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仙官殒命,世态炎凉
杨二田从汝安山离开,回家准备了两天,之后启程赶往古南城。
用了足足一个月时间,他历经艰苦终于赶到。
这一路上的舟车劳顿倒是其次,最难过的是人生地不熟丶第一次赶这麽远的路,途中三教九流之辈甚多。
各种江湖骗术和偷盗之事防不胜防。
刚出发没几天,他就在一家偏远驿店被人偷走钱袋子。
还好他早有准备,在贴身衣物和鞋垫子下面都藏了银票。
就算这样,没赶到古南城的时候他就花光了全部钱财。
所幸有了赶路的经验,他厚着脸皮跟随商队赶路,说些好话丶干点杂活,还能讨口饭吃。
「这就是镇南府的府城古南城?」
他看着眼前的巍峨巨城,不禁震撼。
他不常离开老家,活动范围仅限于山村和县城,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垣黎城。
「真是长见识了。」
杨二田觉得这一路虽然辛苦,但是不虚此行。
走进古南城,他愈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宽阔街道上人流涌动,一架架豪华马车穿梭,路人们穿金戴银,两旁楼宇建筑鳞次栉比……
他没忘记自己的正事,打听到府衙的所在。
来到府衙,他仰头看着那悬浮在几百丈高的空中「岛屿」。
府衙太高了,凡人只能仰望。
杨二田正发愁怎麽上去的时候,有人从不远处飘飞而来。
是位筑基大修士,他名叫李思安,专门负责在这里接待前来府衙的凡人。
本质上相当于看守大门的守卫,没有府衙仙官的编制。
「来者何人?有何事?」
李思安一眼就看出杨二田并非古南城的人。
杨二田一身陈旧的麻布衣物,满脸疲态,显然是风尘仆仆远道而来。
「拜见大人。」
杨二田先是躬身行礼。
「草民杨二田,从垣黎郡赶来的。我是杨真他爹,特地赶来寻他,劳烦大人您通报一声。」
「谁?你说你是谁的爹?」
李思安怀疑自己听错了。
「我儿杨真,是地灵根的府衙仙官。」
「杨真?巡察司的杨真?」
李思安不敢相信,他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凡人老头,这人有个府衙仙官的儿子?
「你如何证明?」
不怪他如此怀疑,若是他去找杨真通报,发现此人说谎,那他就闹了大笑话。
这种情况有先例。
为了能见到仙官大人,很多前来申冤的平民会找各种藉口,其中「编谎话」的不少。
「我是我儿的爹,这还要证明?我是垣黎郡苏河县,坎山村的,有三儿一女,真儿是我家老二……」
杨二田说的认认真真,不像说谎。
李思安已经信了,但他有了打听闲事的八卦心思,压低声音道:「老伯,垣黎郡到这得有一万里吧,你怎麽一个人赶来了。
杨大人没派个人送你过来?」
以杨真的地位,可以派个练气后期修士带着他飞来,既安全又省事。
「这丶大人,这是我家的私事…」
杨二田欲言又止,有些话他不方便说。
「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通报。」
李思安没有再打听,心中猜测杨真对待家人不好,让他爹大老远赶来。
杨真平时就住在府衙,他听到李思安说他爹前来,心中不耐烦。
杨二田找到这儿来了?
他表面上不能流露出来,连忙飞到府衙之外去找杨二田。
「你怎麽到这儿来了?」
杨真极少开口称「爹」,因为在他心里杨二田不是他爹。
「你一年多没回信,我…」
杨二田话没说完,被杨真打断:「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走。」
说完杨真用灵力卷起杨二田,飞离府衙。
李思安看着二人飞远,心中发笑:「在府衙当看守能看到各种好戏啊,哈哈。
谁能想到平民出身的杨大人,是个不孝子呢。」
他刚才偷听到杨二田说的那句「一年多没给家中回信」。
这种八卦闲话,李思安肯定会当做谈资传出去的。
杨真的出身决定了在府衙没有几个人会怕他。
————
古南城。
一家专门接待修仙者的酒楼。
杨真带着他爹走进一间包厢。这里私密性极好,有屏蔽法阵,二人谈话不会被他人窥探。
二人落座,对视无言。
杨真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眼神中隐隐透露出对他爹不告而来的不满。
杨二田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
他不远万里而来,他儿子见面后没有一句欢迎的话?
他们到底谁是儿子谁是老子?
面前之人,还是他那个孝顺懂事丶低调恭谦的儿子吗?
良久之后,杨二田率先开口:「真儿,你这是嫌弃咱家了?当了高高在上的府衙仙官,看不上村里种田的爹娘和那些亲戚了。」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杨二田觉得他儿子有和家中断绝联系的意图,否则怎会长达一年时间没有任何回信。
凡人并非修仙者,杨二田顶多还有二三十年寿命,过一年就少一年。他能和儿子相见的次数,不多了。
「爹这话言重了。我只是公务繁忙,无暇理会你说的那些家中琐事。我有了如今的地位,家中净是找我帮忙的,不是这家亲戚闯祸就是那家朋友有难处的,当我是什麽?」
杨真现在还不能和杨家的人断绝往来,这里是古南城,他不能做的太绝。
「这…俗话说皇帝也有三门穷亲戚。咱家发达了,总不能对亲戚们坐视不理。」
杨二田自知理亏,说话的声音很小。自从杨真当仙官,家里确实闹出很多事情。
「……」
又是一阵诡异且尴尬的沉默。
杨二田的话打破包厢中的安静:「你爷爷病了。」
以杨真爷爷的年纪,临近「寿终」,病倒实属正常。
但杨二田没说的是,杨真爷爷身体还算硬朗,本来无事,自从上次杨真回家因为「入赘」的想法和家人大吵一架,又一年多没回信,让其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我去买灵丹,肯定能治好他,还能让他多活几年。」
杨真首先想到的是灵丹。
杨二田没接这个话茬,说起以前的事:「你刚出生的时候,你爷爷才四十多岁,下地干活是一把好手,一顿能吃三大碗饭。
当时咱家里穷哩,你有次病重,家里请不起好郎中,你爷爷把家里养的猪卖了。
他平时田里忙完还要喂猪,一刻不得闲,自己省吃俭用。一窝猪圈四头猪卖了三头,这才请了好郎中把你治好。
他本来打算把猪卖了把家里房子翻修……」
杨真从小到大,类似的事情不知凡几。农户家庭不都是这样麽,条件艰苦,但相互扶持,磕磕绊绊地把日子过好。
这也养成了杨真踏实低调丶孝顺懂事的性格。他十六岁当选仙官之前,同样在家天天干农活。
然而此时的「杨真」,并非真的杨真。
出身自金丹家族的杨真不能切身体会这样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他对杨家没有感情。
哪怕他想维持住自己这个身份,但亲情这种真切的感情,没有就是没有,伪装不出来。
杨真听了这番话,沉默片刻后,说:「我回去看看爷爷。」
听到他愿意回家看望爷爷,杨二田心中欣喜,知道儿子心中还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