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主任很喜欢,不过他并没有多吃,尝了两块之后就让李龙包起来,他放进了柜子,又问起了李龙关于温棚的事情。
过年前李龙就给钱主任送了一些新鲜蔬菜,当时因为人多,钱主任没细问。
「我买的院子原来的主人就研究过这个。」李龙说道,「当时他就在大院子后面盖了个玻璃温棚。只不过没研究好就去沪上工作了。后来他父亲把房子卖给我,我就把玻璃棚给改造一下,想着冬天种个菜不错。
刚开始就只能种个小白菜啥的,后来慢慢摸索着,就能把普通的菜种出来了。不过说实话,真麻烦。毕竟早上起来要把盖在玻璃棚上的棉帘子拉起来,晚上要放下去。下雪了还要清雪,每天还要给炉子加煤,菜长起来开花了还要对花……」
麻烦是真麻烦,但这玩意儿真种出来,希罕也是真稀罕。
李龙还记得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年夜饭上出现那几种蔬菜的时候,哥姐他们吃惊的表情。
能在大冬天吃到新鲜蔬菜,辛苦一些也值了。等过几年温室大棚都建起来了,李龙也就不那麽辛苦的去种了。
但眼下,想来这个过程还要很久,毕竟北疆大规模普及大棚建设还得菜篮子工程广为人知之后。
当然这个伟大的工程,一度或者说一直被许多人忽视的。社会主义制度搞出来的以人为本的优越性,被大家普遍享受着,却又忽视了其伟大之处。
社会主义巨婴啊。
李龙脑海里思绪很多,不过很快就被拉回来了,钱主任这时候说的话,是在想着这个温棚种植蔬菜是不是具备可推广性。
李龙没说,因为这是领导要考虑的事情,这玩意儿投入产出要有一个性价比,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利润,做不起来的。
眼下,普通老百姓可能还不可能很大方的去买冬天的新鲜蔬菜,毕竟种出来成本还是挺高的,除非大规模普及才能把本钱降下去。
这个算题外话,毕竟供销社不是主做这个人,所以钱主任就只是琢磨了几句后,就开始问李龙其他方面的事情。
「你这个肉乾是打算怎麽做?零售还是批发?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都做。」李龙说道,「已经做了一批,口里有两个地方的合作夥伴要了几百公斤,说是看看市场反应。我这边在县里的市场有个铺面,有个大姐会做这个,我们打算抽空看看能不能兼卖这个。
价格的确不低,卖给口里的那些老板,一公斤是十二块钱,不过这个本身就算是高档零食,我们用的也是真材实料,所以价格高一些可以理解。」
「是的,毕竟纯肉,这玩意儿得好几公斤新鲜肉才出一公斤肉乾吧。能精准定位到市场,也不错了。」钱主任赞赏的点点头。
以前州社里千方百计想要打通口里的市场,把这边的一些特产销出去,哪怕补贴一些都行,然而一直没做起来。
现在可好,有李龙在,往口里销售的特色东西已经有好几种了,而且李龙自己目前还自创一种,甚至于刚做出来就已经卖出去了。
这人和人,真不能比啊。
他以前半玩笑的和李向前说过,说李龙是有大气运的,当时是开玩笑,现在看来,指不定还真有啊。
李龙在钱主任这里没停留多久,钱主任也忙,没留他。
回到小车班,吉普车已经保养得差不多,油也加满了,李龙和小司告别之后,去了北庭市供销社,给魏主任送了东西,婉拒了魏主任留他吃饭的邀请,然后就去找了陈红军。
因为知道陈红军家的位置,而现在也快到下班时间了,李龙想着就等着吧。
果然,下班时间过了没十分钟,就等到了骑着自行车回来的陈红军。
陈红军也看到了吉普车边上的李龙,笑着下了车,和李龙使劲的握了握:
「小李,好久没见啊!」
「是啊。」李龙笑着说道,「陈哥最近忙不忙?」
「不忙,都闲出病来了……先不说这个,还没吃饭吧?走走走,我请你吃饭——家里做饭肯定不够,我回去说一声,咱们出去吃。」
「刚好,我给你带了一些东西,放家里,然后咱们出去。」李龙说道。
这时候家里人做饭,通常情况下都是按人来做,多也多不了多少。
所以如果有人突然来家吃饭,那注定就会有一个人不够吃饭甚至没饭吃。
而这个人通常都是做饭的女主人——这时候不像后世。后世外卖多,而且家家户户冰箱里都会有些存货,炉灶也方便,所以来人了想要加个菜什麽的会很快。
这时候做饭很麻烦,那做出来的饭大都定量,重新做的话,和面就要很久,蒸米饭同样很久,一般人家也不会存挂面什麽的。
所以陈红军说家里饭不够,这很坦然,一般人都懂。
而李龙也能理解,毕竟意外的情况都碰到过,他可不想当陈家意外的人。
剩下的饭下午能热了吃,那要不够了,自己岂不成了被讨厌的人了?
