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会议讨论的重点集中在那份遗嘱上。
戴宾为什麽会突然立遗嘱?
律师判断戴宾可能遇到了什麽事,如果真实存在,那麽是自我内耗,还是来自外部的威胁?
「寄刀片算不算?」韩凌提出可能,「我花时间看了戴宾的小说评论,目前是连载状态已经快到结尾了,差评比较多,他在某个剧情的处理上出现了问题。」
「寄刀片?」季伯伟等人看了过来。
他们知道寄刀片的意思,是一个网络流行梗,表达的是粉丝对作者的强烈不满。
「他写的什麽类型的小说来着?」季伯伟问道。
韩凌:「都市纯爱,带有一点点的悬疑支线,以前他写传统文学的时候,就是此类型的代表性人物,知名度不低。」
听到这里,季伯伟回身,在白板上用笔写出新的关键字:
小说。
读者。
差评。
而后,他在【差评】两个字上延伸箭头,箭头终点写下【极端粉丝泄愤】,并画了一个问号。
这是可能性之一。
胡立辉回头扫了一眼这几个字,问道:「差评来源因为什麽?韩凌看过小说吗?」
韩凌回答:「暂时没看过,但从读者评论可以窥探一二,有一个女性配角被戴宾写死了。
这个配角在读者群体中的人气明显很高,当该配角死亡的章节发布后,评论区直接爆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骂声。
我想,这应该是戴宾外出闭关创作的原因之一,希望能在结尾上挽回风评。」
胡立辉微微点头:「因为这种虚幻的事情杀人,性格上必然存在缺陷,或者人生有重大变故,如果真是读者的话,那岂不是大海捞针?戴宾有多少真实粉丝?几万有吧?」
「几万有,我查过。」说话的是方舟,「问题不在数量,在于嫌疑人如何获得戴宾的准确位置,家庭住址或许能找到,但戴宾临时外出租了一个城中村宅子,这件事只有他自己和王梦琪清楚。」
胡立辉转头:「别忘了王梦琪也是读者之一,有没有可能……」
他的意思是,读者和读者合谋杀人,一个提供位置,一个动手。
负责调查王梦琪的警员此时开口:「王梦琪的人际关系比戴宾还简单,已经全部过了一遍,没有发现可疑的联系人。
读者和读者的认识大概率来自网络,网络是有记忆的,我觉得如果存在这样一个人,消除不了。」
闻言,胡立辉思索片刻,道:「那就从其他方向着手,第一,读者评论中攻击性最大的,甚至直接表明了杀人威胁和杀人手法,第二,嫌疑人通过跟踪戴宾得到了他的准确位置。
第二个方向比较靠谱。」
此话让包括季伯伟在内的所有警员点头,很合理。
韩凌也比较认同,如果本案和王梦琪没有关系,那麽嫌疑人获得戴宾准确位置的方式,很可能通过跟踪。
而且,还是长时间的跟踪,因为戴宾外出租房创作是主观行为,有着很大的偶然性。
「那就要查一查戴宾小区附近的所有监控了,包括他经常去的地点。」季伯伟开口,「两个月时间……大部分监控都已经覆盖,这就比较难办,以走访为主吧。」
说完,他看向韩凌和童峰:「你们是负责肖雨萱的,那就顺便查查,工作量比较大,辖区派出所协助。」
两名派出所的民警听到后,当即领命:「是,季队,我们配合韩警官和童警官。」
刑事侦查还是分局大队更专业,他们辅助即可,尽量少说话。
韩凌和童峰也是点头:「是。」
季伯伟:「对了,既然提到了戴宾的小说,那大家抽空的时候就看一看吧,重点是差评前后的章节。
其他方向继续排查,若有新发现,立即向专案指挥中心汇报。」
散会后,所有探组陆续离开。
童峰和韩凌暂时没走,与辖区派出所的同事商议排查计划。
哪怕有派出所的民警协助,走访和监控的排查依然是很大的工作量,恐怕需要持续很长时间。
不过未来当其他探组调查完毕撤回来后,可能会加入,逐渐增加效率。
查案就是这样,一开始多个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个方向会慢慢缩小为一两个方向,重点突破,直到前方看到了死胡同或者锁定嫌疑人。
「走访工作尽量安排熟悉街道的同事进行吧。」童峰说道,「走访目标是:戴宾离家寻找闭关地点时间前后,有没有可疑的人多次出现。」
派出所民警:「了解,我们马上回所里和领导沟通。」
童峰:「辛苦了。」
……
ps:先发一章,第二章还在写,晚上发布,一放假就有各种事,今天参加婚礼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