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驻扎波斯总理交涉通商事务大臣(1 / 2)

大清要完 大罗罗 3469 字 1天前

第1018章 驻扎波斯总理交涉通商事务大臣

地中海上,1888年12月。

太平天国的战列舰「天王」号破开深蓝色的海浪,在一艘「靖远」级装甲巡洋舰和一艘「金山」级巡洋舰的护卫下,向东驶向苏伊士运河。甲板上,罗耀国背着手踱步,海风掀起他的军装下摆。身旁跟着一个穿着灰色呢子军装的矮胖官员,年不足三十,却已显出一副老练圆滑的神态,正是袁世凯。

「慰亭,」罗耀国忽然开口,声音平静,「李少荃给我的信里说,你『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他顿了顿,侧目瞥了一眼身旁的袁世凯,「还说你在波斯勘定叛乱,纵横小亚细亚,虽遇俄国革命,仍能全师而退,厥功甚伟.最后还加了一句,说你一定能帮太平天国治理好波斯湾。」

袁世凯脸上堆着笑,眼角却微微抽动。他心里清楚,自己这个「驻扎波斯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兼罗马议和钦差」的头衔听着威风,实则是个空架子——李鸿章趁他赴罗马开会之际,抽走了他带去小亚细亚的军队。没了兵权,他这个「总理大臣」还怎麽镇得住波斯国内那些虎视眈眈的酋长和宗教领袖?

不过李鸿章抽走他的兵权也是情有可原的,他在波斯勾结俄国哥萨克旅发动政变的行为其实是「独走」!李鸿章岂能容忍?这军队要是「独走」惯了,回头还不得革李家的命?

而到了1887年,袁世凯在帮俄军平了小亚细亚的乱子后,又擅自扩编「大唐远征军」,从中亚招募了许多突厥语族的士兵,兵力一度达到两万馀人。这支军队只听袁世凯的调遣,连李鸿章的命令都敢阳奉阴违。

到了1888年初,袁世凯更是未经请示,直接与俄国革命军谈判,以「放弃支持白军」的条件,卖掉了从小亚细亚返回高加索地区的白军,结束了大唐和民意党当局的敌对状态,此举等于放弃了对俄国内战的干涉和对尼古拉二世的支持。此事传到新长安,李鸿章勃然大怒:「袁世凯就不怕民意党人把革命的火烧到大唐来吗?!」

于是,李鸿章借着罗马和会的名义,把袁世凯派去罗马开会,同时暗中下令心腹将领接管「大唐远征军」。等袁世凯抵达罗马时,他的嫡系部队早已被拆散整编,麾下只剩几十名亲兵。后来还写信给罗耀国,把熟知「波斯湾情况」,精通回部事务的袁世凯推荐给罗耀国帮着治理波斯湾的势力范围。

而波斯湾是什麽地方?

就是一圈不毛之地,天方教的教派势力在这里犬牙交错,英国丶德国丶奥斯曼帝国在此明争暗斗。太平天国名义上拿到了「波斯湾势力范围」,但能不能落实,就得看太平天国派出的官员能有多高明的手段了。

而太平天国的那些「洋务专才」怎麽搞天主教丶基督教他们是拿手的,可怎麽搞天方教就不太会了。

这方面,在中亚长大的袁世凯,还真算得上是专家。

「罗总理放心,波斯湾之事,袁某自有办法。」袁世凯挺直腰板,语气笃定。

罗耀国微微点头:「说说看。」

袁世凯早就在肚子里打好了算盘:「治理波斯湾,得以夷制夷——用中亚大唐国的『夷』,去治波斯湾的『夷』。」

「哦?」罗耀国挑眉。

「这法子符合波斯湾的祖宗家法!」袁世凯侃侃而谈,「当年塞尔柱突厥治过波斯湾,后来蒙古人的伊儿汗国也照葫芦画瓢来了一次。如今咱们再来一回,顺理成章。」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些中亚的『夷』主要负责镇压,治理则交给波斯本地的官吏。波斯毕竟是千年古国,历来盛产能吏。元朝时帮着蒙古人欺压汉人的色目官员,不少就是波斯人。」

罗耀国沉吟片刻,忽然笑了:「行,看来李少荃没说错——治理波斯,非你袁慰亭不可!」

袁世凯心中暗喜,面上却仍是一副谦恭模样:「总理过奖,袁某定当竭尽全力。」

但他心里清楚——自己真正的筹码,根本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以夷制夷」,而是他在小亚细亚时从中亚招募的突厥语族的私兵——这些兵,李鸿章是不会用的,只要他袁世凯能发得出军饷,他们就会跟着他混。

另外,波斯王国的哥萨克旅现在也没了主人——沙皇管不了他们了,民意党人更不会要他们。他袁世凯如果能得到太平天国的支持,自然可以招揽这些人为己所用。

而有了中亚的兵和哥萨克旅的兵,再加上他的手腕,控制波斯,并且搞定波斯湾那边的部落不是什麽难事儿。

莫斯科,1888年12月。

冬日的寒风裹挟着雪花,掠过莫斯科红场。广场上,数万工人高举红旗,高唱着《国际歌》。高台上,民意党领袖热利亚波夫振臂高呼:

「同志们!沙皇的军队正在崩溃!哥萨克骑兵倒戈了!黑海上的海舰队起义了!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已经是人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