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嫌疑人於大海(两章合一)(1 / 2)

第117章 嫌疑人于大海(两章合一)

两天后。

不间断的排查工作持续了四十八小时,当前范围已经扩散到了邻市,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青昌市内,没有发现可疑人员。

专案组想过,如果侧写基本正确,有没有可能和魏家庄村的案子类似,就像曹可轩一样,非正常死亡没有报警?

有可能,但无法调查,而且这属于极小概率事件,真碰上了也没办法,排查工作还是要先覆盖大概率事件。

一中队所有警员,两天几乎没有睡过觉,顶多小眯一会,睁开眼睛后继续强行提神工作。

在没有明确线索的情况下进入熬夜加班状态,这会导致一些人内心多少会萌生一点点怨气,毕竟犯罪侧写在某种程度上,和猜测没什麽区别,担心做无用功。

殷运良再怎麽高高在上,也只是普通的人而已,不是神,只要是人就会犯错。

今日韩凌四人出差邑丰市,协查函已经发了,这是启动调查的敲门砖,但邑丰那边的反馈不是很积极,专案组必须亲自过去一趟。

可以理解,人家自己也有案子需要处理,平时忙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工夫去理会其他城市的协查函。

若只是参与抓捕也就罢了,大规模排查的事情不可能太上心,最多安排几名警员看看情况,效率上满足不了古安分局专案组的预期。

这种情况下,李伯伟必须安排人到邑丰市,提高排查效率。

「韩凌,侧写的准确率到底有多高,你心里有数吗?」路上,童峰问起这件事,因为这个案子他黑眼圈都出来了,神态上疲惫尽显。

此话一出,车里其他两位同事也侧耳倾听,之前他们一直想问,但碍于对方是殷运良刚收的学生,没好意思张嘴,以免引发误会。

韩凌道:「很高,但也有错误的概率。」

童峰不太满意这个回答:「很高是多高,殷教授到底有没有把握。」

专案组得到的更多是侧写结果,对于过程的理解其实不是很透,听起来合理,侦查起来就不是那麽回事了,这件事只有殷运良本人或者韩凌清楚。

「没有把握就不会排查了。」韩凌还是那句话,「肯定有错误的概率,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查否也是收获,就算没有此次侧写,以前我们查案的时候不也经常试错吗?」

童峰微微点头:「这倒是。」

缺乏指向性线索的刑事侦查就是一个不停试错的过程,试错多了,真相也就越来越近。

简单几句闲聊,童峰三人提起了精神,意识到自己患得患失过于关注调查方向的正确性,忽略了试错过程本就是刑警的工作日常。

来到邑丰市局,几人找到相关负责人立即投入了工作,从每个分局辖区开始向县局辐射,重复在青昌的工作内容。

又是一个通宵过去。

邑丰某分局。

童峰请客,直接搬来了一提红牛,利用外部力量透支身体,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嫌疑人的踪迹。

「韩凌!」

「过来过来!」

同事好像有了发现,声音高亢了不少。

见状,正在查阅档案的韩凌连忙起身走来,童峰和另外一名同事也被吸引,三人围在电脑前。

「这个女孩是不是非常符合我们的排查条件?」同事指着电脑屏幕说道,上面显示的是一位邑丰本地女孩的卷宗资料。

资料非常详细,除基本信息外,还包含了人际关系丶性格丶消费清单丶网络聊天记录等,为了调查此案,邑丰分局显然已经对该女孩展开了全面调查。

最终,邑丰分局刑侦大队排查了他杀嫌疑,确定该女孩死于自杀,自杀动机是感染了HIV病毒,俗称爱滋病。

女孩叫于佑怡,名字不错。

「三年前跳河自尽?」童峰看到了很熟悉的四个字,「戴宾写的小说里,女配角萧玉也是死于跳河自杀,不过萧玉的动机来自情感,这个于佑怡来自疾病的打击。」

小说创作总会有艺术加工,现实中因为喜欢的人结婚而自杀的人,很少很少。

如果因为疾病,听起来相对比较合理。

现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爱滋病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症,终身服药可以和正常一样活很长时间,运气好的话七八十岁不成问题。

