态之变,乃吾身异位耳。」

「嗟乎!心随境迁,吾之戒也。昔憎膏粱骄横,今忘垄亩之辛;向怨门阀天堑,今耽优渥之遇。沾沾自喜,何异于向所诋者?陶侃运甓,不忘忧患,司马警枕,以戒晏安。况吾未达,更当惕然自警——」

「来时路近,汗痕未晞;初心如炬,烛照昏衢。南风起时,勿忘北陆之寒;三餐饱后,当念五谷之艰。享安荣而念疾苦,非矫饰以博名,实惧心为物役也!」

翌日清晨,老山长一口气念完苏录这篇散文《变形记》,畅快地大笑道:「好好好,这就是我要的,有血有肉有真心的好文章!」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他又高兴地夸赞道:「以后写文章尽量带着这份真心哟……」

「是,学生谨记山长教诲。」苏录说着苦笑道:「只是学生见识鄙薄,学疏才浅,能有感而发的文章实在太少。」

昨晚他搜肠刮肚盘算了一下,发现自己拢共也写不了十篇八篇这种文章……

「学生更不行。」朱子和同样苦恼道:「学生见识更少……」

他昨晚回去憋了一晚上,愣是没交出一篇真心文章。

其实写是写了一篇,但名叫《义父颂》,不适合公开传阅呀。

「呵呵。」听了两人的苦恼,老山长理解地笑道:「这很正常,年轻人经历的少,知道的也少,所以才会『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嘛。」

「那就缺啥补啥,经历的少就多走多看,知道的少就多接触嘛。」他对二人笑道:

「昔周公见农夫『无衣无褐』『采荼薪樗』,方知稼穑之艰难,乃作《七月》。当年我按临岭南,见疍民栖身船底,冬夜以废网裹儿,归来夜不能寐,遂作《腊月歌》一篇,令有司动容,稍解疍民之困,据说至今岭南的船上人家,还在传唱此歌。」

「所以读书人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天地人间养文气。只有见过农民耕耘,才能体会到『粒粒皆辛苦』,再写民本时,便有了疾苦心;看了山河辽阔,才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写天下便有壮阔气……你们有仔细观察过长江吗?」

「没有。」两人惭愧地摇头。

「长江就在家门口,却不好好观察,实在太不应该了。」庞山长摇摇头道:「以后每个月都要去看一次,连续看一年,再写一篇文章给我。」

「是。」两人赶忙应下。

「不只是看,每见一事,必记其五:时也,地也,人也,状也,心也。」庞山长又吩咐道:「对人,须得『察其色丶闻其声丶体其劳丶感其心』,砚台里须盛三分汗水两分泪,方得人间笔墨。那时节再提笔,自有血肉丰满丶真情满满的文章涌出来。」

「是,弟子谨记。」两人赶忙应声道:「自今日起,多看多听多记。」

「当然了。只靠亲身经历,所得还是太少太慢,让你们放下学业去遍历人间疾苦也不现实。」老山长又笑道:

「这就要藉助别人的力量了,一是多看名家的文章笔记,借他们的眼睛去了解,共情他们的感受去体悟。二是藉助官府的公文,子和弘之应该都能拿到州县的各种榜文。」顿一下他接着道:

「另外老夫虽致仕多年,但省里每月都会寄送邸抄。这是州县都看不到的机密,没法给你们拿回去看,但可以在老夫这里一阅,了解国事民生,风云变幻。这会大大提高你们的眼界,让你们看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州一县……」

这时预备上课的云板声敲响,老山长笑道:「那麽今天就到这吧。」

~~

太平镇,甜水记。

门挂铃也响起悦耳的叮当声……

结束了繁忙的正月庙会,老板娘给夥计们发了双薪放了三天假,让他们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累瘦了一圈的苏掌柜趴在柜台上,懒洋洋道:「抱歉客官,今日休业,明天再来吧……」

却听到笃笃的拐棍声越来越近,苏有才抬起头来,登时站了起来。

「程,程相公,你老人家怎麽来了……」虽然已经明牌了,但看到程秀才进来,苏有才还是很紧张。

「我来看闺女不行啊?」程秀才也一样,虽然已经知道了一切,但看到这货明目张胆霸着他闺女,还是气不顺。

「爹,你怎麽来了?」老板娘闻声从楼上下来,乌黑秀发还披散着,赶紧用头绳简单挽在脑后。休息了几天,她倒是容光焕发,愈加娇艳欲滴了呢。

「怎麽一个二个都这麽问,难道我就不能来了吗?」程秀才郁闷道。

「哪能哪能,你老快坐。」苏有才赶紧将程秀才让到座位上,又去烧水泡茶……其实平时这些活都不是他的,主要是藉此机会躲一躲,好让他爷俩说话。

老板娘也在程秀才边上坐下,爷俩隔着茶几,一阵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