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大鱼要吃,小鱼也不能放过!连跳两(2 / 2)

要知道,阿斯麦在DUV光刻机市场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若星源科技真要涉足,无疑会对其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猛烈冲击。

「目前行业内大多是先做DUV再攻EUV,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突破EUV技术,再回头优化DUV方案。」

陈延森进一步解释道,他顿了顿又说,「这样做有两个考量:一是EUV技术能直接解决高端晶片制造的『卡脖子』问题,像天工 A系列处理器的后续产品,就需要更先进的制程支持,毕竟苹果已经用上了20纳米制程的A8处理器,天工科技也不能停滞不前。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跳过20和16纳米制程,从14纳米制程入手,推出一颗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芯!

二是EUV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精密控制丶光学成像等技术,能反哺DUV设备和上下游的产业链,让星源科技的DUV光刻机在性能和成本上更具优势。」

闻言,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不仅记者们在屏息倾听,就连不远处的阿斯麦丶高通和美光的代表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侧耳关注着陈延森的每一句话。

《国民日报》的记者立刻追问道:「那星源科技的DUV光刻机预计什麽时候能推出?会优先供应哪些企业?」

「预计年底,明年第一季度会交付一部分。」

陈延森淡淡说道。

事实上,周围的人大多还沉浸在震惊当中,因为他刚刚说了,要连跳两级,研发14纳米制程的晶片。

乍一看似乎有些贪功冒进,但实际上即便陈延森不干预,以梁劲松的能力,只要给他半年时间,绝对能在14纳米制程领域将良品率提升到60%以上;若给足一年时间,良品率突破95%也不在话下。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梁劲松此前在山星就干过类似的活。

他曾带领团队完成了从28纳米到14纳米制程的技术跨越,而且比湾积电更早实现14纳米制程的量产。

本身就有成熟的工艺经验和扎实的技术积累,如今再从头攻克一次14纳米制程,自然不会有太高的难度。

这也正是湾积电会气急败坏地将梁劲松告上法庭丶启动竞业协议的原因。

因为梁劲松这人,是真的有能威胁到他们的硬实力。

「陈总,既然有了国产光刻机,您认为,国产智慧型手机的价格会下降吗?」

《虎嗅IT》的记者问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他话里的潜台词是,一旦有了自家的光刻机,晶片的制造成本自然会随之下降,而晶片作为智慧型手机的核心部件,其成本降低会直接带动手机整体物料成本的缩减。

照此逻辑,智慧型手机的定价理应跟着往下调才对。

陈延森听到这个问题,先是微微点头,算是认可记者对「晶片成本与手机定价关联」的判断。

随后,他语气沉稳地给出答案:「晶片成本下降,确实会为手机定价提供更多空间,但『降价』不该是唯一的方向,更不是我们突破技术的最终目的。」

不想降价吗?

原本期待「低价手机的记者们纷纷竖起了耳朵。

陈延森继续说道:「国产手机行业在过去,普遍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和采购成本,比如某海外晶片厂商,曾要求华国手机厂商『每卖出一部搭载其晶片的手机,需额外支付5%的技术服务费』,这直接推高了手机成本。」

记者们一听,就知道陈延森在说高通,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笑意。

在手机行业里,橙子科技是最刚的一个,与高通正面交锋,丝毫不落下风。

并且,在过去的一年里,还联合英伟达丶联发科,从高通手里抢走了三四成的市场份额。

在『合纵连横』上,没人比陈延森玩得更熟练。

「现在有了国产EUV光刻机,我们能自主控制晶片的研发丶生产和供应节奏,这首先会打破『海外晶片厂商垄断定价』的固有格局。」

陈延森的声音逐渐提高,然后补充道:「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成本降低的部分能被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比如提升手机的续航丶影像丶AI性能,或者研发折迭屏丶软性屏丶卫星通信等创新功能,而不是陷入低价内卷的恶性循环。」

《虎嗅 IT》的记者追问:「那普通消费者什麽时候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总不能只看厂商的技术升级,却看不到价格变化吧?」

「消费者的好处会分两个层面来体现:短期来看,国产晶片的稳定供应会让手机厂商摆脱『晶片断供』的风险,大家不用再为了抢晶片而『饥饿营销』,购买手机时能有更多选择,不用再花高价『加价购』。

长期来看,当国产晶片在高端领域突破后,海外晶片厂商为了竞争,必然会降低价格丶开放更多技术授权,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陈延森耐心解释道。

如果手机厂商继续打价格战,上下游的供货商和工人都赚不到钱,那生产出来的手机谁来消费?

难道一直出口不成?

这话得到了现场不少人的认可。

《国民日报》的记者在本子上写下:「技术突破的终极意义,是打破垄断丶重塑行业规则,让产业链各环节都能回归『良性竞争』,让厂商有动力创新,消费者有更多实惠。」

这时,格罗方德的CEO桑杰刚好下车,一看到陈延森,赶忙笑容满脸地迎了上去。

这一幕让北美地区的半导体企业代表瞬间破防,心里不由地骂道:「你到底是华国的半导体公司,还是灯塔国的半导体公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