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 第166章(1 / 2)

“……盖闻褒有德,赏元功,古之通义也。武安侯平叛摧逆,神武无双,护大燕于风雨飘摇之中,朕甚嘉之,以五千四百户封太尉,畴其爵邑,世世毋绝……”

这一份加封太尉的诏谕来得突然,在秦邵宗未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直接给他封了个太尉。

太尉,是外朝之中继皇帝之下的第一批官员。与“丞相”和“御史大夫”同为三公。不过说是并列,但实际上掌军事的太尉隐隐是三公之首。

董宙权倾朝野,自然不会让“太尉”之职花落别家,因此自个兼职了。不过他重文轻武,比起杀气腾腾的武官,他更喜欢文雅的丞相称呼,故而对外命人称呼他为“董丞相”。

如今权相一逃,丞相和太尉都空出来。

黛黎心道这位王太后还挺有想法。

与其被逼着加封,还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手中。而“畴其爵邑,世世毋绝”的意思是:功臣的爵位和封邑世代相传,永不断绝。

但太尉只是官职,并非爵位,王爵和二十等爵才是。秦邵宗此番平叛摧逆只封太尉,按理说无需提及爵位,毕竟不是新封。

诏谕非但提了,还加一句“世世毋绝”,暗寓永远都是臣子,世代不绝,算是恩威并施地将人摁在下位。

待诏谕宣读完,秦邵宗拱手谢恩,只道“谢陛下赏识”,完全没有下跪的意思。

两侧百官静默不言,没有人敢跳出来挑刺;上首的幼帝木讷呆滞,垂帘听政的女人似怒极,触碰得珠帘微微晃动。但最后她到底没说什么,只让人继续宣诏。

接下来的是黛黎的封君诏谕。

“……所谓社稷之昌,全托德器流芳。龙骨水车显于乡野,施惠泽于道路之上,实乃黛女之功绩。懿德茂行,可以励俗,今以两千五百户赐封为武陵君,采邑于武陵,旌表其劳……”

听到武陵,黛黎愣住了。

封君有很大概率会同赐封地,这点她知晓,但她没料到她的封地居然在武陵。

这个时代的武陵因为多山地丘陵,农耕技术要落后于中原,相对的,粮食产量有限,人口也较少。

但这些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武陵在……荆州!

这块封地在荆州的深处,在人家刘荆州的地盘里,等于从刘湛肚子里挖一块肉给她。

她封君了,也有了封地,但又好像没有。只是名上好听,成为了大燕朝少有的女君,却不得实权。毕竟封地在武陵,于她来说太远了,手根本伸不过去。

黛黎敛眸,方才秦邵宗如何做的,如今她照着抄答案,只谢圣恩,没有下跪。

不知是认为她太张狂,还是鲜有女郎上朝,亦或是其他,黛黎只觉落在她身上的目光更多了。

奢华大气的殿堂内百官分列,明明此时是早晨,日光正盛,但周围似乎升腾起了浑浊的迷雾。

一道道被民脂民膏喂得肚大浑圆的黑影眼里闪烁着绿光,他们不甘、恐惧、贪婪……像鬣狗一样流着腥臭的口涎想要分食,却又

远远见着有两道略微熟悉的身影走来,两个都是先前在宴上频频与她搭话的高门贵妇。黛黎顿觉头疼,实在不想应付,遂带着念夏退回几步,藏到宫殿的拐角处。

“她真是命好,带着儿子二嫁竟能选到这样一个丈夫。啧,分明是乡野出身,如今却爬到咱们头上,快一步登天了。”

“哪是选的,我听闻是那位自己找的,为了娶她还背了诺,好像是这么多年第一回食言。不过别看如今她风头无二,和咱们说话都爱搭不理,日后说不准一大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呢。”

“这话如何说?”

“她现在颜色正盛,确实艳冠京都,但十年后,二十年后呢?而男人嘛,都是那副德性,外面见了朵好看些的野花都要尝尝咸淡。这前赴后继送上门来的,个个温情小意、美丽鲜嫩,张张嘴就能吃到,为何不做?”

“也对,昔年那谁不是和她丈夫青梅竹马,情深似海,还说她丈夫永不纳妾。你瞧瞧现在,听说最近平良侯院里都进了第五个娇娘了。长安永远有人年轻貌美,等日后年老色衰,哪还有她的地儿,多半只闻新人笑了,更别说……”

两人似乎对了个眼神,好像都想到了某个方面。

“没有孩子,总是不安稳的。且她这个岁数再怀胎也很危险,生一胎得去掉半条命,说不准直接去阎王爷那儿报道,连往后那十年的风光日子也省了。”

“确实如此,家里两个儿子不同胞,往后你死我活……”

“啊!”其中一个贵妇蓦地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