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魔幻之城(1 / 2)

第442章 魔幻之城

闹的沸沸扬扬的斯里克里希纳报告,最近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

湿婆军党魁巴尔.萨克雷,表示愿意配合出庭调查。

这一举动不仅让下面的人大惊失色,就连国大党那边都摸不着头脑。

眼看着孟买城内剑拔弩张,一场暴乱似乎近在眼前。

卡马特之流的头目,甚至已经选好了目标。

结果作为党魁的萨克雷,竟然率先表态了。

当然啦,这头老虎没忘了再次强调那句话。

「如果把我送进大牢,送我进去的人也休想好过。」

不给外界反应的机会,萨克雷第二天由五百名警察护送着,声势浩大地来到法院。

法官宣布驳回国大党的上诉,并进一步说明针对萨克雷的指控已超出追诉时效。

萨克雷当庭获释,所用不过三刻钟。

孟买城又开始呼吸了。

这就是一场闹剧,前面铺垫了那麽久,最后却仿佛过家家。

只有萨克雷本人和孟买最高法才知道,这出闹剧,险些就变成了惨剧。

国大党是真的想把萨克雷往死里整的,孟买最高法也准备配合。

毕竟现在的马邦首席部长是国大党人,湿婆军恰好又尽失民心,法院的人也只是顺水推舟。

不过苏尔先生出马了,他只是给自己的老丈人打了个电话。

五分钟后,孟买最高法就接到了新德里合议院的指示。

萨克雷得以免除牢狱之灾,酝酿五年的斯里克里希纳报告也变成了闹剧。

这件事鲜为人知,但苏尔先生的尊号却愈发的不可名状。

无论是萨克雷,还是国大党,都没有解释太多。

萨克雷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对付牧民身上,整个湿婆军也是如此。

他们恨不得全印度的牧民,统统消失。如果条件允许,他不介意做一次小胡子,即种族屠杀。

种族屠杀是源于想要净化丶追求纯正的病态欲望。

在一些人看来,因为紊乱和混杂才导致融合与不洁。

伊克巴勒与真纳之所以要求从印度分裂出去,是因为他们想在所谓的「圣洁之地」上建立正统的牧民国家。

而印度的社会价值观,从根源上就是驳杂的。

但如果客观地看待孟买,你又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太拥挤了,必须有一部分人要离开。

那麽是谁呢?你可以从最穷的人开始算,或者是最新来的,或者是离你最远的,取决于你如何定义自己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地位。

所有移居孟买的人都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名正言顺地拒绝别的新移民,能扬眉吐气地告诉下一个试图挤上火车的人:「下去,回老家吧,你不能待在这里。」

只有到那时你才确定:你是这座城市真正的「本地人」。

对已经住在这里的人而言,这座城市变得每况愈下。

而对所有想南下进入孟买的人而言,这又并不足以减少孟买的吸引力。

即便再发生一次暴乱,情况依然不会改变。

孟买会变成一座更糟糕的城市,同时却不会吓退那些想挤进孟买的人,甚至丝毫不能减缓新移民涌进来的速度。

即将迈入新世纪的湿婆军经历了重重艰险,尤其是这次大选之后,他们的处境每况愈下。

牧民黑帮开始对其分支进行报复,后者无法快速做出反应。

一些分支头目被杀,一些受到恐吓。

乔格什瓦里分支的卡马特收到来信,照阿莫尔的说法,是用「牧民黑话」写的。

他们告诉卡马特:他就是下一个目标,因为他在暴乱中杀过牧民。

达乌德帮的作战指挥官沙基尔,开始进行公开悬赏。

冤有头债有主,他要为暴乱的死伤者复仇,就是那些湿婆军头目:他们确实是有罪的人,比如斯里克里希纳报告中提及的前孟买市长米林德.瓦伊达。

沙基尔比照报告,竟成为替斯里克里希纳进行宣判的「大法官」。

湿婆军的分支头目和副手做出了极不明智的选择:躲在重重保镖身后,寻求警方的保护。

此举最易让他们失掉民心,下面那些火爆易冲动的小弟,会认为自己的老大贪生怕死。

他们在进行一项崇高的事业,净化印度的种族,怎麽能躲在背后停滞不前呢。

萨克雷的保镖人数从179人降至149人,有些人离开了,不再追随他,藏在洞穴里的老虎哀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