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对,张伯芝已经把弟弟接到京城这边的国际学校读书了。
她妈妈没来,她妈妈更喜欢港岛那边的生活环境。
三月下旬,《红旗》的立项审查顺利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相关部门对该剧弘扬主旋律丶聚焦历史细节的创作方向给予了肯定。
王盛立刻下令组建《红旗》剧组。
导演方面,他亲自挂帅,并担任总制片人和总监制,把握整体方向和艺术基调。
执行导演是霍健起。
老霍拿了国际大奖后,直接从北影厂辞职了,跑来给王盛鞍前马后。
演员选择上,挑选了一批演技扎实丶形象贴合角色的实力派演员,其中不乏来自人艺等话剧团体的戏骨。
剧组各部门迅速到位,服装丶道具丶美工严格按照四十年代末的北平风貌进行准备。
王盛特别要求,旗杆丶电动装置等核心道具必须力求还原历史真实感。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而又条不紊地进行着。
到了三月底,《红旗》剧组的前期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只待择日开机。
四月初,京城的春天彻底舒展开来。
在北影制片公司(原北影厂)的摄影棚里,洋溢着一种不同于商业片剧组的庄重氛围投资三百万元,使用32mm胶片摄影机拍摄的电视电影《红旗》(改编自《我和我的祖国·前夜》),在此举行了简洁而隆重的开机仪式。
现场没有过多的娱乐媒体,更多的是行业内的同仁和相关单位的代表。
王盛穿着一身深色西装,站在主创团队的最前方。
他的身边,是特意受邀前来的中影集团副董事长丶副总经理丶北影制片公司总经理韩三坪。
韩三坪的出现,无疑为这个项目增添了厚重的分量。
他代表着新组建的中影集团,也代表着与盛影传媒持续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开机仪式上,韩三坪发表了简短的讲话。
他首先肯定了《红旗》剧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强调在国庆五十周年之际,回顾历史丶铭记奋斗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王盛同志和盛影传媒,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题材,并以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视角进行影视化创作,体现了作为影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韩三坪声音洪亮,目光扫过全场:「用电视电影这种贴近大众的形式,讲述我们共和国旗帜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献礼方式。中影集团和北影制片公司,对此表示全力支持!」
韩三坪的讲话,无疑是为《红旗》项目,也为王盛本人,送上了一份极具含金量的「官方认证」。
这不仅是对项目的肯定,更是对王盛离开北影厂体系后,依然坚持主流价值创作方向的认可。
王盛在随后的致辞中,感谢了韩三坪和各级领导的支持,感谢了剧组全体成员的付出。
他重申了拍摄《红旗》的初衷:「我们想做的,不仅仅是还原一段历史,更是要唤醒一种情感,一种对祖国丶对旗帜丶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们最深的敬意。希望这部作品,能成为献给共和国生日的一份真挚礼物。」
随后,在韩三坪丶王盛以及剧组主创的共同见证下,盖在摄像机上的红布被掀开,标志着电视电影《红旗》正式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