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2 / 2)

不挑地,是让徐贞明决定大力投入的原因,一旦培育成功,就会和蛔蒿草一样,成为一种农户的经济作物。

「这东西怎麽卖?」朱翊钧拿着一支香问道,这支只能管一晚上。

「一钱银子。」冯保小心的说道。

「一支?」

「一支。」

朱翊钧呆滞了下说道:「徐贞明,他怎麽不去抢!一钱银一支!庙里的老和尚,都不敢这麽抢香火钱!」

一钱银子能买三十斤到五十斤米,一支驱蚊香,徐贞明居然作价一钱银,谁舍得点这麽贵的玩意儿!

按徐贞明的奏疏所言,这小菊花,哪里都能长,跟山坳坳里的野草没什麽区别,他居然敢卖这麽贵。

「香火钱求不来佛祖保佑,但能求到大司农保佑,不被蚊虫叮咬。」冯保想了想,还是替徐贞明说了句好话。

去庙里烧香,还是要被蚊子咬,佛祖不管这个,大司农管。

「能卖得出去?」朱翊钧眉头紧蹙,要他花银子点,他舍不得。

冯保低声说道:「供不应求,这解刳院研究的很明白,很多瘟病,都是靠着蚊虫叮咬传播,那这香,有些时候,就是一条条人命了。」

贵是因为人都惜命,穷民苦力们没有银子买这些,但乡贤缙绅都会买些备起来,一旦有了瘟病,关键的时候能保命。

「陛下,放在皇庄里卖的,一半利都归内帑,两成利归了宝歧司,三成利归农户。」冯保想了想又解释了一番其中的分成,和官厂的分成几乎一样,驱蚊菊都是在皇庄农场里种。

「那确实不贵。」朱翊钧一听是为了保命,立刻觉得不贵了,一听一半利归了内帑,就立刻不计较价钱了。

皇庄铺满了大明各府各县,维持这些皇庄京营,也是要银子的,皇庄的东西,就一个字贵,能卖那麽贵,还有人买,是因为皇帝的信誉。

都是真东西,好东西。

「咱大明的有钱人真多。」朱翊钧觉得能这麽贵,还能卖到供不应求,让人感慨万千。

冯保也是连连点头说道:「确实,多到杀都杀不过来。」

十七年,陛下南巡,杀了622家南衙势豪,那一片,现在又繁华起来了。

「不要胡说,杀性不要那麽重!」朱翊钧假装严厉的训斥了一句!选贡案杀人是因为他们罔顾国法,绝不是为了抄家那点银子。

高启愚是万历二十年的主考官,这是内阁的意见,次辅提议,元辅张居正赞同,高启愚主持这次会试,日后也有了自己的门下了。

本来,高启愚不配做这个主考官,他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主持乡试已经是极限了。

他又没考进翰林院,谁会让他主持会试?

但凌云翼提议,内阁没人反对,翰林院势微,连翰林院都被高启愚主管,那翰林院学士自然没办法开口反对。

此时的高启愚手里拿着一份帖子,陷入了为难之中,帖子是凌云翼府上送来的,请他照拂一下自家的侄孙。

凌云翼说他这个侄孙,从小就比较顽劣,有些愚钝,加上死读书,少不更事,而凌云翼本人去年才回的京师,在京师没有多少故旧,所以托高启愚照看,帖子看完就烧掉就是。

高启愚拿到这本帖子,立刻生出了许多的疑惑。

第一个疑惑,就是凌云翼说的这个侄孙,真的只是侄孙吗?只是侄孙关系的话,真的值得凌云翼写帖子?如果不是侄孙,而是孙子的话,就立刻合理起来。

第二个疑惑,凌云翼让高启愚照拂什麽?他这个侄孙今年参加会试,照拂是让高启愚收到门下仔细教导,还是让高启愚对这个侄孙的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三个疑惑,那就是到底要不要烧掉帖子?一旦真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科举舞弊案爆发,他把帖子烧了,所有罪责他就只能一个人扛了。

高启愚端坐在家中书房里,在石灰喷灯的光芒下,死死的盯着帖子,三个疑惑逐渐消失。

肯定是孙子,不是侄孙,之所以是侄孙,就是为了避嫌,避免旁人说闲话;

其次,必须要帮忙,而且很有可能是舞弊,绝不是收为门下,收为门下,不需要这麽大的人情,如果没有凌云翼提名,他高启愚捞不到这趟主考官的差事。

最后,则是必须烧去,真的出事,也只能自己扛了,就是留着也没用,案发后,这帖子就不是凌云翼写的了,字迹也好,印绶也罢,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假的。

凌云翼做事手段非常狠辣,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

朝廷为了体面,就是字迹是真,那也是假的。

高启愚看着面前的帖子,陷入了挣扎之中,他有些迷茫了,科举,国之大计,为国取士,这麽私相授受,一旦被陛下知道,凌云翼如何,高启愚不知,但他高启愚必死无疑。

可不帮忙,他高启愚也不用进步了,还会被次辅为难。

高启愚取来了火盆,把帖子扔进了火盆里,手里的火摺子迟迟扔不下去,三个疑惑尽数解决后,他心底升起了新的迷茫,这封帖子有点怪。

不是帖子有问题,而是帖子的时机有问题。

凌云翼无论因为什麽原因,决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干涉科举结果,这帖子不该在主考官确定后,才交给他,而是在主考官确定之前,他高启愚不答应,他凌云翼就举荐别人。