期间,顶多会面临药物副所用和耐药性等问题。

不过爱滋病三个字在社会上带有很大的偏见,洁身自好的人感染爱滋病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高发于同性之间或者私生活混乱。

同事看着屏幕上的资料开口:「从日常经历和消费清单看,于佑怡的私生活很乱,一个月三十天,有二十多天混迹于酒吧丶夜店之类的场所,全身纹身面积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和多个男人有着不正当关系。」

童峰说道:「抛开男女关系,于佑怡倒是和萧玉很像,连自杀方式都一样,会是她吗?」

韩凌:「查一查她父亲就知道了。」

同事操作电脑,调出了于佑怡父亲的资料,于大海,五十二岁,原公立学校在编数学教师,后离职加入私立学校,再次离职后进入了教培机构。

舍弃编制进入私立学校任职,这种情况在早些年代很普遍,因为那时候在编教师的工资很低。

八十年代,在编教师工资每月几十块,而私立学校能达到两百,数倍的差距,这就导致不少老师选择辞职加入私立学校,追求高工资。

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在编的稳定和重要性,也不会意识到老师工资会提升的这麽快,还有退休的高退休金,直到私立学校开始裁员和倒闭的时候,方才醒悟,可惜已经晚了。

韩凌拿出画像和于大海的照片比对,两者之间有着不低的相似性,除了胡子乾净,五官比例基本一致。

「我马上联系舟哥。」

韩凌没有越级汇报,先给方舟打电话说明情况,而后方舟文联系了胡立辉,由胡立辉通知季伯伟。

于大海的资料,很快在专案组内打开。

终于有突破了。

季伯伟在和胡立辉讨论过后,确定于大海应该就是他们要找的人,随即马上安排人去市局申请手机定位。

这时候,要先确定于大海的位置所在,绝不能贸然联系。

如果于大海是杀害戴宾的凶手,接到警方电话的反应大概率是逃跑。

邑丰市这边,韩凌四人接到了原地待命的指令,暂时中止排查工作。

如果嫌疑人真的是于大海,青昌和邑丰是他最有可能停留的两个城市,确定位置后直接把人带回来。

「查到了?」邑丰分局的同事见四人停止工作准备走,询问道。

童峰点头:「应该错不了,三年前于佑怡的自杀,我们认为他的父亲于大海有着重大作案嫌疑。」

协查函上已经写的很清楚,倒也没必要和邑丰这边的同事隐瞒,他们本来就是要帮忙查的,能得到的信息和专案组基本一致。

「于佑怡——」邑丰分局的同事思索片刻,想起来了,「哦那个女孩啊,我记得,查出爱滋病后保密措施没有做好,亲朋好友都知道了,她承受不住压力,最终选择了跳河自尽。

父亲于大海在看到女儿的尸体几近崩溃,差点也跳河,他很早的时候就离异了,多年单身养大了于佑怡,正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女儿,这才导致于佑怡缺乏正确的三观引导,中学时期就和社会青年混迹在一起,大学也没上。」

童峰:「老师的女儿没上大学,这种情况倒也少见。」

邑丰分局同事叹道:「离异家庭对孩子的伤害还是比较大,于大海只顾工作不去陪伴女儿,忽视女儿青春期的变化,这也没办法。

少女在青春期时候很需要母亲的陪伴,很多事情父亲帮不了,只能放手。」

童峰没有和对方多聊,简单交谈几句便离开了,出去透透气。

院中,会抽菸的点燃香菸,童峰三人的脸上难掩惊色,有同事忍不住开口:「这也太准了,没想到真的存在像萧玉一样的女孩,感觉殷教授开了上帝视角。」

大家查案还是更依赖传统刑侦,坐在办公室里通过分析直接锁定嫌疑人,那种情节只有电视剧里才能出现。

现实是很残酷的,有着太多不确定性,警察认为的和嫌疑人实际做的,往往有着很大差别,毕竟个体是不同的。

没想到,这次真的能根据殷运良的侧写,在排查后找到了符合条件的女孩,并直接锁定嫌疑人于大海。

犯罪心理学,有这麽神奇吗?

童峰看向韩凌:「你以后要是学会了,也这麽厉害?」

韩凌道:「犯罪侧写只是辅助手段,这次查到于大海多少靠点运气,平时查案还是要依赖确凿的线索以及不容置疑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