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楚嫔生了七皇子,又在后宫不停运作,昔日的侍郎便打败了一众竞争者,官位随她水涨船高,最后到了现在的尚书之位。
有个尚书在朝堂撑腰,楚嫔后来的日子好过许多,所以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伯侄,平日里关系很不错。
楚嫔就是这么一个善于钻研的性子,太子妃的侄女成了她儿媳妇,听起来确实不太好。
可换个角度想,那是杨家的女儿,杨家女百家求,皇子在娶亲上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
只要娶了杨家女儿就能攀附杨家,还能顺杆儿往上爬,爬进太子党,好处颇多。
小说里应该也有这一段,为什么最后七皇子的皇子妃,并不是杨家女儿呢?
李暮歌有些不明白,现在想不通,等以后自然就知晓答案了,大公主适时提出另一个话题,李暮歌跟她又就其他事情聊了起来,七皇子的事暂时搁置一旁。
过了两天,宫里恢复了风平浪静,朝堂上关于科举改制的浪潮则越来越大,李暮歌甚至接到了皇帝的通知,等过两天,她拿着自己写得折子上朝,跟诸位大臣讲讲她的想法。
李暮歌严阵以待,以后到底能不能在朝堂上好好立足,全看这一次了。
讲得好,什么都有,讲不好,什么都没了。
在她上朝堂之前,皇帝还打算去一趟青龙山。
太子走了,不光他走了,皇后、太子妃、荣阳,连带着七皇子八皇子都全去了。
李暮歌没有再随君祭祀的队伍里,她还照常上学。
中午到文绮楼吃午饭,最近文绮楼来了不少新厨子,这些厨子主要是为了照顾来文绮楼斗诗交流的天南海北的学子。
常盈栀非常认真的在经营这里,李暮歌则是沾了光,顺便满足了一下她的口腹之欲。
李暮歌对吃东西上没有特别多要求,能吃就行,好吃更好,硬要说就是吃饭偏咸口,平常爱吃甜的。
颜士玉能和她吃到一起去,最近都跟着她在文绮楼吃饭,中午不回颜家了。
李暮歌严重怀疑颜士玉是为了来看着常盈栀,怕她不在,常盈栀过来献殷勤,讨好自己。
当然,颜士玉在,也不妨碍常盈栀过来。
常盈栀过来是有正经事的,她要跟李暮歌报告一下,最近那些寒门子弟的行动。
“因为这些日子朝堂上百官开始议论改革科举,所以那些学子都在等着结果,倒是还算安分,只有几个开始与杨家和温家来往,估计是暗中已经投其门下了。”
常盈栀将那几个和杨家与大公主府有联系的人的身份信息写在纸上,再将纸交给李暮歌。
她最近的工作就是这些。
最近长宁城风平浪静,自从六公主死后,就出现了一种非常诡异的平静。
好像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切事情,都就此平息了。
李暮歌将纸接过来,瞟了一眼上面的名字,没有她之前重点关注的几个人,便不放在心上了。
“各人有命,我还未曾建府,他们如今算不上我的幕僚,想去奔向其他人,能有一个好的前程,是人之常情,只是他们一旦入了他人门下,可不能再将其视作自己人了。”
说白了,文绮楼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李暮歌招揽英才,这些住在文绮楼,每天在文绮楼吃吃喝喝的人,大多数都是李暮歌未来的幕僚。
因为他们将来肯定会入李暮歌门下,所以李暮歌很多时候会给他们行方便,不管是他们写诗想扬名,还是想要得到一手的情报消息,李暮歌都可以给他们。
这是李暮歌给他们的资源,一旦他们不会投奔李暮歌了,李暮歌自然会将这些资源收回来。
不收回来,岂不是资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