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安南军南下(1 / 2)

第391章 安南军南下

苏泽从兵部离开的时候,从角落里钻出了一个怨恨的年轻人。

邓以赞被张居正安排来到了兵部,也是战战兢兢了一段时间,生怕遭到赵贞吉的报复。

特别是今日,赵贞吉来兵部开会,邓以赞还以为赵贞吉会向兵部施压,给自己小鞋穿。

可最后邓以赞发现,赵贞吉根本没有记得他。

赵贞吉作为当朝阁老,自然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翰林。

赵贞吉犯不着专门让人去为难邓以赞。

但是比起打压来,更让邓以赞感到屈辱的是无视!

这种无视才是最诛心的!

今日兵部忙碌非凡,赵贞吉来兵部议事。

以邓以赞的级别,是无法列席会议的。

他看着苏泽从议事大堂里出来的时候,嫉妒之色就更浓了。

不就是比自己早登科一届吗?而且苏泽不过是二甲,自己可是一甲榜眼。

但是自己现在就在兵部打杂。

邓以赞又将一些归因于苏泽赞同张元忭的原因。

目光送走了苏泽,邓以赞回到自己的公房。

其实张居正对自己的门生还是不错的,邓以赞被分到了兵部武选司观政。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是榜眼的关系,另一方面申时行就是武选司郎中,张居正也有让申时行考察邓以赞的想法。

面对申时行,邓以赞的姿态就比较低了。

邓以赞知道申时行是张居正看中的门生,也知道申时行官运亨通,自然不敢怠慢。

看到邓以赞去拍马屁,武选司的其他官员脸上都露出鄙夷之色。

这位观政的榜眼郎,是出了名的眼高手低,武选司的基础工作是一点不愿意做。

整日里都在公房中高谈阔论,议论朝政,干扰其他人干活。

众人都只盼着他能早点结束观政,离开兵部。

——

相比之下,张元忭在工部就受欢迎多了。

张元忭选择去的是工部营缮司。

营缮司主司万敬,是苏泽的好友,他正在主持修造直沽炼钢厂,张元忭来到工部,缓解了他营缮司人员紧张的困境,万敬发现这位状元郎在实务上,上手非常的迅速。

万敬对着张元忭说道:「状元郎,这直沽炼钢厂,是为了直吴铁路公司专门建设的,主要产能就是供应直吴铁路的铁轨。」

张元忭不解的问道:「万郎中,为何要设在直沽?」

万敬说道:

「这炼钢厂和其他产业不一样,需要大量的煤和铁,所以运输是首要考虑的事情。」

「京畿炼钢厂通过山西供应煤和铁,已经吃掉了这些地方的运输资源,如果继续在京畿设厂,反而是会互相拖累。」

「可为什麽设在直沽,直沽也没有煤矿铁矿啊?」

万敬笑着说道:

「直沽没有煤矿铁矿,但是山东和辽东有啊。」

「炼钢厂设置在港口,海运的煤矿铁矿可以直接送入厂中,这甚至要比直接在煤矿铁矿边上设厂的运输成本还要低。」

「另外炼钢厂设在了直沽,日后出产铁轨也可以直接装船,运到江南建设吴淞铁路。」

张元忭连连点头,原来设厂光是选址就这麽多的东西要学,更不要说是建设工厂后的事情了。

一想到这里,张元忭更是觉得选择工部是来对了。

对于这个年轻的状元,万敬是非常的重视。

这些年来,万敬日益发现,这建造工厂也是个相当深奥的学问。

工厂怎麽选址,怎麽组织生产,更不要说大量的技术细节了。

万敬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发现这方天地如此广阔,可他却很快发现,能和他讨论这方新天地的人只有苏泽一人。

工部的其他同僚,要麽是学识不够,要麽是能力不够,能跟上现在的建设进度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就更别想和万敬讨论具体的事情了。

所以张元忭这个状元出身,又好学又聪明的下属,让万敬十分的重视,他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全部教给了张元忭!——

「董事长,直吴铁路那边要求召开董事会,商讨直沽炼钢厂入股的事务。」

李文全疲惫的挥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可是他的助理继续说道:

「倭银公司那边董事们都在催促,朝廷让公司去内陆城市收购淘汰废弃佛郎机炮,这成本太高了。」

「好几位董事都建议董事长向陛下上书,请求允许我们倭银公司,直接向官办铸炮厂购买佛郎机炮。」

听到这里,李文全又是一阵子头疼。

他也没了好脾气,对着助手说道:

「这帮家伙都是昏了头了吗?竟然要逼迫朝廷?让兵部将最新的火炮卖给倭人可好?」

李文全这一次态度强硬的说道:

「此事无须再议了!告诉他们,朝廷允许我们倭银公司贩卖佛郎机炮,朝中已经有颇多异议了!」

助手见到李文全发了脾气,也不敢多说,只好退出去,将李文全的话带给其他董事。

李文全长长叹了一口气。

前几个月的时候,李文全是何等的得意。

倭银公司的董事长,直吴铁路筹委会的会长,在那个时候,民间都在讨论,当今大明的财神爷,除了户部之外,就是李文全能掌控的财富最多了!

那个时候,李文全自然是春风得意的。

他从倭国带回来大量的白银,立刻成为了京师权贵们的座上宾。

但是很快,李文全就发现,管理倭银公司和直吴铁路实在是太难了!

倭银公司第二次归航后,就提出要从工部直接购买佛郎机炮,这帮董事都已经被利润冲昏了头脑!

李文全是清醒的。

倭银公司的筹备,李文全是全程参与的,他也明白苏泽的本意。

倭银公司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公司,也是需要承担一部分职能的。

若非如此,朝廷为什麽要给倭银公司特许权?

李文全也没有像其他股东那样冲昏头脑,而是非常清楚的明白,如今的倭国白银贸易就是捡钱,只要是个商人能安全航行到堺港返航,就能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