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迁移安置计划(2 / 2)

这话说得科曼自己都觉得虚伪,越南和东方大国不太一样,越南的改土归流难度比东方大国难度低的多。

要不是法国入侵打断了越南的地区强国之路,以越南主体民族的体量,没有什麽难度很大的地理障碍,是很有可能成为民族国家的。

东方大国就不同了,东方大国的地理板块东北都算是难度低的。

如果汉人去草原的话,是按照草原人民的生活方式,还是用传统农耕的生活方式?如果用农耕方式草原生态不允许,用游牧方式那不是变成了游牧民族了麽?

比东北密林和北方草原更有难度的还有大西北,还有终极难度的青藏高原。

比起这种地理环境,如果不是殖民时代开启法国人来了,越南如果有个一百年的发育期,用绝对的人口优势吞噬寮国柬埔寨是有很大可能的。

要知道哪怕是现在的法属印支,法属印支也几乎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越南人,这还是法国来了的效果。

科曼和王能楚一边吃饭,一边就民族平等问题进行讨论,没过一会儿顾青派人送来了一副法属印支的地图,又到了科曼最喜欢的指点江山环节。

男人一生的追求就是乔治劳合和克里蒙梭,随便画上一笔就是一个国家的诞生。

科曼也想要这麽做,但是这个时代还是局限了他,而且听王能楚所说的十八个万人苗人山寨,二三十万人口都是好大一关。

法属印支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越南人,这就是说越南的人口近三千万。

他肯定是没有帮着百分之一人口对抗一个国家主体民族的自信。

王能楚刚有这方面的意思,科曼就引据经典丶从历史传承到实用主义,劝说王能楚打消这个念头,「不过作为王县长的朋友,目前政府还是可以做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科曼喝了一口啤酒吧唧嘴,这立刻让王能楚重新燃起希望,「科曼先生,我们对法国的忠诚是显而易见的。」

就类似于克钦人对英美的忠诚,科曼懂这一点,摊开法属印支的地图指着顺化的位置,手指往西一划一直到湄公河的位置,「我们可以规划出来寮国南部的平原,划分给苗人作为自治区,仍然归属于寮国的行政划分当中,在这个地方,苗人可以发挥自己的勤劳品质,追求幸福生活。当然了,关于苗人的义务也是存在的,我们绝不逼迫苗人。」

科曼此举一定意义上还是改土归流,只不过是反着来的,至于为什麽要选择顺化一线,那是因为越南的地理像是一个哑铃,两头沉,北方河内丶南方西贡,中间非常容易被切断,越南的中部是薄弱点,也就是顺化的位置。

如果把苗人安置在寮国南部的话,光是什麽都不做也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越南战争时期存在一条叫做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它是越丶老边界和越南丶柬埔寨边界崇山密林中的一条运输线。这条小道并不完全在越南境内,越南中部这麽窄的地方,如果存在这麽一条秘密运输线,早就被美国切断了。

科曼给王能楚安排的居住地,就是胡志明小道的所在范围,一旦启用可以徵召苗人卡住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

「寮国南部直到顺化一线的土地,目前正处在法属印支林业管理局的采伐当中,当地土地肥沃,相对于北部山区的条件好了很多。」科曼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王县长不用这麽快就给我答覆,我们法国人不会强迫苗人,你可以在不加干扰的情况下,做出符合你们民族利益的思考,选择是否迁移。」

此时任谁看到科曼都会觉得他诚意满满,他确实也是发自内心的建议,这不全是对万年倒霉蛋的同情。

帝国主义诚意满满的时候,往往就是在使坏。

科曼此时的好心,都是建立在法国要是待不下去,找一个民族垫后的逻辑上。

可这也不能说对苗人有好处,总不能因为未来越南人会对王能楚这些帝国主义走狗重拳出击,就说现在的方案对苗人没好处吧,总不能把好处都占了一点代价不付出,没这个道理。

「如果王县长同意,我就起草苗人安置计划,如果王县长能够说服苗人同意,我们就公布这个计划,如果不同意,我会忘记今天的对话。」

科曼笑眯眯的把主动权还给了王能楚,而王能楚确实想不到科曼对自己民族的恶意,直接说道,「我会和我的同胞们商量,不会让政府等太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