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263:《初恋这件小事》(上)(1 / 2)

第265章 263:《初恋这件小事》(上)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五日,星期五。

深秋的京城,天空是一种灰蒙蒙的丶介于明与暗之间的颜色,乾冷的空气吸入肺中,带着一种凛冽的清醒。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这一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回归,也是一次无声的考验——在经历了数月的「国产片保护月」后,好莱坞大片,那头被短暂拦在门外的巨兽,再次踏入了这片正在复苏的土地。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带着卢卡斯影业积累多年的赫赫威名和全球范围内的狂热期待,登陆内地院线。

然而,与它在北美及其他地区引发的观影狂潮相比,《星战1》在此时的华夏,却多少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或者说,遭遇了现实的壁垒。

这「不服」与「壁垒」,并非源于文化隔阂——星战文化在内地尚未形成深厚的土壤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直接丶更硬性的制约,来自于硬体。

《星战前传1》作为好莱坞顶级工业水准的代表,大量运用了CG特效,对影院放映设备,尤其是音响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杜比数字环绕声丶DTS等在当时属于高端配置的音响系统,是体验其太空歌剧磅礴气势和光剑对决激烈声效的必需品。

然而,在1999年的中国,除了京城丶魔都丶羊城等极少数一线城市的顶尖影院,绝大多数放映单位,哪怕是各省会的龙头影院,其设备也远远达不到完美呈现《星战1》视听效果的标准。

许多影院甚至还在使用老式的模拟立体声设备,放映的胶片拷贝也并非最高规格。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影院经理们固然知道《星战1》的名头响亮,是吸引年轻观众和影迷的招牌,但真要大规模排映,却心有馀而力不足。

一方面,符合高规格放映条件的影厅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放映效果不佳,反而可能招致观众抱怨,影响影院口碑。

相比之下,同日上映的另一部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则显得「亲民」得多。

这部由盛影传媒出品,王盛监制,高媛媛丶黄小明主演的青春爱情片,对放映设备几乎没有特殊要求。

普通的35mm胶片拷贝,标准的立体声,足以完美呈现其清新细腻的画面和动人心弦的歌曲。

更重要的是,它的题材贴近生活,目标观众明确——城市里广大的学生和年轻职工。

在这个进口大片暂时「曲高和寡」的空档,《初恋这件小事》凭藉其精准的定位和前期成功的宣传,几乎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姿态,迅速占据了全国数以百计普通影厅的排片表。

尤其是在高校和写字楼林立的魔都,情况更是分明。

上午九点,徐家汇附近的一家影院门口显得有些冷清。

巨大的《星球大战前传1》海报上,魁刚·金丶欧比旺·肯诺比和年幼的阿纳金·天行者肃然而立,背景是星际战舰,气势恢宏,却似乎与周围拎着豆浆油条丶裹着呢子大衣或羽绒服匆匆而过的上班族丶学生们隔着一层无形的膜。

海报旁,一张尺寸略小,但设计更为精巧清新的《初恋这件小事》海报格外醒目。

海报上,高媛媛那张经过刻意「扮丑」 yet依旧难掩清丽的「小水」前期形象,与后期蜕变后自信美丽的模样形成强烈对比,旁边那句宣传语「全民暗恋,悸动上映」,像一根轻柔的羽毛,搔刮着过往年轻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一个穿着米白色短款羽绒服丶围着浅灰色羊绒围巾丶戴着黑框眼镜的女生,独自站在海报前,仰头看着。

她叫林晓月,一个土生土长的魔都姑娘。

她就是那个在夏天于魔都观看了《垫底辣妹》,深受触动,最终决定复读重新追求梦想的女孩。

几个月的挑灯夜读,让她清秀的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而就在昨天,她刚刚结束了一段短暂却投入的恋情。

对方是复读班的同学,两人都是魔都本地人,曾一起在图书馆奋战,约定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临近高考的压力丶性格的摩擦以及年轻气盛下的口不择言,最终让这段感情仓促画上了句号,结束得并不体面。

失恋的苦涩,如同魔都冬日的湿冷,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她。

加上对未来的不确定,让她在这个本该在补习班刷题的周五清晨,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电影院。

她需要逃离这逼仄的现实,需要一点温暖的慰藉,或者,仅仅是需要一个黑暗的丶可以让她尽情流泪而无人打扰的空间。

《星球大战》?那太遥远了。绝地武士丶原力丶星际战争……那些宏大的叙事,此刻无法安抚她内心细密如针扎的疼痛。

她需要的,是能照见自己内心的故事。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初恋这件小事》的海报上。

「初恋……只是件小事吗?」林晓月用带着吴侬软语口音的普通话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对她而言,刚刚结束的这场恋爱,感觉像是弄堂天空塌陷般的大事。

她深吸一口气,湿冷的空气让鼻腔有些发酸,然后转身,走向售票窗口。

「一张,《初恋这件小事》,最早的那场。」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软糯,即便情绪低落,也抹不去那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