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第七十一章
船继续往回走。
按照惯例,长公主是时不时要下船的,她自己不看当地百姓的生活,也要派几个道士悄悄去看,她还要问官员一些琐碎的事。
但船到了夜里靠岸,殿下却不下船了。
进了淮河第一站的官员有些不安,大家凑了钱,托人想要上船给长公主问安,又想要打听一下她是不是对官员们有什么意见。
凑了钱,可想送出去也有点难,尽忠没有下船。
船队有内侍当前锋,提前已经将新鲜的食材带到了港口,现在只需要上船,再指使小内侍们将船上的垃圾搬运下来——现在可一个偷懒的都没有了。
这些内侍做起活来就是和杂役不一样,悄无声息的。
当地的县令站在码头上,周围都点起了火把,整个码头照得跟白昼似的,附近的树也烤焦了。
他小心等了很久,等到一个年岁略大些的,他记得这是尽忠的第十个儿子,下船查看船工们检修,县令就凑上去说:“中官辛苦,这些杂活,哪用得上中官如此呢?有我等盯着,中官且在码头上歇一歇……”
一边说这话,他一边又悄悄往中官的袖子里递一包银子。
中官上下打量他几眼,将那包银子收了。
县令小声问:“行宫已经备下,是极清净的,殿下改了主意?”
“殿下的意思,也是你我问得的?”
县令就赶紧赔笑:“末官这不是担心,是否县里有行差踏错的地方……”
中官沉吟了一会儿,县令就想引着他往岸上去。
岸上也有休息的地方,也是特意收拾出来的,一桶接一桶的清水清洗干净,烘干又用香料熏过蚊虫,最后拿了许多丝麻和绸缎给它打扮起来。
还要找两个本地有名的厨子,再来几个说书的,唱歌的,食材就不用说了,什么贵来什么。
这是招待宦官的基础标准。
中官说:“你不要多心。”
县令赶紧说:“船夫检修绳索,总要一两个时辰不能完,中官且往岸上歇歇。”
“这就不必了。”他说,“我有我的差事,县令不必这样客气。”
听着就油盐不进,县令无法,只好应下。
这一夜也不敢回城里去,就只能在那收拾过的房子里住下,一桌子的菜吃着索然无味,都叫士兵们分了。
睡也睡不踏实,时不时还要起床,推开房门院门,披着衣服往码头上谈谈头。
火把不能都点着,都点着殿下还怎么睡觉?只能小心翼翼的点上十支八支。
船舱安安静静的,听不见声音,隔着窗子,里面像是有影影绰绰的烛光,也不知道殿下睡没睡,在想什么。
到了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县令就起来了,城中的官员们也赶紧跑出来了,他们也不用等卯时城门开之类的规矩,长公主在码头上,谁敢关闭城门?
大家都挂着黑眼圈,
骑士说:“相公命小人亲呈殿下。”
内侍说:“僭越,朝堂上的相公这点礼数都不懂么?哪来的你见不见殿下,是殿下要不要见你。”
骑士就低头,站在船下等着。
过了一阵,内侍将奏报送进去,又出来。
“你回去吧。”
长公主还没回汴京,但消息已经传回去了。
京城的相公们可不会觉得“长公主没宣医生上船,她必不会有事”。
有人立刻就问:“殿下回程时,带什么人,什么东西上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