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宋时安保住了(2 / 2)

寒霜千年 一片雪饼 4577 字 5天前

就在这时,欧阳轲忽然抬起头,开口道:「可如果宋时安一定犯罪,其馀人等,有没有劝诫之责?他们,有没有劝过?」

这句话,直接让叶长清眼晴一亮。

好厉害!

这个点太强了。

宋时安承担全部责任,本质上是给了百官攻击的依据,将所有罪责归于他,不去直接弹劾和触怒其馀参与人选。

他们想把他拎出来。

可是,欧阳轲将宋时安又给强行纳入集体。

而且他的话,补足了赵毅刚才的逻辑缺失。

军令,不只是约束主将。

当主将要违背军令时,副将,参军,属下有没有『劝谏之责」?

劝不劝得动两说,你有没有劝过?

还是说,因为主将把所有的职责全都给顶住了,身为属下,就完全无责申明了一一反正打输了算主将的,赢了功劳全归自己。

这,才是开了个坏口子。

皇帝看向记室参军,问道:「这次朔风调兵,有何人劝诫过?」

「回陛下。」记室参军道,「回归盛安的监军在整理核对案卷,还需要向与宋时安同行回归的再进将军,赵湘,以及其馀兵卒了解情况。」

「何时能整理出来?」皇帝问。

「回陛下,三日后。」记事参军道。

「现在,也就只是宋时安的空口无凭,还需要多方核实。生,朕也让宗正去询问了。」皇帝总结的说道,「三日后,再行朝会,再议此事,众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众人皆行礼一拜,就此停战。

其实这场争论,还真的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宋时安功过如何。

功肯定很大。

过肯定也很大。

但,功比过大。

而且,哪怕他把全部的罪责都抗下了,也并不意味着,全部的责任就真归他。

将其恶毒的单列出来,是不合规矩,也不合感情的。

很好,保住了。

下一场再争的,就是让其馀人摊多少责,让宋时安扣掉责后,还剩多少功。

「那诸卿,还有何事?」皇帝感到有些疲乏,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在他说完后,不一会儿,崔亭拄着杖,慢慢的走了出来:「陛下,老臣还有一事。」

「崔右丞,说。」

皇帝来了一些兴趣。

「会试考试,即将来临。」崔廷抬起头,说道,「但凡是举人,都有报考之资。宋靖之子宋时安和宋策,都是去年的举人,既然还未被敲定罪责,那应当也能报考吧?」

这句话一说出来,全场哗然,

都什麽时候了,这崔右丞竟然聊这个?

还有,这不是把包庇之事,摆到朝堂上来吗?

这种事情做没问题,大家可没有明晃晃的做哦。

但崔廷没办法,私下解决不了。

就算他去报了,也一定会被取消资格。

这事,只能拿出来说。

「这当然是不行的吧?」

「哪有人还在大理寺一边坐牢,一边准备进士考试的?」

「对啊,自从科考以来,都没有这种先例吧。」

显而易见的,一边倒的反对。

全是抗阻。

甚至还包括几位大学士,都纷纷摇头,不同意此事。

吴王也想让宋时安去考一个进土,这样就更方便往上面升了,可是这种话,他真的没办法放在明面上说。

侧面与百官斗是可以的。

但一切事务,都要正面的,全都逆着世家们来,

太无谋了。

「先例是没有,可是并非就说,这不符合大虞律法。没有哪一条写着,在大理寺受审期间不得报考吧?」崔廷并未失去方寸,直接问道。

这时,一旁某位五十岁左右的三品官,忽然有些阴阳道:「右丞,你这样未免太过于急切了吧?」

「你在说什麽?」

崔廷被他激到,转向了他,反问。

「大虞律是没有说,可戴罪之臣不能参与科考,这还需要说吗?」他问,「可有一个士子在考会试的时候,是不清白之身啊?」

「是啊是啊。」

一片的附和之声。

「我是说,你刚才那句,我太急切了什麽意思?」着权杖,崔廷怒道。

「崔右丞想为自己的亲外孙谋些便利,当然是可以理解。但既能考取功名,何在这一时?」他问。

「好啊,那以后你若有升迁,也不必在这一时啊,再等三年,如何?」

「崔右丞这是在纠这细枝末节,下官不与你争论。」他伸出手,做出不愿搭理的样子。

显得崔廷,像是倚老卖老。

「是无法反驳吧?」崔右丞不屑道。

「下官自然说不赢崔右丞,您这般能随机应变,岂是我能揣测到的?」

「你到底说什麽?」

「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也能很显示右丞气量。」

他并没看向崔廷,但嘴却没停:「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宋府家中主母一向与妾不合。可崔右丞不计前嫌,在宋时安从朔风归来后,把他当亲外孙一样对待,亲自替他报考啊」

崔廷的脸,被说得愈发红。

着拐杖的手,都颤抖起来。

百官,也全都绷着笑。

而他,继续自鸣得意的阴阳怪气,全然不顾一旁的老同志:「我相信啊,就算宋解元不是解元,没去朔风,每日的爱好就是勾栏听曲,崔右丞啊,一样爱这位没血亲的外—」

话音未落,突然的,崔亭一拐杖,重重的敲在了他的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