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无公害蔬菜试点
在农业这个最『靠天吃饭』的领域,过度的能力自信,往往会成为自我蒙蔽的幕布。
陈家志的自信源于设施和技术,所以对内他时常高喊逆天而行。
但当极端天气肆虐,如持续暴雨淹没农田,罕见高温炙烤秧苗,冰雹无情砸落菜棚……再完善的设施也都得俯首称臣。
所以他也一直对老天爷心存敬畏,这是复杂的博弈。
只是陈家志领先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步或者半步,让他总能在市场青黄不接时有菜,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这看似『侥幸』的运气,何尝没有处心积虑的规划之功。
就像现在,江心菜场追行情而产出的蔬菜,再度成了稀缺的金疙瘩。
陈家志回档口时,档口里便又没有了菜,李才这才能和他大眼瞪小眼。
「陈总,你们可以早点去云南,或许还能发两车菜回来。」
行情好时卖菜总是意犹未尽,陈家志能理解李才的心情,但也不能违背现实,云南如今的情况难以琢磨。
「这次就别想了,没那麽快,从云南发叶菜过来没那麽容易。」
「发点耐储藏的瓜果类蔬菜也行呀。」
李才最近也有出去找货,他上次还收了个马仔呢,想组织货源也有可能。
最近本地不仅叶菜价格高,瓜豆茄果类的行情也不错。
「以后专做叶菜吧,瓜豆和茄果类蔬菜菜场和档口都会尽量少碰。」陈家志有意让档口开始专一品类。
「我估计再过十来天,蔬菜价格应该就要开始下跌了。」
李才讶然道:「没那麽快吧?」
陈家志说道:「你在市场上注意观察吧,以后行情变化会越来越快。」
按照他这段时间的回忆和分析,1995年大概就是中国蔬菜产业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高点。
在此后的几年里,大部分蔬菜的田间收购价和批发价都会逐年下跌,大概在2002年前后达到低谷,随后又开始回升,直到2006年时,才会再次回到1995年的水平。
不过在此过程中,叶菜是唯一的例外。
由于城市扩张,近郊的蔬菜面积减少等原因,叶菜价格会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陈家志记得很清楚,花城菜心批发价在2006年夏天打破了1994年创下的纪录,达到了6~7元/斤。
所以未来陈家志又会回到他忠诚的叶菜上来。
而且要突出做好一两个品类。
以后赌行情的机会会变少,更不可能像这两次这样全盘押注。
陈家志特意组织了生产会议,给易定干和几个小组长强调了这一点。
赌行情依然可以赌,但菜场要稳定向市场供应核心品类蔬菜,他更倾向于看好一样蔬菜时,适当的扩大面积。
在以后,稳定的高品质叶菜会成为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想稳定谈何容易呀!」易定干说道:「一场厉害点的天灾,生产种植计划就可能被全盘打乱,很难保持全年稳定。」
陈家志敲了敲桌面,「所以我才会去其它城市考察,通过产区之间的互补,来完善稳定的蔬菜供应。」
「但这是长期过程,需要几年时间来完成,这期间,就要江心菜场做好持续生产工作。」
「现在已经是七月了,温度高,雨水多,叶菜的种植很困难,像这茬追行情的菜,产量很低,拿油麦菜来说,理想情况下亩产能达到3~5吨,现在却只有1.2吨,产量差距悬殊。
还好追上了行情,如果没有价格,这损失就大了。
所以后续要放慢节奏,晒地丶基肥丶翻耕丶盖遮阳网等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未来几年的市场环境会比较艰难,要做好共克时艰的准备~」
会议流程基本变成了陈家志在表达自身的判断,强调危机意识。
江心菜场和其他菜场不一样,它的人力成本远远超出。
所以要钻研更优的种植模式,更高效的水肥管理,更实惠的农资采购……
同时,还要有渠道托底。
「我老是与你们说逆天而行,种菜的财富密码都藏在天灾里,江心菜场也靠着与天灾争斗多次获得了超额利润。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更应该在风暴后敬畏天地无常,当暴雨和冰雹选择了你的菜地时,再多的设施丶认知和资金都会成了风中飘絮。
更不要忘了其中的艰辛和咬牙坚持,要记住那一座座倒掉的菜山。
土地不欺人,唯有时时清醒,方能在绿野起伏间,走出属于自己的丶绿水长流的丰盈人生。」
陈家志用了两天时间,多次会议和多场酒局,来扭正他亲手给这些人建立的『天灾经济学』。
他手底下这群人个个都有赌行情的心理,只是有重有轻。
重的如易定干和戚永锋,喜欢全盘压上,5~6月就是如此。
稳重的如敖德良和李明坤,在别人一致看好时,也会忍不住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