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卧龙(2 / 2)

所以,陛下整日吃着锅盔野菜,他们这群臣民却能时常有荤腥。

此次「赏董」,陛下直接宣布包了董族之人以后的食宿,不是不想赏赐更多,而是赏赐多了董族也留不住。

董仲舒强撑着站起身,向着龙帐方向一拜到地,「圣皇恩德,铭记在心。」

礼毕,吾丘寿王连忙扶他坐下,继续道:「中外两朝的儒家官吏,也在共功制下穷困潦倒,以致于堂堂中朝大夫,只能靠多吃官署食物充饥,靠多占官署食物填饱妻儿老小肚腹,引以为天下笑柄。」

这说的自然是中大夫儿宽了,整个儿府被愤怒的百家中人不但被夷为平地,而且,百家还派出子弟专门盯着,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出现在儿家,就立刻会有人抢共功。

作为大汉官吏,儿宽是有俸禄的,可这部分钱粮也在丞相府默许下,不经过儿宽之手便没了。

为了不被饿死,也为了不上街乞讨,儿宽只有靠官署食物来维持自己和家眷存活。

董仲舒对儿宽没有怨恨,知道儿宽只是儒家劫难的引子而已,儿宽没有自,也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其他儒者。

一旦儿宽死了,腾出手的百家中人会针对更多儒者,每活一日,都是赎罪。

「陛下那里?」

「尝试了送予食宿,没有成功,最后是窦太主丶平阳公主出手,以奴仆的身份将儿家人收入府中,免了餐风露宿。」吾丘寿王悲痛道。

中朝高官,竟然要通过卖儿卖女,让自己儿女成为他人奴仆的方式,才能使之活下去。

物伤其类,秋鸣也悲。

同为儒官,吾丘寿王闻之心伤,董仲舒一时无言,儿宽的遭遇,除了百家的报复,也有太子宫卿对廷议之上儿宽试图抹去上君武功盛德,大将军丶冠军侯方世之功的惩戒。

人,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所说的话负责。

其实,上君很是仁慈了,被欺君犯上没有动手杀人,便盛过古往今来君主无数。

但这份仁慈,绝对不是重视颜面的儒士想要的,对儿宽来说,眼下的生活,生不如死。

「儒家遭逢强权肆虐丶人欲横流的大争之世,自祖师孔夫子起,奔波列国数百年,纵秦汉两朝,终究未遇文明之邦一展抱负,大汉气象,为师也看不懂,修文重武丶百花齐放。」

董仲舒始终想不明白上君为何宁愿费劲手段丶心力重塑华夏思想,也不愿意让「整合」了华夏思想,甚至是更加利于统治的儒家思想大放光明,「然则,大汉朝廷推崇强力,借重法家兵家,对我儒家多有打压,鲜能重任。

陛下虽说对我敬重有加,自即位起便多次崇儒尝试,但是,只以我门为驭民之用,今逢上君弃之如履,我门日后究竟能否作为大汉,乃至华夏根基,目下尚很难说。

究其竟,儒家是尚古复礼之学,是盛世安邦之学,是教化民众之学,是修身齐家之学,是克已正身之学,惟其如此,也是生不逢时之学。

时也势也,我儒家将有一段漫漫低谷,我门同人一定要强毅精神,受的起冷遇,要像墨家那般刻苦自励,方能复兴儒家于盛世之时。」

董仲舒只好把这一切都归结于陛下丶上君是力求开拓的君主,将希望寄托于后世的守成之君,望着吾丘寿王,悲壮说道:「子赣须谨记圣人教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弟子谨记!」

吾丘寿王被老师这番话深深地感动了,整顿了心情,继续道:「对了,老师,至圣世家传来消息,已然举族西狩南阳—.」

话没说完,董仲舒便上演了出医道奇迹,跳起打断,「你说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