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一波三折(1 / 2)

第425章 一波三折

当罗恩正在陪拉维玩游戏,乔普拉却打来了电话。

他很直截了当,「老兄,我们想你了,要不要来看看电影?」

于是罗恩就出门了,嗯,还顺带叫上了乌尔米拉。

他一碗水端平,电影的事只带乌尔米拉和瓦妮莎。

太阳电视台则找玛丽和莲娜,去苏尔电器会顺道看看拉珠。

平时就是伊莎或者卡维娅陪着他,哦,偶尔也会去妮娅那边。

总之,时间管理,他是专业的。

罗恩的生活也不全都是生意,他也会放松自己。

比如去果阿度假,又或者去和乔普拉他们喝两杯。

投资电影的那点收益,对他来说毛毛雨,宝莱坞的人脉也无关紧要。

但人是社交性生物,不能总是沉溺在算计中,罗恩把这当作朋友间的休闲时光。

说到乔普拉,喷,这家伙的老毛病又犯了。

最近常打电话念叻什麽商业和艺术,还问罗恩该怎麽选。

他说自己的内心有两个唇枪舌剑的声音,一个声音属于大导演伽塔克和玛尼.考尔的弟子丶黑泽明的崇拜者丶毕业自浦那电影学院的先锋制片人乔普拉。

另一个声音属于为迎合观众而不敢在作品中点到即止,也为了向同父异母的哥哥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丶对孟买的主流电影一再妥协的导演乔普拉。

但凡能和某一个自己全然和解,成为彻头彻尾的宝莱坞商业电影导演或一心一意的艺术电影制片人,他也不至于如此痛苦。

这种痛苦和纠结在他的电影中也有体现,这让他既无法因作品的艺术性斩获奥斯卡,也无法因作品的商业性取得票房佳绩。

乔普拉依恋自己的家,却对这座城市无甚好感,

「孟买拴不住我的心,如果能带着朋友搬到佛罗里达定居,我压根不会犹豫。孟买自婆军上台后就变成了一座愚蠢透顶的城市。要说是谁毁掉了孟买,那铁定是巴尔.萨克雷。」

乔普拉说话相当直接,他不喜欢湿婆军。当初自己的好友桑杰.杜特被捕,未必不是有他们在背后搞鬼。

尽管罗恩后来找萨克雷求情,把桑杰.杜特捞了出来,乔普拉还是不喜欢粗鲁的湿婆军。

这或许就是文人的共性,讨厌不讲道理丶喜欢蛮干的群众煽动者。

某政府官员曾明示乔普拉:他若想免缴上一部电影《无畏之心》的税费,必须去见巴尔.萨克雷。

政府调控电影市场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不是电影审查,而是电影纳税。

取得免税权会大大降低电影票的售价,有可能会达五成,同时可能意味着一部电影是血本无归还是大获全胜。

但乔普拉不会到萨克雷面前俯首称臣,他说如果湿婆军的党魁想找他的麻烦,他会头也不回地离开这个国家。

这和孟买最近悄悄掀起的,一股所谓的「新退出印度运动」的热潮有关。

约五十名孟买先锋人士,主要是舞蹈家丶演员丶外交官等,由某帕西理发师从中牵线,组成了一支自我流放的队伍。

这个理发师掌管这座城市最鼎鼎大名的几颗脑袋,她邀乔普拉和妹妹阿努加入先锋人士的行列。

他们决心集体移民温哥华,为此召开了会议,请来相关专家举行讲座,解释出国的流程以及在加麻大如何生活。

这些人都很富有,完全承担得起办加麻大绿卡所需的二十万美元。

这是典型的孟买人对流放的幻想:他们想离开孟买,但又要带着孟买同行。

「新退出印度运动」的成员期待跨越半个地球后,依然生活在他们的舒适圈,到环境更为宜人的北美重建马拉巴尔山。

在罗恩看来,这些人就是闲的,天天整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敢情后来印度人占领加麻大海滩,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这一小撮富人就是最早的带路党。

众所周知,当一个地方出现印度人的时候,很快那里就会冒出一大群印度人。

繁殖速度堪比蟑螂,不加以控制,最后来个鸠占鹊巢也说不定。

乔普拉的电影前期筹备已经全部完成,即将开机,在他家里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客人。

「你知道吧,我后来又去找了一次阿米特.巴强。」他说。

「为什麽?」

「他毕竟是巨星,能保证我们电影的吸引力。」

乔普拉当初还真试着改了一次剧本,然后在深夜带着修改后的剧本再次拜访了巴强。

他那同为演员的妻子贾娅.巴强丶儿子阿彼锡以及家庭会计师都在,

贾娅是个端庄优雅的女性,现在仍能从她身上看到她出演《身份》和《美丽明珠》时那令人愉悦的风姿。

乔普拉和他们在客厅坐了一会儿,吃着点心谈论方才公布的《斯塔尔报告》,那是美利坚的花边新闻。

巴强把最近在东非发生的美利坚大使馆的轰炸事件,看作美国政府转移公众视线的使俩,好让百姓不再关注总桶和莱温斯基的丑闻。

乔普拉又一次感到挥之不去的「阴谋论」对巴强的影响,也就那时他决定不再邀请这个昔日的巨星。

尽管如此他还是认真和巴强讨论了剧本,那时已经凌晨三点了,他和贾娅道了晚安,上楼走进巴强的书房。

巴强对修改后的剧本赞不绝口,乔普拉却感到他已十分疲惫,只想尽快结束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