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禁扰津渡(4k)(1 / 2)

你越信我越真 万里万雪 5202 字 22小时前

第248章 禁扰津渡(4k)

瞧着这一老一少言语间各执一词,在场众人一时间都有些发懵,不知道该信谁的。

但心底里,他们本能地偏向了杜鸢,毕竟这小先生才给大家说了书,模样斯文又亲和,怎麽看都比眼前这邋遢乞丐可信。

不过片刻,群情渐渐激愤起来。有人指着老乞丐道:

「你这老乞丐!人家小先生好心给你白食,待你不薄,你倒好,转头就来抬杠找茬!」

紧跟着又有人附和:

「就是就是!小先生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斯文人,你一个沿街乞讨的,懂什麽门道!」

老乞丐见状,只是连连摇头,嘴角似有若无地勾了下,却不搭话,径直背过了身。

众人只当他是理亏没了脸皮,正要再数落几句,却见店里的夥计端着个木托盘,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上面还稳稳放着六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

「面来了!面来了!您先对付着垫垫,后厨还在给您加急做呢!」

夥计端着托盘,额头后背都冒着一层薄汗,心里着实发怵:这老乞丐莫不是铁做的肠胃?可别真撑出个好歹,死在店里,那可就麻烦了!

一见吃食上来,老乞丐方才收了那副淡漠模样,眉开眼笑地伸手接了托盘,嘴里还念叨着:

「哎呀,不急不急!老乞丐我先垫垫肚子,你去后厨再交代几句。我老乞丐啊,不怕等,就怕吃不饱丶吃不爽利!」

夥计连忙擦了擦额角的冷汗应下,也直到这时,众人才猛然惊觉:就这麽会儿功夫,这老泼皮居然已经吃下了好几个人的饭量!?

人群里当即有人按捺不住,朝着夥计失声喊道:

「小三子!这老东西跟前那摞空盘子,都是他刚吃乾净的?」

夥计正忙着往后厨赶,只来得及囫囵应了一声:

「可不是!小半个后厨的存货,都快给他吃空了!」

话音刚落,人已匆匆跑远。

这话一入耳,方才还群情激愤的众人瞬间没了声响,一个个你看我丶我看你,都有些发愣——这可不似寻常人啊!

难不成这老乞丐方才说的,其实才是真的?

众人心里暗自嘀咕着,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始终端坐在中堂的杜鸢。

见众人目光都聚到自己身上,杜鸢依旧是那副笑呵呵的模样,开口道:

「诸位莫急,这位老先生说的,的确不无道理。但我先前也说了,我敢这麽说,是有凭依的!」

而这时,刚又扒完一碗阳春面的老乞丐,放下空碗,长长叹了口气,对着杜鸢道:

「小娃娃,你既这麽不死心,那就把你那所谓的『凭依』拿出来瞧瞧吧。」

杜鸢本就等着这句话,闻言当即朝着老乞丐笑着拱了拱手,而后抬眼对着众人开口道:

「天下精怪,不学经义,不通道理,不知对错,多遵本能,遇弱则食,遇强则避。」

「是而,正常来说,确乎该是老先生所言那般。甚至还会因为人为万物灵长,而分外渴求人之血肉滋养己身。」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觉得有理的同时,又是一惊道:

「那小先生您刚刚为何又要那般开口?」

「是啊,是啊,您快给我们解释解释吧!」

杜鸢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随身的小印中取出了一方绢布。

那绢布十分寻常,就是杜鸢之前在上一个镇子的市集上买来的。儒家人嘛,自然是要在笔墨上下功夫的!

不过自己儒家一脉修为尚浅,要想直接越过积累发挥成效。

那就得先在别的地方下下功夫,且这点功夫也不难。

当着众人的面抖开了那绢布后,杜鸢就将其铺在了自己面前的桌案之上。

继而取下小猫送的那枚水印,压在了绢布之上。

既然是要给水族看的,那自然得借一借小猫的威风!

只要作用先落下去了,日后等到传开了,自然可以靠着自己的能力滚雪球一样的壮大起来!

待绢布在案上铺展平整,杜鸢才向众人问道:「可有笔墨?」

「快!快去给小先生备笔墨来!」张大先生立刻拔高了声音嚷道。

掌柜的一听,忙不迭地从柜上取了日常用的笔墨送来,双手递上时还带着几分歉意:

「小先生您先用这个,不是什麽好物件,您别见怪!」

杜鸢笑着摆了摆手,语气温和:

「您肯送来已是抬爱,我怎会怪罪?」

说罢,他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轻轻蘸了蘸,待笔锋吸饱。才缓缓开口道:

「水中精怪多是不明事理丶只懂趋利避害之辈。既如此,便该先让它们知晓凶险,再教它们明白善果才是。」

避祸以威,趋善以利,方为教化!

仁德,那是给『仁』的!

不是给不知道理为何物之辈的。

话落,杜鸢提笔悬在绢布之上,笔走龙蛇般落下四个大字,墨痕刚劲沉稳。

「我今日写这四字,便是要护诸位日后走水路时,能避开精怪滋扰,安稳渡河。」

周遭众人早按捺不住,闻言纷纷争先恐后地凑上前来,都想看清是哪四个字有这般能耐。

一旁的老乞丐起初却只抱着几分不屑,还有些掩不住的失望。

他大抵猜透了这年轻人的心思:既是儒教子弟,无非是想写幅字帖出来,用儒家浩然正气震慑精怪。

有用吗?自然是有用的。精怪本就不懂道理,见了厉害只会躲开,绝不会傻乎乎往上冲。

可问题是,这字帖难不成还能分身?总不能护得所有走水路的人周全吧?

人家怕的是你这儒家人留在上面的浩然正气,不是你这几个破字!

老乞丐刚摇完头,正打算吃完最后一碗面便起身离开,忽觉哪里不对,目光又落回杜鸢压在绢布一角的那枚小印上。

这枚印.怎麽瞧着有些古怪?

他见过的印不算少,天上人都喜欢给自己刻一枚印,以彰尊位。连带着山上人,山下人也跟着学了去。

可他见过的印里,偏就没有这样一枚。更让他纳闷的是,这印的材质,总觉得在什麽地方见过,可一时半会儿竟想不起来,只有心里那点失望渐渐被疑惑取代。

而远在天边的西南大地,此刻也是个大变之局。

无数返乡的百姓,都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声响从四面八方涌来。

那声响骇人得像是山河崩裂一般,可脚下却没半分震动的实感,唯有那浩大的声势在耳边回荡,让众人满心纳闷。

另外一些恰巧撞见更奇景象的百姓,却目瞪口呆地看着前方大地骤然开裂,继而一条大渎随即奔涌而来!

一时之间,他们既为这般天地奇景惊愕,又因去路被断而手足无措,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恰在此时,几个眼尖的百姓忽然惊慌失措地指向远方天幕。

同伴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才看清竟是一块块齐整的巨石从云端飞来,直往地面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