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全都捐了!(2 / 2)

不过,请允许我代表好奇的读者们问一个或许有些俗气的问题——如果,我是说如果——

真的有幸您的某一篇作品被选中了,您知道《法语读本》通常会支付给作者多少稿费吗?

据说那可是一笔相当象徵性的数目。」

莱昂纳目光清澈地看向记者:「稿费?不,先生。如果共和国真的认为我的某一篇作品,勉强够资格入选《法语读本》,那本身就是对我创作最大的肯定和回报,不是任何数额的金钱所能衡量的。

因此,在此我可以郑重地宣布——无论未来我的哪一篇作品,幸获垂青,得以入选《法语读本》或任何共和国指定的官方教材,我都绝不会向国家索要一分一厘的稿费!」

莱昂纳尔逐渐变得更加慷慨激昂:「不仅如此,为了表达我对共和国教育事业毫无保留的支持,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文学作品,我在此自愿承诺——

我将把我那三篇被卷入之前可笑谣言的作品——《老卫兵》丶《我的叔叔于勒》以及《故乡》,无偿地丶永久地捐献给法兰西!献给所有法兰西的人民!

这意味着,任何公立教育机构都可以无需支付任何费用,自由地印刷丶刊载丶讲授这些作品!」

莱昂纳尔最后微微一笑:「我的笔属于我自己,但我的作品,若能服务于更高的公益,服务于法兰西的未来,那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专访见报后,瞬间引发了轰动效应!

之前的种种谣言和污蔑,在这份坦荡而慷慨的宣言面前,顿时显得格外渺小丶卑劣和可笑。

「真正的爱国者!」

「无私的文学奉献!」

「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精神!」

「高贵的灵魂!让那些诽谤者无地自容!」

公众的同情和赞赏如同潮水般涌向莱昂纳尔。

他的声誉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形象也与「无私」丶「爱国」丶「支持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莱昂纳尔把《老卫兵》丶《我的叔叔于勒》以及《故乡》都捐了,那其他人呢?

同样被认为极有希望的阿尔丰斯·都德也立刻发表声明,支持并追随莱昂纳尔的义举,任何一篇自己的作品,只要入选《法语教材》,就捐给法兰西,不要一分钱稿费。

紧接着维克多·雨果也通过《共和国报》宣布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献给法兰西的教育事业。

就连已经去世的乔治·桑丶巴尔扎克丶梅里美丶夏多布里昂……都有其版权继承人声明愿意捐出作品。

更别提在世的左拉丶福楼拜等人。

一时间,法国文坛热闹非常——「向法兰西的教育事业捐献作品」成了一个时髦的行为。

绝大部分作家丶民众和媒体的思维里,《法语读本》选入特定作家的作品,不是中短篇,就是长篇节选。

像雨果先生这样的伟人,可能多选几篇;其他名气不如他的作家,大概只会入选一篇。

就算按照最高标准的稿费计算,也不过几百上千法郎。

对于这些收入丰厚的作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还不如用这点钱换个好名声。

这股风很快从巴黎吹向了远方,甚至就连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协会」都发来公函,声明如果法国教材使用莎士比亚戏剧的选段,也无须支付稿酬。

手里握着《两个孩子的法国游记》版权的「贝林出版社」彻底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