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历4年4月,宣冲分配给了苏明六百人的兵马。这批兵马质量极高,全部都是披挂着全身铠甲。且有两头鬼车,四头升级了的「金牛」。
旧的金牛,内部火缸仅仅是用来加热「金汁」,其动力是靠着灵木自带的动力。现在进行了工业革命后,金牛内部已经换成了活塞机,传动结构换成精钢打造,可参考火车传动杆。
至于底盘,宣冲取消灵木做的牛腿,改换成了中部贴地的大履带,并安装三组精钢结构带着橡胶轮的起落架,来维持平衡。
武器方面,宣冲去掉华而不实的双角,换成一个「独角」。这个独角是一根短粗的炮管。
至于金汁这玩意,已经被燃烧霰弹给取代。
在蒸汽机燃烧室内,预留一个抽气口,大量火焰被抽入牛喉咙部位,高温燃烧气体让钨丝网络兜住的一些铁丸子加热到一千度。
金牛在抬头的时候,闸门封闭,会封闭牛喉部和燃烧室的相联,然后打开蒸汽阀门,蒸汽流入后,爆炸会将这些高热铁丸子喷射出去。其杀伤力比金汁更胜一筹。
如此改进是三点原因!
1:金汁太重了。影响金牛加速了,武器效费比低。
2:城中的大粪在可以运送到乡下后,金汁很缺了。
3:宣冲作为新上任的兵主,现在有意无意的某些方面表现得与武撼峦不同,以体现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这种升级的武备,被命名为「战夔」。
山海经有云: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为夔。黄帝伐蚩尤记载,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战夔是目前,武家军体系下最高等的地面战兽。是和现在大爻铁狮丶昊国的陶俑巨兵是同一个等级。
如果说昊天玉狮子是三本的单位,金牛是四本;那战夔这一类是五本单位,代表着现在凡世帝国找到的最坚固材料,最好的机关设计所能达到极限。
目前宣冲掌握的地盘上,只有奋行城那个千人级铁锻场才能生产。
苏明在接受这样一支兵团后,脑子是嗡嗡的。当前来报到的士官提示苏明一起上路后,苏明反应过来,用自己的印绶进行了对接。
在行军过程中,苏明感受着身后蒸汽锅炉「嘟嘟嘟」泄压运转,以及那巨大橡胶独轮在地面碾压摩擦的震撼感。
作为将军,他应该打气鼓舞一下军队士气。但是他扭头看着这样铁铸的部队时,觉得自己嚎两嗓子,可能盖不过蒸汽机的轰鸣声。
苏明在自己人生第一次领军的时候,突然之间出现了「迷茫」——我该干什麽?
比起宣冲一上手只是役农这样初级部队的情况,他这是「傻瓜」式作业系统了。
遂,他拿着士官学院中学到的「操典」体系,中规中矩地操作。组织沿途燃煤,驻扎等后勤。
苏明在士官学院中学得最优异的课程就是后勤,这和他出身于商人家族相关。他自小对商贸货运工作熟悉。他知晓,学好后勤交通,就算自己在行伍中没被重用,但是在交通部有同学关系,这个也对家族商业有好处。
宣冲把这样一支部队交给苏明,与其说是让他带兵,倒不如是告诉他「先不要操心军事任务,他首先是一个运兵官」;「军队这一块只要做好维护工作。具体怎麽打,参考蔡,恒两位将军意见。(潜台词:责任是这两个老手的)」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运兵官」,那麽苏明的权力大得不可思议。几乎就是当年戍帝的「湛卢营」在北线的翻版。但是苏明本人是「殚精竭虑」,不像当年湛卢营指挥官持宠而骄,在前线破坏和友军之间的团结。
