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个人一等功(两章合一)
翌日。
韩凌和童峰找到了王梦琪,告知对方杀害戴宾的凶手已经抓到,并重点询问关于那份遗瞩的动机问题。
之前负责排查王家姐弟的探组已经告知王梦琪遗嘱的存在,莫名其妙多了一笔钱,并没有让她的心情好起来。
戴宾死了,弟弟因故意伤害罪即将入狱,钱对她来说意义不大,连赔偿都不一定够。
不过有了这笔钱,王家倒也不至于因王梦杰的犯罪行为而彻底破产,前提是王梦琪愿意为弟弟拿出来。
这麽看,戴宾还真是有「先见之明」。
「四个月前,戴宾外出采风一周的事情,你知道吗?」韩凌询问。
王梦琪点头:「知道,他跟我提过。」
韩凌:「结束之后有什麽异常吗?」
王梦琪的回答和肖雨萱差别很大,马上肯定:「有,他在情绪上出了问题,我猜是遇到了什麽特别的事情。
问过,但他不说,我就没有再问第二遍。」
老婆和小三的区别出来了。
肖雨萱作为朝夕相处的老婆,不了解丶不理解戴宾,而王梦琪却能敏锐抓住戴宾在情绪上的细微变化,也怪不得戴宾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还在遗嘱中加上了王梦琪的名字。
追问了几个问题后,韩凌没有得到有效信息,于是两人告辞离开。
通过问询肖雨萱和王梦琪,基本能肯定戴宾在那段时间绝对不正常,他立遗嘱的动机并非心血来潮,有着明确目的。
回分局的路上,童峰开口:「看来戴宾似乎真遇到了点事,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已偷偷立了遗瞩,你的怀疑是正确的。」
韩凌:「他感觉到了威胁,但威胁并没有发生,更像未雨绸缪。」
童峰点头:「四个月的时间,若有人想对他动手早就动手了,不可能等这麽久,让我猜一猜戴宾遭遇了生命威胁,但只要老老实实的闭嘴,危险就不会发生。
他不敢赌,于是提前立了遗瞩,没有告诉任何人。
之所以不选择报警,是因为威胁包含了全家,他不愿让全家承担任何风险,犯罪嫌疑人出狱后报复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韩凌同意:「你说的没错,我也这麽想。」
童峰:「看来青昌并不安宁啊。」
韩凌:「这麽大的城市不会缺乏黑暗角落,犯罪行为多种多样,如果猜测正确,戴宾所碰到的事情应该不算很大,否则早就被灭口了。」
童峰:「对。」
要是戴宾碰到了杀人丶贩毒之类的事情,能活着的概率并不高。
举个例子,比如戴宾在采风期间,偶然碰到了团伙盗窃,犯罪嫌疑人发现戴宾后威胁对方不要说出去,并留下了戴宾的详细个人信息。
只要戴宾敢报警或者告诉他人,犯罪嫌疑人会马上对戴宾全家动手。
不论犯罪嫌疑人敢不敢做出来,戴宾都不会去赌,于是选择了沉默,以防万一立了遗瞩。
这就比较合理了。
他不会想到,威胁者没动手,读者动手了,也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了威胁者很大的忙。
回到分局,季伯伟等人把韩凌叫到了办公室,询问遗嘱动机问题。
有了侯家柔案的前车之鉴,方舟已经将韩凌的疑虑上报,季伯伟和胡立辉很重视。
双方就此事聊了聊,确定遗瞩动机来源很可能因为戴宾偶然碰到了违法犯罪行为。
可是戴宾已经死了,时间也过去了四个月,青昌那麽大,几乎不可能再查到。
「季队,胡队,先搁置吧。」韩凌主动开口,,「闲暇的时候我再看看戴宾的小说,如果有发现的话,会及时汇报。」
戴宾很喜欢把现实写进小说,这件事毫无疑问,于大海正是凭藉这一点找到了戴宾的家庭住址。
如果戴宾在采风期间遇到了特殊事件,也许会在之后的小说情节中隐晦的展现出来。
这是唯一可能有收获的调查方向。
搁置,不代表韩凌会彻底忘记这件事,该查还是要查。
