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书籍的成本降下来,就是让学习的成本降下来。
现在想要开展基础教育,惠及整个大庄所有百姓是不太可能的,但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迫在眉睫,必须有神器——活字印刷术相助。
活字印刷其实在印大批量的书上没什么优势,一些基础书籍如《三》、《千》、《百》之类的启蒙书,还是要用雕版印刷,可以省去排序的步骤。
活字印刷最主要的好处是足够灵活,报纸就非常依赖活字印刷,还有很多在市场上并不算热门的书籍,雕版印刷根本没法赚钱,这个时候就凸显出活字印刷的好来了。
至少印完之后,不会留下一大块的字板占地方。
颜士玉终于欣赏完纸了,开始看书中的内容。
李暮歌让她讲的那一段史,是前朝记载的一件丑事。
王朝存续时间够长,什么丑事都有可能发生,有时候史书上记载的文字,会让后人目瞪口呆。
“字,臣都认识,可这内容,臣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太陌生了,这一段段话实在是太陌生了!
颜士玉神情慢慢变得呆滞,无语至极。
“人各有欲,只是有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变成人,有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变成了被欲望操控的野兽。”
纵观史书数百年,道德败坏到极致的人还是少数。
大多数还是挺正常的。
在李暮歌看来,这其实就像是人群之中好人与坏人的比例,好人多,坏人少,可坏人做一件坏事,足以将好人做得所有好事都毁了。
颜士玉对李暮歌暗戳戳骂前朝荒唐的皇帝不是人这一点,没有任何意见。
她说道:“前朝皇室出现如此大的丑闻,影响深远,一直到末代皇帝,还有人将此事拿出来骂,说是先祖不修德行,后人亦是无德之君,气得后世帝皇闻言便会气急,每每再被提起,朝廷之上都会血流成河。”
李暮歌问:“死了那么多人,为何剩下的人一点儿记性都不长,还是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捋虎须?”
“不过是借此事来发泄心中对君主的不满,还有就是,想要借此名留青史。”
颜士玉的手指在那一段史书记载上划拉了两下,每一次都指向一个人名。
全都是后来提及此事,被处死的臣子的名字。
这些臣子的名字无比陌生,想来在其他事情上从未被提及,但在此事上,一死成名。
“原来如此,孤还以为,真的遇到眼睛里不容沙子的清流了。”
李暮歌这话里有些嘲讽的意思,颜士玉笑而不语,没有明说,却将对那些“死谏帝王,一心为国”的言官的不屑,写在了脸上。
颜士玉一直以来都很清醒,她也想当名臣,但她不会选择这种死法,做一个史书上陌生的名字。
她更倾向于在位时好好干,她知道,将国家经营好了,为百姓争取到了足以改变他们处境的利益,百姓自然会记得自己的名字。
“你说,那些言官会因为皇室的丑闻而撞柱,会不会为了史家的丑闻撞柱?”
李暮歌其实等了好几天了,早朝上没什么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