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教科书的实力
早会取消后,来围观秦淮做白面馒头的大师傅们就更多了。
什麽?老板在场就这麽摸鱼不太好吧。你懂什麽?大师傅的事情能叫摸鱼吗?这是关心来交流的是小秦师傅的近况。
再说,老板不也在摸鱼吗?
都被挤出去,跳起来都不一定能看得到秦淮手上动作的谭维安不也在摸鱼吗?
谭维安其实对秦淮做白面馒头不是很感兴趣,他主要是想挤进去让赵诚安把他手机还给他,奈何人太多辈分太低根本不敢挤,只能苦苦在外观望,顺便摸个鱼。
秦淮正在揉面。
在秦淮还是早餐店师傅的时候,他的揉面技术可以说是一骑绝尘。秦家早餐店销量最好的是肉包,秦家早餐店卖包子的宗旨是薄利多销,要说用了多好的原材料那肯定好不到哪去。只能做到不偷工减料,不当黑心商家。
毕竟大家都是街坊邻居的,真的用了一些不乾不净的食材给客人们吃出病了,三马路小区的居民随时都能上门把秦家给砸了。
虱县就是这麽民风淳朴。
后面秦淮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早餐店师傅了,他是真真正正的点心师傅,甚至还是大师傅之后,秦淮的揉面也没有拖过他的后腿,
只要他想,他总是能揉出比同龄人更好,更适合对应点心的面团。即使他的发面等级只有高级,但是在白案明显式微青黄不接的当下,在同龄人中高级的发面已经非常够看了。
赵诚安的厨艺水平比秦淮要高,相对应的他的揉面水平也比秦淮要高,但根据秦淮的判断,赵诚安的发面大概率也只是高级,甚至连周燕乃至王嘉一的发面也不一定到达了大师级。
知味居的大师傅们倒是有不少达到了大师级的,想在知味居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师傅,数值面板肯定得过关。
在这样绝对的数值碾压的情况下,秦淮揉面时暴露出的很多技术上的不足和细节上的小问题被一众大师傅们看得清清楚楚。
但大师傅们不在乎。
大师傅们都惊讶于秦淮行云流水的节奏状态。
点心师傅做点心时是需要状态的,技术归技术,状态归状态,这就像学霸考试,如果学霸因为一些事情影响到了心情,遇到有的题,即使原本是会的在那个当下也会出错。
厨师亦是如此,理论上只要你的技术到了,你曾经成功过,这个东西你就会。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没有厨师可以保证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一点错都不出。
如果真的一点错不出,那就说明状态很好。
在一点错不出的情况下,再加上一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今天这个点心就是要做到最好,老子天下第一的自信与气势,那就是超水平发挥了。
秦淮现在就有这种气势。
他倒没有把老子天下第一写在脸上,他把我的风格,我的道路,我的方向,我的审美就是最牛逼的写在了脸上。
他的面揉得很工整。
比赵诚安这个机器人平时揉的面还工整,
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在看秦淮揉面。赵诚安作为摄影师,即使辈分很低但依旧占据前排位置,双手举着手机一动不敢动,不停地调整角度放大和缩小镜头,生怕错过一点。
面揉好了,接下来是等待发酵。
做馒头的面发酵时间很长,秦淮不可能什麽都不干就站在面团边上等它发酵完成。思考了一下,秦淮决定既然白面馒头都做了,不如再把他擅长且招牌的酒酿馒头也做一下,又开始揉面。
华师傅在边上看得两眼放光,如果不是这个场合他实在是不适宜说话,他都想上去抓着秦淮的手恳求他:「小秦,别再只想着馒头了,面能做的点心有很多,咱们回归正途做点手搓面或者押面吧!」
可惜,华师傅只能想想。
像华师傅这样两眼放光的大师傅们还有很多。
面点不像米糕和汤团这种相对来说比较小众的点心,能用面团做出来的点心实在是太多了,
80%的点心师傅擅长的点心种类都是面点类的。
煎煮蒸炸都很适合面点,整个知味居就找不出任何一个不会做面点的点心师傅。
准确来说,就很难找出完全不会做面点的点心师傅。
不少大师傅都有些蠢蠢欲动悄悄看着周师傅,想要撸起袖子展现一下肌肉和周师傅手腕。
1v1肯定是打不过的,华师傅已经用血的教训告诉大家了,但是如果nv1呢?
先把周光海解决了,再解决其他人嘛。
苏老板:
苏老板有预感,接下来的早会他又会很忙,
秦淮还在如有神助般地揉面。
在确定堆数值就能堆出最强版本答案后,秦淮突然一下没有什麽思考丶焦虑和烦心了,之前那些横在他面前的难题和问题一时之间全都烟消云散。
之前他会思考是不是方向错了,是不是技巧不对,是不是有哪里没有领悟出来,他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现在的他根本不在乎这些,
什麽方向丶技巧和领悟,会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基础数值不够高,说白了就是菜,菜就多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点心亦是如此,没有任何投机取巧可言,只要数值拉满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
一代宗师的成绩和版本答案就在那里,其实这个版本答案秦淮还很早以前就有了,奈何那个时候他太菜,版本答案放在眼前都看不懂。
发教材的游戏系统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扔给秦淮一个低阶版的教科书,让他先看米糕过渡很快,第1批白面馒头的面团发酵完成上锅蒸制。
白面馒头出锅。
很喷香标准的白面馒头。
模样标准,颜色标准,就连蒸汽和伴随着蒸汽一起往外飘的,麦子蒸熟后产生的独有的面香味都是那麽标准。
大师傅们人手一个标准,馒头标准地吃了起来,细细咀嚼。
吃馒头的人人都是品鉴大师,包括谭维安,在馒头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大家就不由自主地开始给这个馒头打分。
大小很合适,一只手拿刚刚好,模样标致,捏起来软软的,紧实又有弹性,一捏就知道是个好馒头。
一口咬下,松软温热,馒头皮光滑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内里紧实有嚼劲但不乾巴,咀嚼的时候能吃出淀粉经过咀嚼而导致的微甜,麦香味浓郁,甚至还因为馒头刚出锅不久,隐隐能感觉到蒸汽带来的湿润的美妙口感。
好标准好普通好美味的馒头,
要说绝顶美味,那肯定是算不上。它就是一个馒头,一个单吃好吃,瓣开了往里面涂豆腐乳丶
加榨菜丶加咸菜甚至加辣条也好吃的馒头。
但它肯定是超出预计的。
一直到吃到这个馒头的时候,很多大师傅们突然懂了秦淮刚才说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