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老田的贡献
侯可明等人坐在放映室里,边等着还没来的「客人」,边轻声的聊着。
所谓的「客人」,是京城电视台以及央视的人。
倒不是北电或曹阳联系的他们,而是他们听说曹阳的毕业作品是纪录片,又打听到这部作品会做成七集。
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曹阳不仅用了全球最先进的数字摄影机,还出动了最前沿的无人机航拍,以及还用了微观镜头丶高速摄影等总之,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那真是奢侈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这个「奢侈」,包括据说整个剧组有索尼最先进的CineAltaF35摄影机的全套设备,并且还是整整三套!
还有阿莱最先进的ARRIFLEXD-21的整套装备,两套完整的ARRIFLEXD-21啊!
还有一套Phantom的高速摄影机。
至于还有REDONE的三套设备,虽然据说REDONE很不错,性价比很高,但这毕竟是「廉价」设备,倒是没让业内感到多震惊。
央视以及京城卫视震惊的是,一部纪录片不仅有这麽多最先进的装备,居然还组建了六个拍摄小组,每个小组的导演几乎都是业内大咖。
比如总执行制片人是全球着名的制片人程建业丶小组分集导演有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的顾常卫,以及最近这半个月引起全球关注的华夏大导演宁昊另外,这部纪录片前后出动数百人的拍摄团队,足迹遍布五湖四海,纪录片的总投资预估超过1500万当然,这个1500万不包括请顾常卫丶程建业和宁昊这样的「大咖」的钱。
因为像顾常卫这样拿过两届奥斯卡最佳摄影的大咖,他在好莱坞的报价,1500万人民币还不够请他的薪酬。
所以在打听到这些「内幕」消息后,无论是央视还是京城卫视,几乎都马上做出了决定: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的话,试试看能不能拿下这部纪录片的播放权。
于是,央视和京城卫视几乎同一时间找到了北电。
侯可明虽然觉得这是好事,但肯定要跟曹阳商量,以曹阳的意见为主。
不过前阵子曹阳从好莱坞回来后,就一直忙着给《舌尖》做后期,侯可明没找到机会给曹阳说这事。
等到曹阳做好《舌尖》,才总算把这事告诉了曹阳。
所以在北电这边定好时间第一次在小放映室播放《舌尖》时,才临时决定通知的央视和京城卫视。
这年代,电视台尤其是上星的电视台都是「大爷」,央视更是「爷爷」辈,但也要看对象是谁。
若是一般的内容生产商,比如国内的那几个民营影视制作公司,上星的电视台随便一个「小」购片主任之类的,他们就要费尽心机的做好接待工作。
这年代像是华亿这类公司,用公司的签约艺人做公关的,不在少数。
可对于曹阳,电视台那是真没办法「牛」起来。
哪怕央视也是一样。
「《宿醉》的北美票房怎麽样了?」
侯可明对左手边的由庄庄问道。
今天试看《舌尖》,是要决定在导演系的优秀毕业作品展映上,怎麽播放才更好一些的,所以作为导演系的系主任,老田坐在了侯可明左手边。
而像老司徒丶谢非丶郑东天等导演系老一辈的人,单独坐在了一起。
听到侯可明提起这个,老由顿时咧开了大嘴。
《宿醉》的制片人和编剧是曹阳,虽然是老司徒的关门弟子,但实际关系来说,也算是老田带出来的,两人关系自不用多说。
导演宁昊呢,是老田带过的研究生,算是老田收的弟子。
所以《宿醉》的大卖,老田是非常欣慰的。
唯一让老田可惜的是,根据曹阳的说法,这部电影是「低俗」喜剧,瞄准的就是经济危机后的「失意」人群,就是冲着票房去的。
要是在票房大卖的同时,还能提名几项奥斯卡,老田就更高兴了。
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可惜啊!
「北美上映十四天,1.3亿的票房,还行吧。」
老田表面上波澜不惊,很随意的说道:「嗯,是美元。」
要不是他微微翘起的嘴角,要不是老侯还算了解老田,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老田不在意呢。
「装!」
老侯在心底暗自了一口,这货以前还是很有艺术家风范的,不知道何时起,居然也变得这麽会「装」了。
难道我还能不知道是美元?还用得着你特意强调?
以老侯对老由的了解,主要是对禁导期之前的老由的了解,要是这家伙那时候带出的学生拍的电影,只追求票房而忽略了艺术,这家伙绝对能把人骂死,甚至动手都有可能。
老侯对田庄庄的事,了解的很清楚。
2000年左右,提起国内的大导演,大多数人肯定不自觉的想到老谋子和陈凯哥,最多再加上一个小钢炮和江文。
但要在1990年左右,提起国内活跃的电影大导演,那绝对是田庄庄丶老谋子和陈凯哥三个人。
可惜92年的一纸禁令,让田庄庄消失在公众视野。
但老侯知道,若是说国内谁对文艺片的贡献最大,既不是拿奖拿到手软的老谋子,也不是一部《霸王别姬》封神的陈凯哥,而是局外人绝对想不到的田庄庄!
甚至可以说,由庄庄是第六代导演的核心推手。
这并不是候可明乱说的。
目前来说,要说国内最活跃也是知名度最广的几个文艺片导演,除了曹阳之外,那肯定是贾章可丶王晓师丶娄耶丶路学常等人。
贾章可的处女作《小武》,筹拍时遇到各种困难,没钱没人没设备」
是田庄庄亲自担任了监制,通过私人关系联络香江投资人,解决了影片的资金困境。
而事后,为了电影能过审,田庄庄更是连监制都没署名,虽然最后还是没过审就算这样,田庄庄还是通过私人关系,将影片拷贝送抵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促成该刊以头版刊发《发现贾章可》长文,引发国际关注。
在2000年,田庄庄以「艺术指导」身份,协助贾章可的《站台》申请到合拍片资格,使影片获得官方立项,开创「跨国资本规避审查」模式,为第六代导演集体转型提供了范本。
贾章可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从《小武》开始,田庄庄对现实主义叙事的坚持,也就是保留非职业演员的方言原声,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理念。
王晓帅在93年筹拍他的第一部电影《冬春的日子》时,同样面临着没钱没人没设备的窘境。
于是,他找到了由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