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5 章 · 第七十二章(2 / 2)

小内侍说:“不知道呢,京城里说什么的都有……”

皇帝听过后,就皱起眉:“安国到底还不曾婚假,京城里的官员们也该管一管这些流言。”

皇帝叫来了开封府尹,这职位这几年跳来跳去,据说曲端还想争取一下,不过目前是由文官版曲端,也就是李纲担任着。

除了脾气有点差之外,总体来说李纲干的不错,有长公主的支持,他比包拯更能干些,长公主手里握着兵权,也不需要在朝中搞两派斗来斗去,因此李纲没有人拖后腿,治理京城就是个快乐的差事。

使者宣李纲进宫,李纲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换了一身衣服,跟着使者走了,也没有找吴敏来商议什么,他觉得皇帝不管说点啥,他都是有应对方式的。

但皇帝宣他进宫后的对话就很难应对。

皇帝说:“安国每隔几日,要写信给我,报个平安的,这几日信还在,怎么京城里出了许多流言?”

“官家不必忧心——”

“我不忧心,”皇帝说,“还要卿多忧心些,否则鱼龙混杂,无心人说了有心人的话,待安国回来,岂不令她烦心?”

李纲有些窘迫,就告罪:“是臣考虑不周,庶务不清不明。”

官家就叹了一口气。

“有些胡话,我听了心中也烦闷,只盼着她尽早归来,一切安好,否则连我也要不清不明了。”

这话就有些危险。

李纲说:“官家的心意,昭昭若天日,那等居心叵测之人,臣必定全力捉拿。”

“如此就好,”官家说,“我虽身体孱弱,可非常之时,也要守好基业。”

接下来还有一些话,似乎又变得温和了。

官家问了京城其他的事,比如说物价有没有变化,治安有没有变化,有流言在,人心惶惶,需要群臣多费心,还有,京城的防务是不能疏忽了的,这个也是要紧之事,耶律余睹和张叔夜都怎么样?

李纲一一作答了,答得很流畅,答着答着,还忍不住要赞美皇帝一句,说他思虑周全。

君臣俩说了半晌,李纲就告退了。

宁福偷偷地在书房的阴影里藏着,竖着耳朵听这些对话。

奇怪的对话,她想,皇帝说起这些事是干什么呢?这京城不是他的京城,臣子也不是他的臣子。

她又听了一会儿,听着听着,她忽然冒出了一个很怪的念头:

皇帝在澄清自己,可也在隐晦地毛遂自荐:

我没能力对她做什么,可如果她出了事,我可以担当起皇帝真正的责任。

李纲并不忠于长公主,他只忠于大宋。

他会动摇吗?

第666章·第七十三章xhwx6\.c\om(xh/wx/6.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