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修个屁的武道
眼见马上面临悲惨下场,师易之一急,叫嚷道:「你这麽凶悍!哪个婆家敢再要你!」
「你说什麽!?」
听到师易之的叫嚷,年轻妇人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但她旋即就提起来红缨枪,怒喝道:「你有胆子再跟老娘这里说一遍!?」
师易之不敢了,小声嘟囔道:「二姐,我错了,我真错了,你,你先回去,我保证马上就回去……」
「我管不了你!」
可没想到方才那两声「威胁」,也只是随口放的狠话,年轻妇人脸上带了疲惫,并未再纠缠师易之什麽禁足出逃的事,而是终于用了正常的语气,说道:「我管不了你,你自好自为之罢!」
说着,年轻妇人就拖着红缨枪,匆匆离开了市西门街。
又过了一会儿,那商贾拍了拍棚子的台面,语气里带了几分关心:「喂,汝那小子!你二姐走了,你还不出来?」
随着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师易之总算是爬出了棚子,就是模样看着惨了些,一副皱皱巴巴的不说,脸上还蹭了好几块灰。
那商贾识趣地没有再劝两人之间的事,反而将刚刚年轻妇人留下的三枚金叶子塞到了师易之的手里,道:「喏,这是你那二姐给的金子,本来说是要拆我这棚子,不过我看着也用不着拆棚子了,所以你还是拿回去嘛!谁家的钱赚的也都不容易!」
师易之抹了一把脸,没有接金叶子,而是高高地扬起下巴,神态骄傲道:「不用!二姐给你,那就给你了!我师家还不至于计较这些!」
「师家,我晓得,和慜烈帝一同殉国丶教那妖怪害了的师将军!」
不想这商贾居然是个有见识的,他说着,硬是扯开师易之本就皱了的衣服,将三枚金叶子塞进了他怀中的暗袋里,才补充道:「师将军死国,我等百姓亦有耳闻,我虽比不得师家富裕,却也不愁吃喝,如何能讨要师家的钱财?师家如今老的老丶少的少……」
说到这里,那商贾犹豫一瞬,忍不住还是将心底话露了出来:「小公子,你当是师将军的小公子罢?听闻师将军七个儿子,六个都战死,如今师家上下就小公子你一个男丁,只怕这担子,就要压在小公子你的身上了,总还是莫要与家人置气了……」
师易之被这素不相识的商贾教训得心底烦躁不已,又听得人家如此说父亲和师家,面上更是一红,也顾不得推拒金叶子了,摆了摆手就敷衍道:「我知晓了!」
语毕,师易之越发觉得没面子,又使了真气,几个纵跃跑出了市西门街,不见了踪影。
好不容易逃离了那让他窒息的地方后,师易之并未回师家,而是漫无目的地在一处没什麽人烟的小巷子里闲逛。
师家原是周国数得着的武将世家,总领着「师家将」的师老将军当初名气大到能和萧国的纥石烈突地相提并论,年轻时曾多次带兵打退金沙国的攻势,又在几次北萧国和南楚国的试探中,牢牢地守住了周国的国土,很得慜烈帝李仁顺的信任。
师老将军在民间的名气也不小,而且一直是李仁顺的亲信和左膀右臂,既是殿前将军,又掌控着御林卫,以保李仁顺的安危。
不过也正因为此,才不幸遭难,成了当初明镜国师第一批弄死的周国官吏。
师老将军一共有七个儿子丶两个女儿,其中六个儿子因为帮助父亲联络传递消息,意图解救李仁顺,而都死在了明镜国师手上,只有行六的师易之,因为去了萧国玉虚派求学武道,躲过一劫。
那场浩劫中,除了师家,许多武将世家都殉国了,比如师老将军已经出嫁的大女儿一家,和小女儿的夫君,都是因此而死。
因为师家的家传功法是分阴丶阳两种,是以男女也是单独排行的,所以师易之口中的「二姐」,就是师老将军唯一存活的女儿,叫师缨,而行六的师易之,则是唯一存活的儿子。
所以仔细论起来,师缨如今是个寡妇,师易之还因此想为自家二姐再寻个俊俏的少年将军作配,以免让她守在破败的师家黯然神伤,却收获了好一顿毒打,这才就此作罢。
师家如今的境况,正如那商贾所言,整个家业的重担,都让师易之担在了自己的身上,可偏偏他才十六岁,无论做什麽,都要被讥讽一句乳臭未乾,就连武道,也因为从前一向懒散,而只修得八品。
八品,在江湖上走南闯北也勉强算够用,但是放在堂堂师家,作为曾经修得四品后天尊者的师老将军的儿子,师易之甚至耻于提及。
师家落魄了。
师易之越是听着百姓对往日师家的追捧,心底就越是难受。
因为这就像无时无刻都在提醒自己:你不及你的父兄,远远不及,甚至师家都要在你手上败落了。
这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人来说,实在有些残忍了。
师易之这次被禁足,其实也是因为被种老太君——也就是师易之的祖母发现,他在偷偷修习仙道!
这怎麽得了!
种老太君不是不知道仙道的起势,更不是不知道如今的掌权者白石仙人,就是修的仙道,也推崇的仙道。
但是师家已经禁不起任何尝试失败了,仙道可以让孙女丶让外孙去修,但是唯独不能让长子唯一的继承者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