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差距(1 / 2)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跑盘 5765 字 13小时前

第292章 差距

吃完饭,李哲丶老李丶金百万和朱益民没急着散开,坐在小食堂的桌边继续议事。

李哲从口袋里掏出一盒中华烟,给三人各递了一支,自己也点上,吸了一口后缓缓开口:「咱们刚刚聊了制度的重要性,但制度再好,没人监管丶没人落实,也只是一张废纸。

我想在公司设立一个人事部,专门负责制定管理制度丶组织人员培训和做管理考核,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老李皱了皱眉,放下烟问道:「你说这人事部管招人丶管考核,那俺们这些主管干啥?以后员工是听俺们的,还是听人事部的?

别到时候干活的管不了人,管人的不干活,乱了套。」

「爹,这两者不冲突。」李哲耐心解释,「你可以把公司想像成一支部队,人事部就是参谋部,负责定军规丶记军功丶管档案,确保队伍有纪律丶有士气,但不直接带兵打仗;

你们这些生产主管就是一线的连长丶排长,带着人下地干活,管现场纪律丶抓技术执行,这是你们的工作。

连长不能自己改军规,参谋部也不能跑到田里指挥怎麽种菜,各司其职才能拧成一股劲。」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人事部是你们的帮手。比如你们发现员工违规了,开个罚单交给人事部,他们会记录在案,月底算工资丶评奖金丶定升迁,都按记录来,不用你们跟员工扯皮得罪人。」

「我懂了,这人事部就是个『背锅」的,专门干得罪人的活呗!」金百万哈哈笑了起来。

「你要这麽理解,也没毛病。」李哲也笑了,指尖的菸灰轻轻弹在菸灰缸里。

朱益民却没笑,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李老弟,我还有个疑问。按你说的,人事部不直接管现场,全靠主管上报,那要是主管徇私咋办?

比如我跟老金关系好,他在我手下干活抽菸,我帮他瞒看,人事部不也不知道?咱们公司里沾亲带故的多,这种事难免发生。」

这话戳中了要害,小食堂里瞬间安静下来。

金百万也跟着点头:「老朱说得对,村里人本就讲究人情,真要是亲戚犯了错,谁好意思较真?」

李哲也在心里盘算一一农村公司的管理难点就在这,人情大于制度,真要严格执行,容易得罪人:可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制度早晚会形同虚设。

「这个好办!」老李突然拍了下桌子,「咱们再找几个『监督员」,不定期去大棚里转,发现员工违规丶主管瞒报的,连主管一起罚!这样一来,主管也不敢随便徇私了。」

「这个法子可行。」李哲点点头,又问,「那人事部主管和监督员的人选,你们有想法没?」

金百万搓了搓手,一脸为难:「这职位是重要,可太得罪人了,村里就这麽大,抬头不见低头见,谁愿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

老李和朱益民也跟着点头,一时间还真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行,这事不急,咱们回头再议。」李哲掐灭菸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锺,「快两点半了,该上工了,大家先去忙吧。」

四人起身离开食堂,这几人现在都是公司主管,手下各管着一摊事要处理。

李哲离开食堂后,也没有回家,打算去各个大棚转一转,看看实际情况。

八月底的天气还带着燥热,大棚顶上的黑色遮阳棚拉得严严实实,挡住了毒辣的太阳。

李哲先去了公司直营的育苗区,有的棚里摆着整齐的塑料育苗器,嫩绿的小苗刚冒芽;有的棚刚移栽完西红柿苗,土垄整得笔直。

在46号大棚里,李哲发现了一个新菸头,大概率是当天上午留下的一一这也印证了朱益民的话,防火问题确实没引起重视。

李哲脸色沉了沉,看来制度确实得尽快落地,不然真要是着了火,几百平米的大棚烧起来,损失就大了。

正想着,不远处传来一阵争执声。

李哲循着声音走去,看到葛青山正和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争执。他没有走近而是站在不远处听两人对话。

葛青山皱着眉,语气带着无奈:「振生叔,公司规定两点半上班,您怎麽又迟到了?」

李振生挠了挠头:「哎呀,中午孩子闹腾,我没睡好,醒来一看就晚了,这还是紧赶慢赶过来的。」

葛青山又说:「振生叔,您这可不是头一回迟到了。要是大家都像您这样,棚里的活不就全耽搁了?」

李振生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我今儿个晚点走就是了,你小子别揪看这点事没完没了。」

葛青山见对方不听,也没再争辩,低下头继续干活。

李哲微微眉一一今天中午朱益民就跟他反映过,李振生干活是把好手,也肯出力,但经常迟到,对其他员工影响不好。

不过,李哲没有上前干预,原因很简单:李振生是他的本家堂叔,即便过去劝说,也只能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没法因为这点小事将其辞退。

但李哲在心里给李振生记了一笔:如果对方一直不改,等后续找到合适的「监管人员」,第一个就拿他当典型整治。

除此之外,员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明确。

之前李哲担心管理人员过多丶实际干活的人少,所以只定了三个生产主管。

可现在公司有几十个蔬菜大棚和几百个合作大棚,只靠朱益民丶老李丶陈老师三个主管,根本管不过来。看来还是得再提拔几位资历深的老员工当组长。

说到底,这些人事安排都是人事部的职责,而李哲上辈子没有管理经验,在公司运营中难免存在不足。

李哲叹了口气,突然又想起一件事一一直营大棚都这麽多问题,那些跟公司合作的种植户大棚,会不会更乱?

他心里不踏实,转身往合作种植区走。

最先到的是孙强家的大棚,孙强是第一批跟公司合作的种植户,积极性很高,每次技术培训都来得最早。李哲拍了拍大棚的夯土墙,厚度够丶够结实,遮阳棚也拉得规范。

「李老弟,你咋来了?」孙强正蹲在棚里摆弄育苗盘,见李哲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上来,脸上满是笑意。

「过来看看你这边种得咋样。」李哲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棚里的育苗区一一孙强没买公司的塑料育苗器,而是用旧报纸折成育苗器,里面的土湿润适中,小苗长得精神。

李哲拿起一个报纸育苗器,心里涌上一股亲切感,他最初种大棚时,也是这麽用旧报纸育苗的。

「都挺好,公司的技术课我一节没落下,有不懂的就问周老师和朱主管,肯定不会给公司拖后腿!」孙强拍看胸脯保证。

李哲在棚里转了一圈,确实没毛病。

他又接连转了十几家合作棚,家家都规规矩矩,情况比他预想的好得多,就拿赵兵家来说,家里的育苗棚里乾乾净净,连个草叶都没有,更别说菸头了。

种植进度最快的是王二麻子,他家的的西红柿苗都已经移栽完了,土浇得透丶肥施得足,比公司直营棚的还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