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张安华陷入沉思。
她因为自己有个女儿,所以还真知道一些儿童绘本的情况,港城这边,近些年流行的图书绘本大多是进口,和绘本沾边的,那就是漫画,尤其是岛国的漫画,很受年轻人欢迎。
闻慈这幅插画的画风和西方的相似,但又有些差别,很符合她的审美。
但是如果它真的投入市场的话,能得到家长孩子们的喜爱吗?
张安华没法确认这个答案。
她细细凝视着插画上精美的小细节,“如果你愿意换一个题材的话,哪怕是教孩子踢球或保持卫生的,我有八成把握,这个绘本会卖得很好。”
闻慈失笑,委婉道:“我不懂早教的。”
她的受众,一直打算是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如果老少咸宜的话,成年人也能欣赏,但是对于还在牙牙学语构建对新世界理解的小婴儿,她是真的不会画。
张安华再次陷入沉思。
闻慈静静等着她的答案,反正,除了张安华,她目前也找不到其他有希望的人,如果她不满意这幅画的话,她只能等着改革开放后,国门彻底打开了。
到时候,华夏这块甜美的大蛋糕会涌入无数商人,世界对它的看法,也会有所变化。
哪怕仍然是这个描绘华夏大江南北的题材,估计会吸引很多人的兴趣。
好在张安华没有全盘打消她的希望。
“你的画风很不错,但是内容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师奶长辈估计会喜欢给自家孙孙买这种绘本,但也有一些,估计很抵抗这样的题材,”张安华放下插画,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目光深深地望向闻慈,“你什么时候能画一本样品出来?”
闻慈一怔,而后便是狂喜,她这是松口了!
她身体前倾,立即道:“张同志什么时候离开广市?我会尽快把贝贝在广市这一本画出来的,”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听着时间充足,但实际上,她现在连个大纲和内容都没定,只有一个主人公在广市的范围而已。
张安华以往都是在广交会待十天左右就走的,到后面,商品该买的也都买完了。
不过她望了眼闻慈真挚的面孔,思索片刻,道:“我给你半个月时间,十月二十三日,我会离开广市。”
今天是十月八日,那就是只有十五天。
闻慈的心里觉得很紧张,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好!”
……
从接待室离开后,闻慈犹豫片刻,不知道要不要告诉钟玉兰一声。
明明是作为她的助理来广交会学习的,结果遇到机会,自己却做了其他事,闻慈挠挠脑袋,还是决定跟她说一声:要是后面要画这套绘本的话,肯定瞒不过钟玉兰的。
而且要不是钟玉兰,自己也不会来到广交会,就更不能认识张女士了。
等到中午十二点,音乐一响,钟玉兰几人汇合。
今天他们仍然在跟着交易团的单位们“采访”,
当即道:“我觉得很好,比我十年前见过的外国插画也不差。”
闻慈抿嘴笑,信心更足了一些,真诚道:“我知道咱们现在的美术形式,在外的话恐怕没法得到接受,所以转换了画法,张同志说港城现在流行的西方绘本差不多就是这样。”
她特别想说,小人书的寿命在八十年代就渐渐消亡了,那是它最后的辉煌。
钟玉兰连连点头,爱不释手地看着眼前这幅插画。
她问道:“你是打算画广市为主题的?”她看得出来,上面这个小女孩打扮和食物有这边广市人的风格,而且她后面的小店窗户,上面还贴着粤语的点心呢!
闻慈点头,怕她误会自己要跟她打擂台,又连忙解释道:“我是打算画一套儿童绘本,受众,大概是五六岁到十几岁之间的孩子,借广市为背景,主要描绘的是这个孩子在华夏几个地区发生的故事。经济发展情况嘛,我不会正面描述。”
钟玉兰有些惊讶,“完全是儿童绘本?”
乌海青和年君也很震惊,不知道闻慈为什么,要给自己限定这个受众?
闻慈道:“绘本的受众是很难老少咸宜的,面向孩子的话,可以避免很多敏感话题,”她这也是实话,成年人的世界很容易涉及到家庭事业,很容易牵扯到政策上,但是孩子就不一样了,天塌下来有大人顶着,只过好自己的小小生活就好了。
所以贝贝这个人物,她不打算正面涉及任何敏感问题。
钟玉兰觉得她说得有道理,点了点头。
她又看了几眼插画,把它还给闻慈,笑道:“你有这个创造力,是很难得的,张同志既然给了你这个机会,那你就好好做,最近交易会这边也没有很忙,你下午就不用来了,还是在宿舍里好好准备吧。”
她是真心的希望这帮年轻人都能发展得更好,因此也不吝为她提供帮助。
闻慈愧疚极了,“我可以晚上再画,”要是为此耽误了钟玉兰的项目,她会很内疚的。
钟玉兰摇了摇头,和蔼道:“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的——这些年都没有图书对外出口,你如果能打开这个先例,是有益于后辈的事。”
闻慈抿了抿唇,苦笑道:“还不知道结果呢。”
钟玉兰摇了摇头,“你有这个敢于争取的勇气,已经足够了。”
她侧头看了看尚在目瞪口呆的乌海青和年君,拍了这两个年轻人一下,好笑道:“行了,别发呆了,要是羡慕小闻,以后好好干,总也会有你们的机会的。”
乌海青还是很不可思议,朝闻慈竖起大拇指,佩服道:“我真的服气了。”
闻慈昨天才刚认识张女士,今天就敢主动去找她,他觉得对方的勇气真的让他望尘莫及,相比之下,他还是对自己的水平不够信任,不敢迈出尝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