高启愚最终没有把帖子烧了,闭目养神了许久,才目露寒光,这是个必死的局。

他是个狠厉的人,有人让他死,那所有人都不用活了,他已经做好了全盘的谋划,打算拉着所有人一起死。

他决定给这个方便,等会试放榜,就把帖子给了徐成楚,让徐成楚弹劾他本人,他提前写好绝笔陈情疏,徐成楚弹劾的同时,他就把绝笔陈情疏送到御前,而后自缢,一如当年朱纨自杀。

高启愚不太了解凌云翼,但他有些失望,大家都是东征功臣,不是凌云翼在朝鲜总督一切,大明消化朝鲜威逼倭国,不会这麽顺利。

陛下召凌云翼回朝,委以重任,凌云翼居然是这等人!

高启愚很了解陛下,他自缢后,陛下绝对不会和世宗皇帝在朱纨自杀后那样,忍气吞声!

无论谁要对付他高启愚,都绝对死定了,玉石俱焚,就是高启愚眼下的选择。

高启愚将帖子封好,贴身带着前往贡院主持会试,他走着走着,还是觉得不对劲儿,车驾停在了贡院门前,他没下车。

「去通和宫。」高启愚走到了贡院门前,又让车驾掉头,向着通和宫而去。

不是他怕死,而是他觉得有点奇怪,朝中大员干涉科举不稀奇,但这麽明目张胆,就有点太大胆了。

简而言之,手段真的有点太糙了。

遇事不决找圣上,高启愚有圣眷在身。

「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高启愚拜见了陛下,将凌云翼的书帖呈送御前,让陛下抉择,陛下让,他就做,陛下不让,他就不做,独臣就该有个独臣的样子。

朱翊钧看完了书贴,问道:「你怎麽看?」

「陛下,凌次辅真的这麽大的官瘾,就不会弄得自己声名狼藉了,整件事都显得颇有蹊跷。」高启愚还是觉得凌云翼有什麽逼不得已的理由。

但大明还有这麽厉害的人?能让次辅逼不得已?

「少宗伯之前就已经走到贡院了,没来通和宫之前,原来打算怎麽做?」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

「自缢,效朱纨事。」高启愚也十分乾脆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死可以,要留清白在人间。

朱翊钧吓了一跳,连连摆手说道:「少宗伯,可不能自缢!朕刚失了王篆一员循吏,可不能再损少宗伯了。」

「少宗伯,书帖从何处来?凌次辅亲手给你的吗?」朱翊钧眉头紧蹙的问道。

高启愚摇头说道:「不是,是臣回家后,查看拜帖看到的,但门房说,是凌次辅的门房送来的。」

「那你不用管了,去主持会试,朕安排缇骑查办就是。」朱翊钧示意高启愚安心主持会试,剩下的事儿,交给他。

朱翊钧仍旧有些不放心的说道:「少宗伯,日后遇到难事,不要想着自缢,玉石俱焚,通和宫的门对你而言,又没那麽高,有事就过来问就是。」

「臣谢陛下隆恩。」高启愚再拜,离开了通和宫,既然陛下把事情揽走了,那他就安心主持会试就是。

高启愚在考场,没找到那个凌姓考生,对于贡院外发生了什麽,他也不太清楚。

等到会试张榜那天,高启愚才从贡院出来,也没犹豫,直接奔着吏部找到了申时行,了解事情的进展。

「你前些日子才劾了我一本,把我弄得灰头土脸,现在又上门来!问问问!我告诉你一句,我不姓申!走走走!」申时行看到高启愚就来气,连连摆手,要撵走他。

「师兄这般,就有些小气了吧?」高启愚一句阴阳怪气,堵得申时行气的满脸通红。

申时行看高启愚跟狗皮膏药一样,也有点无可奈何,把高启愚迎进了门,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申时行摇头说道:「凌次辅杀性重,名声差,去朝鲜时候,都以为他被流放了,太仓凌氏本家,就将他开出了族谱。」

「谁知道凌次辅去年又回到了京师做次辅,风云变幻,这太仓凌氏反覆无常,就转头开始巴结。」

「凌次辅性情刚烈,自然懒得理会他们。」

「凌家主有个不成器的孙子,在苏州买的举人,就把主意打到了会试上,朝中一传出消息,凌次辅举荐了你做主考,凌家人之前就重金收买了门房,伪造了那麽一封书信。」

「书信是假的,凌次辅今年七十三了,已经抓不稳笔了,从去年回京,就都是中书舍人代写奏疏了。」

「当真好生大胆,就一点不怕事情败露?!」高启愚勃然大怒。

申时行摇头说道:「你拿到书帖,不也没敢去和凌次辅求证真伪吗?只要你不去求证,甚至为了感念凌次辅的提携,你做了,这事儿就成了。」

「这种事,如何求证真伪…」高启愚立刻了解到这帮家伙,为何如此胆大包天的原因,就赌他高启愚不敢去证实,他也确实没去。

「凌次辅老了,管不住手下人了。」申时行叹了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