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二十年之问(2 / 2)

贼天子 漫客1 3558 字 20小时前

二人已经太熟悉了。

哪怕杜谦只是说了一些看起来全无关系的话,李云却已经猜到了七七八八,听了李云的话,杜相公低头道:「臣不知道。」

「不过在臣看来,陛下能够越年轻越好。」

他正色道:「张遂上午跟臣说,金陵府的百姓,哪怕是种地的农户,算上地里的产出,再进城里卖卖菜,帮帮工,十成里,已经有八成能吃饱饭了。」

「江东道的百姓,虽然不如金陵府,但是至少一大半能吃的饱饭,绝大多数人能吃得上饭。」

「这已经很好了。」

他看着李云,很是平静:「陛下,臣当年在长安读书的时候,见不到底下人是什麽模样,到了江东,后来又到中原来,这些年在书案上,见到了太多凄惨故事,生离死别。」

「江东新政,可以算得上盛况了。」

李云的新政,其实并没有改变太多东西。

核心就三点,第一点鼓励商业。

第二点,不再严格实行户籍制度,村子里的百姓,可以进城去做点事情,或者是做点买卖。

第三点,就是发展沿海商业。

单单是这三点,还不足以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但是配合新税,大大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此时别的地方不好说,但是江东一地,已经实现了很是繁荣的盛况。

论富庶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洛阳所在的京兆府,超过了这个「天下之中」。

李皇帝这会儿,还在想着东宫的事情,听杜谦这麽一顿夸,他微微摇头,没有接话,只是默默说道:「若是我练拳,也让一些人心里不舒服,那我也没有什麽办法了。」

「真要是如此。」

李皇帝长叹了一口气,语气有些萧索:「可能只有我当下立时死了,他们才会高兴。」

杜相公微微摇头:「陛下,东宫贤德,不会有这些念头。」

「我没有说东宫。」

李皇帝摆了摆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抛在身后,然后他看着杜谦,开口道:「过了这个年关,薛收就要复职了,我打算还让他去户部,让卓光瑞去吏部。」

「受益兄有意见否?」

杜谦脸上露出笑容,笑着说道:「因为这件事,臣求了陛下许多年了,现在臣年纪大了,精力远不如年轻时候,很多事已经处理不来了。」

「让卓兄去主持吏部,臣求之不得。」

李云「嗯」了一声,缓缓说道:「那这个事情就这麽定了,受益兄哪天得了空,与卓光瑞聊一聊,说说吏部的事情。」

「再有,就是新相的人选。」

李皇帝背着手,走了几步,然后开口道:「徐坤做了许多年大理寺卿,费宣去职之后,他又做了几年刑部尚书,从资历到品级,都够了。」

「而且,他颇有才干,是个能办事的,受益兄这几天,抽空见一见他,问问他的意见,如果没什麽问题。」

「过罢年,让他进政事堂罢。」

杜谦点头,应了声是:「臣记下了,臣这几天,就去找徐尚书,同他聊一聊。」

「好。」

李皇帝揉了揉眉心:「今天就说到这里,受益兄也去歇一歇罢。」

「是。」

杜谦低头,退出了甘露殿,刚一走出来,就看到张遂还毕恭毕敬的在殿外等着他。

杜相公背着手,缓缓说道:「陛下已经给了你差事,你回家里歇着罢。」

「是。」

张遂笑着说道:「我送恩师回中书。」

……

次日,中书公房里,刑部尚书徐坤,被杜相公请到了自己的公房里议事。

杜相公也没有藏着掖着,跟他说了说拜相的事情。

此时,也已经四十多岁的徐尚书,先是看了看杜谦,随即作揖行礼道:「杜相,下官能进政事堂,自然是愿意进的,但是进政事堂之前,下官有个问题,想请教杜相。」

杜谦点头,笑了笑:「咱们同僚多年,你问就是。」

「当年金陵文会。」

徐尚书深深低头,问出了萦绕心头多年的问题。

「下官,究竟是不是首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