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抚州之乱(求订阅求月票 )
第二天凌晨,尚书右仆射兼督军御史中丞胡衡亭,便带着脑袋包着白布的上五院指挥,以及大批兵马包围了镇国公府。
「镇国公世子徐安平接旨!」
徐安平跪在「赦造镇国府」牌匾下,其实脑袋还是憎的。
哪怕昨天晚上还在想着,最惨不过全家追随父亲而去,但真到了这一刻,脑子里却几乎像浆糊一样一片空白。
只有当初徐魏,上到八十妇孺,下到强幼童,无数人被斩首的惨烈场景,不断往脑子里钻。
毕竟,当初他们这些勋贵可都是被朝廷严令观摩了的。
直到,胡衡亭笑着提醒道。
「镇国公世子,哦不,镇国公,您该接旨谢恩了!」
嗯?
徐安平这才如梦初醒。
这是不用死了?
「臣,谢陛下圣恩!」
胡衡亭好像又瞩咐了一些东西,但徐安平根本没听清,整个人仍旧浑浑噩噩,直到返回正堂,
老二徐安详,老三徐安和焦急的追问,他才如梦初醒,然后赶紧翻开圣旨。
上面主要写了几件事。
命礼部和宗人府牵头办理治丧事宜。
赐予父亲谥号「忠武」,「赠太师」,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并命人快马加鞭去北疆,将老国公的遗体运回中都,然后陪葬先帝皇陵等等殊荣。
徐安平和徐安详徐安和对视一眼。
圣旨上的一切的一切都不正常,以至于丧期未过,尚在丁忧之礼内,就让徐安平于三日后继承镇国公爵位的事情,众人都几乎下意识忽略了。
「老二,派人打听打听,到底怎麽回事?」
「我这就去问问!」
破船还有三斤钉,何况是累世国公的徐家。
老二徐安详出去了半日,就带回了一个比圣旨上还要重磅的消息。
他面色古怪的说道,
「大哥,襄城侯说,朝廷发了旨意,要册封小妹为征北将军,都督抚州诸军事。」
「什麽?」
徐安平惊地占了起来:「你仔细和我说说!」
徐安详看了窗外一眼,示意徐安和去关门,然后才小声说着。
「据说,昨夜朝廷收到了八百里急报,抚州刺史张勋反了!」
徐安平倒吸了口凉气。
「那也不该让小妹她,等等。」
徐安平突然颓废的坐在了椅子上。
他似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因为只有这样,徐家才能保住一线生机啊!
但这种消息传出去,满朝哗然!
女子为帅?
清流几乎疯了!
名垂青史的机会来了!
但因为辍朝三日以示哀悼,满朝的清流无处发泄,陆相昨晚是被抬回去的,没人敢去那里闹,
因此,这些高官只能一拥而上,跑到胡衡亭的府上抒发己见。
「胡大人,你说,女子为帅,亘古未有之事,还是尚未出阁的国公嫡女,成何体统?」
「没错,且军国大事,焉能假于妇人之手?」
「与礼不和,与祖制不和啊胡大人!」
胡衡亭品了一口香茗,这才放下茶杯,淡淡道:「要不,你们去求求圣上,或者去求求陆相收回成命?」
这些神色山汕,对视一眼,竟然都不说话了。
毕竟,那两位,是真敢杀人还动不动夷三族的。
姓方的毕竟只是少数。
旁边的同僚怒其不争,一脸你怎麽就不敢去太极宫死谏呢的表情?
「胡大人,您作为尚书右仆射,兼督军御史中丞,这等军国大事,自然应当您来觐见,陈述利害,好让圣上或者陆相收回成命啊。」
「好了。」
一群人叽叽歪歪乱叫,胡衡亭养气功夫再好,也不由得有些烦躁。
何况,这些家伙竟然还想着推他出头驳斥朝廷旨意。
想什麽呢?
「那你们说,抚州张勋反了,剩下的烂摊子,谁能接手?」
「呢,这?」
「要麽李大人你去?」
那人低头。
「要麽林大人你去?」
「呢,大人说笑了。」
「是啊,你也知道我在说笑?」
胡衡亭敲了敲桌面,神色变冷:「那徐家从太祖高皇帝时,就带兵替朝廷东征西讨,平定天下,功不可没,乃我大雍国之柱石。
而你们又不知兵,怎敢妄议军国大事?
况且,不让那徐安宁掌兵,难道让徐安平去吗?」
其中,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众人一品,这才回过味来。
对啊,当初为啥这麽多清流要是参那位镇国公?
除了某种政治风向之外,还不是他在军中势力太大。
尤其是骁骑军,几乎成了徐家私军,除了徐家人谁都不认,哪怕历朝历代,册封过几位统帅,
也分化瓦解过,但最后收效甚微。
可眼下老的死了,若是让世子徐安平去,那还不是父传子,子传孙那一套?
可徐安宁不一样,毕竟是国公嫡女,骁骑军多少也认,起码能压住那些骄兵悍将,用来对付那反贼张勋。
最重要的,是她尚未出阁,姑娘家家的,总要嫁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