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再努力一次!
泸州二月,江潮初涨。
晨雾未散时,苏录与朱子和已至江畔。两人爬上奇形怪状的黑褐色礁石,寒冷的江风吹得他们鼻头发红,却精神抖擞。
极目望去,宽阔的江面烟波浩渺,远处的船只在朦胧中若隐若现,似漂浮于云海之上。岸边木棉花蕾含苞欲放,为清冷的江景增添了一抹亮色。
「快看。」朱子和忽然激动道:「太阳要出来了!」
顺着他所指,苏录看到水天交界处的云层边缘,泛起一丝极淡的金红。
很快,这抹微光悄然漫开,将江上的雾霭晕染成浅粉,层层迭迭的云翳也被点燃,从绛紫到橘红,不断变幻,瑰丽壮观到令人忘记呼吸!
待到水天皆被染成了赤金,一轮红日便从那水天一色处探出头来!
随着红日渐升,那红也越来越浓重,连江上的白帆丶岸边的群山都被染成了琥珀色。木棉花也在晨光中怒放,仿佛江岸都被点燃了!
苏录和朱子和沉醉地望着这壮阔的奇景,直到太阳高高升起,天地间变得明亮如常,两人才回过神来。
「山河壮哉!伟哉长江啊!」朱子和兴奋地大喊大叫道:
「老山长说得一点都没错,生在江边却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实在太不应该了!不,是罪不可恕!困居书斋的蠹鱼,怎麽能写出气吞山河的好文章?!」
「确实,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苏录毕竟吃过见过,没有朱子和那麽激动,但也无比感慨道:「这样的奇景哪怕天天发生在身边,你不早起走出来,也永远看不见这江潮托日丶天地同色之壮美!」
「元九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长江尚且如此壮美,真不知道沧海还能美成什麽样?」朱子和不禁憧憬道。
「想去看海还不简单,随便跳上条船,今天晚上你就『轻舟已过万重山』。」苏录指着江面的帆影笑道:「再过两天,就能看到『浩浩长江入海流』了。」
「就是看完之后,俩月都回不来。」朱子和苦着脸道:「要是逆水行舟也一样快就好了。」
「哈哈,就等你发明出来了!」苏录大笑着转身道:「快点回去了,别耽误上课了。」
「等等我。」朱子和赶紧跟着下了礁石,往城门口奔去。
~~
入学拜师后,苏录便按部就班地忙碌起来。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吃过早饭便赶去书院聆听老山长的教诲。
老山长虽然每次都是想到哪说到哪,甚至偶尔还会重复,甚至自相矛盾。但一位老翰林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见,还是令苏录茅塞顿开,感觉不只是作文,各方面都提升巨大。
而且老山长要求他们不要坐困书斋,要积极走出去,看山河美景丶体民间疾苦丶尝人间百味……今早来看长江,也是老山长的课程之一。
本来老山长还想一起来,却被周山长死活拦下了。开什麽玩笑,老山长都八十多了,让江风一吹,回去病了怎麽办?
书院的老祖宗,可不能有一点闪失啊……
老山长怏怏止步,只能让苏录和朱子和看完之后,回来讲给自己听了。
两人回去上课时,先听刘先生讲四书经义,然后听另一位梁先生讲《大明律》……童试是要考《大明律》的,而且还要考表判的。
表判中的判就是判决词的意思,不懂《大明律》以及各种相关的司法解释,如何能写得出来?
课间时,众同窗便围着苏录,向他请教各种作文的方法,请他指点自己的问题。苏录始终十分耐心,对他们倾囊相授,每每令其茅塞顿开,感激涕零!
同窗们从来没想过,飘零半生……呃,混沌半生,会在弘治十八年的春天,降临一位无私的救星,照亮他们一片灰暗的前途。除了一声『义父』,已经不知该如何表达对苏录的感激之情了……
不到一个月,彼此就建立起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太平书院的『弃儿』们有多思念他,他们就多敬爱他。
苏录也从众义子口中,了解到了刘先生为什麽那麽丧……
「先生年轻时也算是神童,他十五岁应县试,中案首,接着拿下了府试第二丶院试第三,险些成就了小三元的佳话!」
「当时那真是春风得意,大家都夸他是天才,认为功名于他如探囊取物!包括他自己也这麽觉得。谁知转眼过了半个甲子,他却还没考上举人……」
「我感觉刘先生的学问很好的呀?」苏录不解问道:「就算以前运气不好,但现在已经可以靠实力中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