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扬州(1 / 2)

创业在晚唐 痴人陈 6007 字 2天前

第328章 扬州

乾符三年,夏,六月八日,扬州,暴雨。

「轰~隆」

电光划破夜空,照耀着扬州城,忽明忽暗。

港口外的江水浮积着大量的生活垃圾,他们在暴雨中随着滔水一次次地击打在堤坝上。

光线忽亮,六个精壮灵巧的蓑衣汉子出现在了堤坝上,等下一次亮,已到了五步之外。

他们就在大雨中,踩着雷电声,一路淌到了水门,然后这些人就消失了。

等六人再次出现,他们已经从水门进了扬州城,

扬州城作为商业枢纽,城内格局和长安完全不同,虽然还保留着坊的形式,但已经形成了坊市融合的街区,商人沿街布市,号称有「十里长街市井连」之称,而这样的繁华街道,在扬州足有两条。

所以也很自然,扬州的宵禁制度也是比较松的,夜市也只有扬州这个地方才能有。

这六人顺利进入了城后,便沿着小巷转到了一处沿街的邸店。

风雨中,邸店的屋檐下还挂着一串铜铃,正被风卷着剧烈摇晃,铃舌与铃身撞击,声音穿透着雨幕,苍凉萧瑟。

「出出咄!」

「咄咄~咄咄~咄咄~」

一阵长短交替的敲门声后,邸店内传来声音:

「已经打烊了!明日再来吧!」

外头风雷交替,六个汉子已经被暴雨全部淋透,其中敲门者喊道:

「老家急着买药,帮帮忙,是六叔托咱们来的。」

门内沉默了片刻,只听得见暴雨砸在屋檐和街面的巨响,以及那串在狂风中愈发剧烈的铜铃声。

雨水顺着蓑衣的边缘汇成水流,在六人脚下积成了一片水洼。

忽然,门板后传来轻微的响动,有人正透过门缝往外瞧。

接着「眶当」一声,门门被拉开。

门缝里探出一束昏黄的灯光,六人鱼贯而入,在门槛上留下一道道水渍。

刚进门,身后的门板就「哎呀」一声合上了。

此时,六人才看清扬州都的都指挥杨延保就背着手站在那里,他的身后还站着三个精悍黑的武士。

六人连忙单膝跪地,行礼:

「见过都指挥。」

杨延保点了点头,沉声道:

「先去换衣服,一会咱们就行动。」

六人中的那个队将躬着腰,连忙道:

「都指挥,大夥衣服湿了都湿了,再换衣服还要潮,犯不上。」

听了这话,杨延保脸一沉,骂道:

「让你们换就换,难道我保义军的兄弟还穿不上个乾净的衣服?快去!」

六人晓得这是都指挥的好意,连忙点头,然后便在另外一个房间里换衣。

此时,杨延保这才坐下,手指忍不住即着案几,然后带六人进去换衣的精壮汉子折了回来,对扬延保点了点头,意思是六人没有问题,是「大别山五十六都」的人。

这个时候,杨延保才彻底放心。

这一次行动是王公提议,最后由主公批准同意的行动,换言之,这是一次直接被主公关注的任务。

兄长在帐下都做了个牙将,以兄长在战场上折冲之能,前途自不用说。而自己要想出头,就需要拿出一份耀眼的成绩来。

不过不得不说,王公的雷厉风行还是让杨延保很意外的,军中都说王铎王公算是个老好人,对谁都笑眯眯的,没想到却能布置这样的任务。

保义军组织贩茶的事情直接损害了扬州这边一些茶商的利益,所以在「小光山」在扬州这边的销路一直没办法打开,尤其是这些人又是扬州地头蛇,无论是和那个节度使刘邮还是下面港口的背吏都有关系,不仅打击保义军的茶叶,甚至和福建大海商的合作也常被他们刁难。

而现在,淮南道这边官场都晓得,节度使刘邮将要卸任回京,新的节度使正是高。别人这个时候都在想着如何低调过渡,而王铎却想着,趁着这个时候,索性将这些扬州豪商全给弄死。

真是朴实无华的商战啊。

这次行动就是由杨延保负责,他是扬州商站的负责人,手底下有一批人手,又了解扬州的情况,正合适。

另外光州那边也从大别山五十六都中选了六个猛士,都是奔山如履平地的好汉,专门作为杀手行动队来配合杨延保一起行动。

而现在也是天公作美,前几日扬州一直闷热难熬,终于来了一场雷暴大雨,正是杀人之时。

想到这里,看到六人已经换装出来,杨延保起身披上蓑衣,便带着这些人从后院小门走小巷,

直去城中某处宅子。

雨水汇成溪流,在扬州城纵横交错的巷道中肆意流淌。

寻常百姓家的门板早已紧闭,偶有富贵人家的屋檐下悬挂的灯笼,这会也被风给吹灭了烛灯,

在风中疯狂摇曳。

杨延保一行十人,如同一群融入黑夜的影子,无声地在小巷中穿行。

他走在最前,身后的三名亲信武士成品字形将他护在核心,而那六名来自大别山的汉子则如幽灵般缀在队伍末尾,他们的脚步轻盈至极,偶有轻微的踩水声,也瞬间被雷鸣和雨声吞没。

杨延保非常聪明,他在来到扬州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走街串巷,很快就将扬州城给摸清了,

哪里这个时候会有巡更,哪里会更隐蔽,他都清清楚楚,

对扬州城的熟悉,如同熟悉自己掌心的纹路。

而为了更加隐蔽,杨延保还专门挑选了那些狭窄丶阴暗,甚至堆积着垃圾的偏僻通道,虽然他们每踩一脚都可能踩到屎,但这里却是他们最好的掩护。

他对后面那六个大别山武士很放心,他本身就是长在大别山的,这六人有没有手艺他一闻就知道,而这也让他建功立业的心更加炙热。

现在保义军上下实际上都很躁动,当主公受封保义军节度使的邸报传回来时,所有人都晓得,

在江淮,一个属于他们保义军的时代就要来了。

不仅仅是寿州丶庐州那边的官吏和土豪们已经纷纷来光州等候主公的车驾,就是扬州这边,也越来越多的豪商们开始转向。

这些敏锐的豪商自有关系,他们有长安的门路,晓得赵怀安和高驿是什麽关系。

现在淮西三州成了保义军的辖区,连淮东这边也是高做主,而且以高驿的性格,必然是说一不二。

到那个时候,保义军岂不是在淮南道权倾朝野?谁敢和保义军作对?

实际上,今夜他们要处理的那个豪商也释放过转换阵营的意思,甚至愿意将生意一半献给保义军,但对不起,现在的保义军不是你想靠就能靠的。

而相反,正因为人人都要靠保义军,保义军才更需要这只鸡。

如此,才有了这一次的行动。

这不过是上面大人物秀态度,但对杨延保来说,却是人生重大的机遇。

而这种机遇不是什麽时候都有的。

杨延保很早就意识到,决定未来的从来都是那一次,那一刻,那一天,关键是他能不能抓住。

兄长自然不用他多担心,毕竟他的性格和能力就适合在战场冲锋陷阵,要不一将功成万骨枯,

要不就是那堆白骨。

而自己则不一样,因为被分到商贸系统,他的功勋是看不到的,只能不断熬资历,可他有多少年能熬?使君三年做到节度使,再给三年会是什麽样?

大争之世已来,保义军上下人人奋起,都渴望随在使君身后攀龙附凤。

这一次行动成功,他的履历将直接送到主公案前,可一旦失败,不晓得还要蹉跎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