「你这来人就行了,还带啥东西啊?」陈红军埋怨着。
「我那边搞出来的新东西,拿过来让你们尝尝鲜。」李龙笑着说,「保准你们没吃过。」
等到了陈家,李龙把东西拿出来,还真就很吸引人。
别说肉乾了,就那西红柿丶辣子也够诱人的了。
陈家人原本对李龙就非常有好感,没有李龙,他们还住在那一里一外的平房呢,哪可能住进这大院子里来?
虽然这个冬天大院子扫雪比较麻烦,但那也比平房好太多。
一家人各有各的房间,住着舒服,而且还私密,空间也大,多好!
所以李龙到来,一家人都很热情,包括放了学的孩子都主动叫了叔叔,给李龙倒了水喝。
原本陈红军的妻子要给李龙盛饭的,陈红军自己说了,要带着李龙出去吃,让妻子不用管他们了。
「那就吃点好的,不要光吃面,点几个菜,虽然中午不怎麽能喝酒,但吃几个好菜还是没问题的。」陈红军的妻子说道。
「行,我知道了。」陈红军应了一声,带着李龙出门。
「这是肉乾?闻着挺香啊。」陈红军的母亲在人走后,目光落在了那包肉乾上,「来,咱们尝尝。」
陈红军的妻子倒是把目光放在了那些菜上,想着这大冬天能吃到这新鲜菜,还真是新鲜啊。
至于肉乾,李龙带的比较多,可以慢慢品尝。
陈红军带着李龙去了先前去过的那家饭馆,他让李龙坐下,自己去那边点菜。
李龙倒没强行要吃面,他看得出来,陈红军是想和自己聊聊的。要吃面的话,那可没几分钟聊的时间。
陈红军要了米饭,红烧肉,辣子鸡两个菜,还要了一瓶酒。
「不是说中午不喝吗?下午你还要上班的吧陈哥?」李龙有些意外。
「没事,喝一点儿不影响啥。我现在啊,上班跟没上班区别不大,这大冬天的也没啥事情干。」陈红军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两个刚刷过的杯子说道,「你不知道啊,其实我现在……唉,咋说呢,总感觉这个班上的没意思。」
李龙其实是明白的。毕竟上一世经历了那麽多,怎麽可能不知道?那些新闻报导还有段子故事里,领导退休后,无所事事,心理空虚,还有自家所在的小队里,合作社成立后,那些把地交给合作社的人一天到晚没事干,只剩下打牌打麻将,不是一样的吗?
合作社刚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机械化还没完全,所以不少人还能在合作社里打工——年底领分红是一部分钱,在合作社里打钱还能赚一份钱,多好。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合作社里种棉花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到后来连打工都没得打了。一些劳作了半辈子的人就转而去找其他的活干,比如割苦豆子丶捡麦子丶拾玉米等等,骑着电动三轮车甚至能跑出去十几公里捡别人收完地里的残馀洋芋。
现在大规模种植,机械化收割,地里剩下的庄稼其实很多,只要下得了那个苦,一个夏秋能捡不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