万一对方是隐藏很深的犯罪团伙,盘踞在青昌,未来早晚得爆炸。
「好,先这麽办。」季伯伟同意。
证据的固定持续数天,韩凌和童峰参与其中,卷宗由法制大队审核完毕后,递交检察院再次审核。
检察院审核通过后,会以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包括王梦杰的案子。
刑侦大队的工作基本结束,只要检察院不要求补充侦查,戴宾毒杀案可以告一段落。
本案调查过程中规中矩,省厅的殷运良帮了很大的忙,所有人各司其职没有突出表现,因此不存在嘉奖。
查案,本就是警察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半个月后的中午。
韩凌几人在食堂吃饭,童峰又聊起了戴宾的事情:「小说看得差不多了吧?有什麽发现吗?」
今天吃排骨,韩凌吐出嘴里的骨头,说道:「有一点点蛛丝马迹,戴宾采风归来后没几天,在小说创作中加入了新情节,描述不多,其中有物流公司。
我觉得如果戴宾遇到了什麽事,应该来自某物流公司。」
闻言,童峰想了想,开口:「肖雨萱说,和戴宾采风的时候会去工厂之类的地方,没提物流公司,难道戴宾自己去过?
韩凌:「也许吧,近两年全国物流公司数量极多,已经达到了注册高峰期,青昌作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半岛物流重点区域,物流业发展也很快。
我查了,每年得有几百家注册,总数大大小小达到了七千家。」
「这麽多?」说话的是孙玉杰,「我也是服,七千家物流公司不会饱和吗?能赚到钱?」
韩凌道:「已经接近了饱和状态,后续的竞争会加剧,估计要开始倒闭了。
僧多粥少,大部分公司规模小丶资产少丶利润低,斗不过那些大公司的,早晚淘汰。」
孙玉杰了然:「那才合理,我说呢,怎麽能有七千家物流公司。」
韩凌:「正因为公司多,管理混乱,不排除有人借着物流公司的名头,暗地里干着违法犯罪的买卖,要是挨个查的话,肯定能查出东西。」
孙玉杰:「走私?」
韩凌:「算是其中一种可能。」
此时杨芮开口:「无缘无故的,分局不可能去排查物流公司,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很多,邮政部门丶交通运输部门,两个地方绕不过去。
还有青昌海关,他们负责监管物流进出口,和咱们没啥关系。」
韩凌没说话。
他只是空闲的时候看看戴宾的小说分析可能,没真的想去查。
漫无目的的查,毫无意义。
未来如果碰到类似的案子,也许能关联起来,算是给戴宾一案画上完美的句号。
他没有强迫症,这件事看运气,看缘分。
午饭结束四人刚要走,分局政治处的同事来了,一眼看到餐厅的韩凌后,加快了脚步。
「韩凌,你的三等功和一等功下来了!」
声音没有压低,整个餐厅的警察和工作人员都听到了,齐齐转头看了过来,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三等功和——一等功?!
魏家庄村的案子大家都有所耳闻,判断省厅很有可能授予韩凌个人一等功的荣誉,等了这麽多天,没想到真的有了结果。
不是二等功,是一等功!
个人一等功属于高官荣誉称号,普通民警由省厅批准,这意味着荣誉层级非常高,因此,后续的表彰流程绝不会仅限于分局内部,市局也会参与。
三等功没有表彰大会只有公示,但一等功肯定有,就看设在分局还是市局了。
政治处的同事很激动,他们第一批知道的,个人一等功不仅仅是民警的个人荣誉,更是整个分局的政绩和光荣。
「呢。」此刻韩凌不知该如何回应,半天憋出两个字,「挺好。」
所有人:「..」
就这?
咱不说范进中举,总得开心开心啊。
没事,你不开心我们帮你开心,随着一个人的掌声响起,整个餐厅雷动,对韩凌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