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291.佩韦自缓升级版
佩韦佩弦这个名字一映入眼帘,徐永生心中便不禁生出些联想。
所谓佩韦自缓,佩弦以急,都是以多补少,以高补低的道理,这二者合一的话—·—
徐永生仔细研读谛听图上新增的文字图谱,认真揣摩这一门儒家武学,很快验证自己的猜测。
佩韦佩弦此法,可以说是佩韦自缓的升级版。
佩韦自缓,一次只能协调一层儒家五常,加以变化和平衡。
如徐永生以前经常会减少自己一层「仁」或者「智」,从而提升一层「义」或者「礼」和「信」。
佩韦佩弦此法,同样只能以高补低,且协调之后最多平齐,不能高低颠倒。
但此法胜于佩韦自缓的地方在于,它一层可以协调两层,并且可以是不一样的两层儒家五相五常。
例如徐永生当前,主修五常之仁和五常之智,馀下的义丶礼丶信相对偏少。
那麽,他可以先减少层「智」,从增加层「义」,令二者同时达到四层。
这时,再协调一层「仁」,从而让自己的「义」更进一步提升到五层。
不过,这有个前提,需要徐永生先修成自己的第七枚「仁」之玉璧。
佩韦佩弦这门儒家绝学的修炼要求,虽然是需要武者先积累六枚「仁」之玉璧和三组「礼」之编钟丶三块「智」之龟甲,徐永生已经达标,但在真正掌握和使用这门绝学的时候,他要始终保持这六层「仁」丶三层「礼」和三层「智」。
如此一来,他当前没有富馀的「仁」用来分配协调。
等到他修成第七层「仁」之后,便可以安然施展这门绝学了。
徐永生颇为好奇这门绝学是谛听从哪里瞟来的。
等到后面几天关注最新消息,他方才知道,那天晚上朝廷有大军途经这附近,没有多停留,快速南下。
据说是从关中京畿附近出武关一路南下,目的地是在潇湘一带扎根的巴氏一族,为平叛而来。
「据说是禁军十八卫中的左领军卫。」谢初然言道:「目前的左领军卫大将军是魏氏一族的魏璧。」
徐永生闻言了然。
魏氏一族,可以算是前前朝的皇族分支,在如今的大乾皇朝版图上依旧占据重要地位。
此番大乾山河龙脉动荡,没听说魏氏一族落井下石。
带队去潇湘的魏璧则是魏氏一族中生代佼佼者,在家族中的地位,与齐雁灵在齐氏丶许冲在许氏,宋世修在宋氏相若,基本都确定要接掌家族或者已经接掌。
魏璧当前虽然在禁军中,但注定只是一个过渡,将来成为魏氏家主之后,即便依旧在朝为官,也多半不会继续留在军中。
佩韦佩弦,是魏氏一族秘传的家学麽——徐永生心中猜测。
当初听说佩韦自缓之名,他就猜测可能是魏氏传承的绝学,结果却是赵氏,还让他有些惊讶,然后自嘲先入为主。
但现在看来,更可能是魏氏一族有家学佩韦佩弦,然后或是因为通婚,或是因为别的原因,这一秘传部分地流入了赵氏一族,最终有了个缩水版,也就是佩韦自缓。
徐永生仔细对比两种儒家绝学,揣摩其中细节,基本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二者正是一脉相承。
不管怎麽说,这门绝学都让徐永生颇为满意,同时更迫切想要温养出自己第七枚「仁」之玉璧,从而早些实际运用这佩韦佩弦。
就是可惜谢初然如今一身修为实力都转为纯武夫修行路线,连佩韦自缓都无法再使用,更别说佩韦佩弦。
倒是林成煊将来如果能修成此法,对他儒家五相五常温养的选择与分配,或许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
不过眼下可以先不急于一时。
林成煊至少要成为二品武圣之后,才会拥有自己的第六枚「仁」之玉璧。
至于第七枚,那要等一品武圣后才有机会。
晚些时候,徐永生也能有个合适的藉口,解释自己意外得到这门儒家绝学,而不是因为谛听图的秘密。
接下来,随着时间推移,徐永生丶谢初然得到更多消息。
此后陆续有更多大乾皇朝高手,赶往潇湘巴氏一族的祖地,同先期抵达的魏璧一起动手。
援兵中,不乏魏氏一族其他高手。
此前没有落井下石的燕氏丶韩氏丶楚氏等名门世家,同样如此。
例外是宋氏。
在顶尖名门中,他们近年来一向与大乾朝廷走得最近。
这次没有参与平叛,主要是因为包括族长宋伯礼在内的宋氏顶尖高手当前主要精力都放在重建他们自家祖地文脉上。
乾皇和大乾朝廷,同样没有因此催促他们。
虽然有消息称,东都出手之后,乾皇秦泰明就施施然重返关中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