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742抓捕归案(1 / 2)

第743章 742抓捕归案

秋千在古代的时候,几乎是豪门贵族女性专用的,民间极少。

不少唐诗宋词中都有对荡秋千的描写。

李清照有一首词,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尽管隔着将近千年时光,但一瞧这些文字,就给人一种恬静丶婉约之感。

至于李清照有没有这种感觉,咱也不知道,毕竟「婉约派」是后人给她归类的,并不是她自己给自己封的。

儿童乐园这边的秋千处没人,凤芝没有谦让,自己上去就先占了一个,由于腿短,喊着唐植桐给她推一把。

「你们俩也上去玩玩吧。」唐植桐在凤芝后背来回推上几次,把秋千给发动起来,后面就不管了,只要上面的人在两端最高处适当调整一下身姿,这秋千不仅能长久荡下去,而且能越荡越高。

「凤珍去吧,我就算了。」小王同学拍拍小姑子,示意她上去玩一会。

秋千虽然已经走入民间,但也不是谁都有玩秋千的条件,一方面是公共场所的秋千少,另一个方面是居民院子里面积小或者没有两棵距离相近的大树。

「来都来了,玩一会嘛。我给你们推。」唐植桐将破掉的风筝放在脚下,给小王同学占了一个位置。

刚才他可是看见了,小王同学看到秋千的时候,眼里还是有那麽一丝渴望的。

男人至死是少年,谁规定结了婚的女人不能有少女的喜好了?再怎麽说,小王同学也不过才二十岁。

在唐植桐一再央求下,小王同学终于坐在了秋千的板子上。

不过她没有让丈夫给发动,而是伸着两条大长腿往后挪了几步,然后腿猛地往上一抬,秋千就开始荡了起来。

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小王同学不断的调整重心,不一会的工夫就越荡越高,两只脚高高翘起。

对于这种场面,有首诗写得好:

齐云楼外红络索,是谁飞下云中仙?

刚风吵起望不极,一对金莲倒插天。

一对金莲倒插天,啧啧,非常形象的刻画出人在秋千前面最高处时的状态。

不过这句话不能单独拿出来说,否则容易被认为是开车。

对于小王同学荡秋千的技能,凤芝是很钦佩的,不断地用尖叫来为嫂子鼓劲:「哥!再推我一下,我也想飞的高高的!」

「那你可得抓稳喽。」对于妹妹的要求,唐植桐欣然同意,站在了凤芝身后。

待秋千荡回来停住时,唐植桐就往前轻轻一推,如此几次,凤芝的秋千也越来越高,她的叫声也越来越大声,既兴奋又有些害怕的那种。

看妹妹这麽喜欢风驰电掣的感觉,唐植桐真担心她以后被黄毛给骗走,不过转念一想,等凤芝到结婚年龄的时候,摩托应该还普及不了,也就放了心。

不一会的工夫,有人带着孩子也来到了秋千旁边。

小王同学很自觉的用脚刹车,经过多次摩擦,稳稳的停了下来,将位置让给小朋友。

荡了这会秋千,小王同学的头发被风吹的有些凌乱,几缕青丝挡在脸前,别有一番风韵。

唐植桐用手在自己脸前比划了几下进行提示。

趁小王同学整理头发的时候,唐植桐摘下挂在胸前的水壶,递了过去:「喏,喝点水。」

「给我你包里那瓶吧。凤芝丶凤珍手小,水壶好拿,给她俩留着。」小王同学重新把头发扎了起来,接过水壶挂在自己肩头,不仅没打开的意思,还指了指丈夫背着的挎包。

「得嘞,还是你想的周到。」唐植桐一暖,这姑娘不仅是为两个小的考虑,也有给自己减轻负担的意思,遂笑着掏出了盐水瓶子,并贴心帮着小王同学把皮塞子拔了出来。

有了前面摔玻璃瓶的教训,小王同学双手接过去,抿着嘴喝了两小口,又递了回来:「你也喝点。」

唐植桐就没那麽客气了,接过来灌下去大半瓶。

又把皮塞子塞回去,唐植桐拿着盐水瓶子打量,这种玻璃瓶很实用,除了皮塞子容易老化丶不经摔外,几乎没有缺点。

「大发明家,是想发明一种不怕摔的瓶子吗?」小王同学看丈夫愣神,笑着问道。

「太难了,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搞不出来。」唐植桐笑着摇摇头,又把瓶子给放回挎包里。

不怕摔的瓶子啊,不知道能不能用防弹玻璃做,不过,即便做出来,恐怕也没有什麽推广价值,因为成本太高。

相比较提高玻璃的防磕碰能力,从设计方面提高一下水壶的实用性倒是更具可行性。

见丈夫说搞不出来,小王同学笑笑没再出声,她也想在发明上帮一下丈夫,但总感觉自己没有那些奇思妙想,每每都只能作罢。

唐植桐放回玻璃瓶,眼睛盯着小王同学胸前的水壶,想到了去武汉时赵鑫带的水壶。

小王同学的水壶是以前从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瓶口带有螺纹,而赵鑫的那个水壶是国内限于技术水平生产的大路货。

尽管两者在密封性上有很大差距,但也不能指责说国内不尽力,因为确实只有这麽个生产水平。

要知道,当初川军抗战出川时装备更差,用的水壶是陶制的,不仅易碎,还沉,所以当时很多战士宁愿渴一点,也不愿带这种水壶上战场。

玻璃加螺旋口比较容易,烧红后用模具一夹即可,但金属的有些难搞。

不过这也不代表着没有改进空间,唐植桐打算回头找个合适的机会先跟吴海洋碰一下。

水壶已经被各国军队琢磨的差不多了,但多功能伞兵水壶呢?是不是可以抄一下?

如果再引申开来,什麽多功能步兵铲……

思路豁然开朗啊!

凤芝是被唐植桐勒令停下的,秋千属于公共设置,随着后面不断地有小朋友加入,荡秋千就得排队轮流玩了,不能可着她的性子玩。

唐植桐卡表计时,一个小朋友五分钟。

即便如此,凤芝又玩了几次,才意犹未尽的在唐植桐的催促中起身往回走。

四人从北门进,也是从北门出。

天坛的北门也是正门,在明清时期皇帝一般都是从南门进,然后一路祭拜,完成所有流程后再从北门返回内城。

回到家,吃完饭,唐植桐先把风筝给补好,放在一旁晾乾,然后开始着手画脚扣的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