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墨就问:“公子您是不打算返乡了吗?”
林知微:“返,只不过要等婚事定下以后再返,恐怕要再京都多留几日。”
林知微看研墨,“我怕信件无法让他们感知我的欢喜,是以特意让你回去,研墨,你把我的欢喜告诉他们,若是老爷他们不高兴,你就好好劝劝老爷他们。”
“我想回去之后见到为我高兴的老爷夫人。”
研墨一瞬间就领悟自家公子的意思了。
家中大事大都是公子做主没错,可这娶时郎君之事着实触了老爷夫人底线,若公子只是寄信回去,老爷夫人怕是无法知公子的心意,难免就跟外人说了心中不满,要是外人再稍加挑拨,说不定还会拿孝道来压公子,可偏偏公子也不是那种会被孝道所困之人,到时候老爷夫人和公子恐怕就会闹起来。
那岂不就是让人看了笑话?
公子让自己先回去,就是想让自己跟老爷他们说公子对这么婚事的喜欢,给老爷夫人他们仔细分析分析真闹起来的后果。
研墨:“我知道公子意思了,研墨这就收拾行李出发,争取在公子回家之前劝服老爷他们。”
林知微又交代了研墨几句,研墨走后,林知微则去请了京都最有名的黄媒婆。
黄媒婆消息灵通,自然也是知道早上时郎君和状元郎的事迹的,干她们这一行的,别人说的什么一见钟情啊约好过两天去提亲啊,她很嗤之以鼻,就当个笑话听了,可万万没想到,她那边才在自家哥儿面前说状元郎不能真的求娶那个不能生的时家郎君,这边状元郎就找上门来。
“您是说让我给您去时老爷家说媒?”穿红戴绿一身标准媒婆装扮的黄媒婆不敢置信的问道。
“是。”林知微说道,“我对时郎君一见倾心,这门亲事,就多麻烦婶子费心了。”
黄媒婆多年做媒练就出来的火眼金睛自然是能看出来状元郎这话不是在作假,不过这事实在是太超乎她预料,黄媒婆就多问了一句:“这说媒和说媒还是有不同的,状元郎您要的是说成的媒还是要说不成的媒?”
林知微:“自然是说成的媒。”
有林知微这句话,黄媒婆就放心了。
景朝的规矩,提亲的话,求亲的男方要先请媒婆和一位亲近的长辈去哥儿或姑娘家去见人家家里的长辈,与之交谈一番,若是对方长辈应允了说是要相看一下,次日男方就可以跟着媒人和长辈一同去被求亲的哥儿家,见那家长辈和哥儿一面,若是双方都满意,那这门亲事就暂且这么定下来了,等再过几日送来订亲礼时,再在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见证下交换八字庚贴,这门亲事,就算是真的成了。
黄媒婆就问:“那状元郎你这边可有亲近些的长辈?”
林知微祖上几代贫农,近些年才发家,别说在京都了,就是在繁华一些的城市也没有亲友,当然是找不到亲近些的长辈的。
不过他授业恩师倒是有一挚友在京为官,他初到京都之时还曾去拜访过,与那位李大人相谈甚欢,于是林知微就上门去请,问能否麻烦下李夫人。
巧了,李夫人和时夫人算起来也算闺中蜜友,她是时夫人嫂子家的妹妹。
有姻亲关系,又是这种喜事,李夫人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于是次日,时侍郎下朝回家没多久,就见李夫人和黄媒婆上门了。
时侍郎是真没想到状元郎速度那么快不说,竟然还请了李夫人上门来,心中满意不已,不过满意归满意,该矜持的还是要矜持一下。
于是听黄媒婆夸了一通自家大哥儿,又说了状元郎的一番情谊,时侍郎才捋着胡子道:“那明天就让状元郎上门来给我看上一看。”
次日,林知微就上了门。
状元郎的才貌毋容置疑,礼数又做的很足,着实没有什么为难的,不过有一点时侍郎还是要说明的。
“想必林贤侄你也知道,我家大哥儿孕痕浅淡,以后怕是子嗣有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