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去买便宜的货物,虽说挤压了一些货郎的生存空间,却能让百姓得到便利。
除了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外,百姓也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前困于交通不便,百姓只能在眼前一亩三分地打工,哪怕工钱被压了,也不敢走太远。
现在,长宁城的人工费用已经翻了一番。
百姓手里有钱,就更愿意去购物,商家在单一货品上赚得少了,可卖得东西多了,以量取胜,总体算下来比以前赚更多。
各有各的好处。
朝廷也因为交易次数增多,拿到了更多商税,甚至长宁城的商税,以及租赁的手续费、当地商铺外租后的费用,都比长宁城附近的农税要多了。
因此,今年朝廷开始商量,要不要适当降低农税。
加上去年开始推广开来的一些高产粮种,地里的产出多了,不光税收上来更多,农民的手里也有了余钱。
苏星月听完后,眼前已经展开了一片兴兴向荣的场景。
她内心颤栗不已,此刻,她感受到了大庄勃勃向上的生机。
“那群人是……”
入宫路上,路过了一处奇怪的地方,苏星月有些好奇。
这里靠近城中心,附近不是各个中心部门,就是达官显贵所在,可此刻,苏星月在路边看见了手脚还沾着泥,一副下地刚回来打扮的人。
更奇特的是,这些人身上穿得衣服样式很奇怪,不像是普通农人下地穿得短打,反倒是像个学子,身上还有学院的特殊标识,头顶是学子常常裹着的幞头。
“是农学院的学子,没想到今日你回来,她们还特意从地里过来迎接大功臣了。”
颜士玉看见那些学子,立刻笑得眯起了眼睛。
农学院建成,还广纳学子,朝中大臣们的态度,从一开始觉得不合适,到后来看见一群学子天天玩泥巴的愤怒,最后完全妥协了,看着一年比一年高产的种子,大臣们只能说农学院干得好。
大庄到底是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哪怕是士大夫们,也不敢小瞧土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农学院的学子是真有本事,他们觉得士大夫天天在土里耕种,实在不雅,却也无法开口制止此事。
不雅还是吃饱饭,他们不傻就知道,必须选吃饱饭。
不然他们就等着被“土匪”灭门吧。
颜士玉对农学院的学子没什么特殊感情,她之所以每次看见农学院学子,都笑容灿烂,是因为农学院的学子,让那群眼高于顶的大臣,吃了个哑巴亏。
颜士玉单纯是想看世家的笑话,自打她自认颜家并非世家后,就将世家看做了眼中钉肉中刺,世家不高兴,她比谁都高兴。
苏星月在西北就听说了农学院的名字,西北那地实在苦寒,不光是人苦,地也苦,种出来的东西少得可怜,若不是实行军屯制,指不定大军连口稀饭都吃不上。
朝廷这两年给得粮草够多了,可惜对比几十万大军来说,那些粮草还是不能让大军吃饱饭,加上地里那点儿产出还差不多。
农学院的学子能够让粮食增产,军中不知多少人希望农学院有学子过来,为他们治理一下西北的土地,叫大军能吃得好一些。
见苏星月眼睛一直在往那几个农学生身上飘,颜士玉了然,说道:“陛下说过,大庄太大了,需要帮助的百姓也太多了,西北有朝廷帮助,至少能吃个七分饱,多得是地方,百姓饿得面黄肌瘦。”
“是,陛下对西北颇为支持,此等大恩,西北军铭记于心,西北军确实不急,只是西北的百姓……”
苏星月一脸感激地看向皇宫方向,她此时所说的话,每一句都出自真心。
她确实没有那么担忧西北军,她主要是担心西北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