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补习教室杂乱却充满个性,墙上贴满了各种励志标语和名校照片,还有一台老式投影仪。
成东青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批评王小佳,而是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学业水平测试。
结果惨不忍睹,王小佳的知识水平停留在小学五年级。然而,成东青看着试卷,却对垂头丧气的王小佳说了一句:「哇,真是完美的……空白画卷啊!太好了!」
王小佳和母亲都愣住了。
成东青指着小学四年级的算术题,兴奋地说:「看,你至少会做加减法!这说明你的基础逻辑没问题!从现在开始,你的目标不是追上同学,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我们就从小学五年级的课本开始,怎麽样?」
这种完全不同于学校的评价体系和鼓励方式,像一束光,照进了王小佳灰暗的世界。
尽管她依旧将信将疑,但在母亲近乎哀求的目光和成东青「考上京城大学』就能遇到更帅男生」的半开玩笑的激励下,她勉强答应试试。
接下来的剧本,用蒙太奇的手法,展现了王小佳在成东青指导下开始的「魔鬼」训练。
从最基础的单词背诵,到数学公式的理解,成东青用各种奇特的方法激发她的学习兴趣:用流行歌曲歌词记英语单词,用游戏攻略的思路解数学题,用漫画人物关系理解历史事件……过程充满笑料,也饱含艰辛。
王小佳无数次想要放弃,哭过,闹过,撕过课本,但成东青总能以各种方式把她拉回来,有时是严厉的批评,有时是暖心的鸡汤,有时只是默默陪她熬到深夜。
与此同时,家庭线也在同步推进。
父亲对女儿「不务正业」去上昂贵的补习班极度不满,认为那是浪费钱,父女矛盾加剧。
弟弟在父亲的刻意培养下,成为了少年体校的桌球希望之星,与姐姐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王小佳的自卑。
唯有母亲,偷偷拿出自己的私房钱,默默支持着女儿。
学校里,王小佳的改变也引来了同学的不解和嘲讽。
「垫底生还想考京城大学?做梦吧!」「肯定是家里花钱买的特长生名额吧?」这些声音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有一次,她甚至和嘲笑她的同学在走廊发生了冲突。
剧本的高潮部分,是王小佳在经历了数次模拟考试分数依然惨不忍睹的巨大打击后,在一个雨夜彻底崩溃,跑出家门。
她跑到新希望补习班楼下,却发现成东青教室的灯还亮着。
她冲上楼,看到成东青正在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为她量身定制的下一步复习计划。
成东青看到她浑身湿透丶失魂落魄的样子,没有惊讶,只是平静地递过一条干毛巾,说:「我知道你会来。放弃很简单,但坚持一定很酷。别忘了,你可是我跟别人打赌,一定能创造奇迹的学生。」
那一刻,王小佳看着白板上那些写满她名字和目标的字迹,所有的委屈丶不甘丶疲惫化作了决堤的泪水,也化作了更坚定的决心。
剧本的结尾,是1999年7月,高考放榜日。
王小佳颤抖着手,通过声讯台查询成绩。
电话里报出的分数,让她和身旁紧张得几乎窒息的母亲抱头痛哭。
虽然没有达到京城大学往年的录取线,但远超一本线,足以让她进入一所非常好的重点大学。
最后一场戏,是王小佳背着行囊,站在大学校门口,回望来路。
阳光洒在她身上,褪去了曾经的叛逆和迷茫,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画外音是她的内心独白:「我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多少困难,但我知道,我再也不是那个轻易说放弃的垫底差生了。谢谢你,成老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