宣冲把他安排在那里,就是利用他「精明商人」的特性,给他这麽强的一支部队打底,是增强他话语权,展开商业工作,能够抓住雍水南岸的各个派系的利益。
在苏明抵达雍州后,宣冲立刻给他补了一封信。
宣冲:「雍州现在的情况,肯定会有一些摇摆声音;你的工作任务是尽量在经济上争取中立派系。」
在苏明领任务之前,宣冲和苏明讲得很明白:「稳住就是最大功劳,哪怕地盘丢了,战夔这样的巨兽损失了也没问题;只要蔡丶恒两个将军能够带他们那本土力量撤回卧牛关一线,你(苏明)依旧是没有任何过错,我未来还会用你。如果蔡,恒两个将军叛变了,哪怕就算你守住雍水南岸地盘,崽啊,我对你会很失望。」
…「加」起来…
苏明部队抵达榆城后,作为守将的蔡,恒两将军都纷纷赶来了。在看到苏明带来的这支部队后,则是心里一突。
苏明在见到这两位将军后,立刻表明了「武飞」对这两人的高度信任;表示自己带来的部队是全部归两位将军差遣。这两位显然是感激涕零,当然这两人不会真的不懂事,不会直接把带来的战兽和铁甲部队给一分为二地分了。
蔡在思索一阵后,做出提议,自己来守住常郡,而恒将军和苏明则是在炉城做策应。
这样一来可以机动救援。说到这,蔡将军是瞧着苏明,显然想要知晓这位是否愿意承担这类略有风险的任务。
蔡作为本土派:如果苏明这支部队愿意承担一些有风险的任务,且任务圆满完成,才能安排到更重要的方向;如果不愿意,那就歇,到后线当个吉祥物!
戍帝当年麾下湛卢军,就是装备好,但是将领不愿意担责任。还不如在后面歇着,免得在前沿占据补给线。
作为前线守将,他们得知后线送来援军很高兴,但是看到后线送来这麽一支吓死人的高质量部队后则是懵逼,一时间不知晓苏明和武源常什麽关系,是来镀金还是干什麽的。
…相对而言,赵诚做的题是「减法」…
武家军六百人的军事调动,对于雍水的本地民生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北岸那边却是流血流泪,石壕吏们疯狂在乡里征丁,十年前还余有鸡豚,现在破瓦罐都被敲的叮当作响。
昊军的那两位将领在和赵城「劝诫」后,反而有了自我证明的干劲。
这两位昊军将领,在大营中施号发令的劲头,就和富二代回国来创业一样。
他们在雍水北岸仍然是传统战争动员,驱动官僚体系对本地进行大量粮草徵集,而调过来的两路各两千人的兵团下乡搜刮壮丁后,开始各自膨胀为两万人一路,即本地十个民夫跟随外调的精兵。
这种如同徵调劳役一样抽调民力,让雍水北岸那边怨声载道。以至于大量民户们连夜跑到雍水南岸。
因为这几年北岸百姓都清楚,南岸那边每天都有炊烟,并且还养着鸡,因为就连家雀儿都往那边飞。
遂,在昊国又要动兵前,就统统朝着南边跑了。
战前宣冲假设雍水南岸有摇摆派。但其实是:雍水南岸这边是并没有多少「归北派」的实际行动者。
宣冲的治理,怎麽也比北边强太多。跟着昊国混那是三天饿九顿。归于劳广侯(宣冲)之治下,哪怕被徵调劳役都是由官家安排食宿。并且还给工钱,回去后往往还能带一身新衣服。
以至于雍水北岸这几年出现这样的情况:乡里面一些游侠们假装差役,把劳役们征着,征着,就跑到南边工地上「混吃混喝」。以至于雍州本地民政官看到送来的劳役数量不对,怎麽还多了?质疑下面的豪吏是不是榨乾了民力?要是耽误农事可不好。
在军事沙盘上,武家军通过北边逃来的父老乡亲,已经完全知道北边军事行动的日期和地点。这场战事,基本上是单向透明。
跨时代的士官体系正在精密运作起来。时隔五年,第三次雍水战争打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