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选择大于努力
人死了,就什麽都没了。
这句话并非用在所有的地方都正确,但毫无疑问,用在邓艾身上是没什麽问题的。
就在石守信入狱三日之后,石苞上交了司马昭一份卷宗,是关于邓艾遇刺案的。
经查证,组织行刺邓艾的人叫李狗儿,陇右沓中人,据说是父母死于邓艾屯田之时。
至于究竟是怎麽死的,怎麽记恨邓艾的,都是他一面之词。跟着他一起行刺的那些骑手,都是羌胡,已经跑没影了,想抓到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这位李狗儿在羁押期间,畏罪自杀,有狱卒瞧见了但没救回来。
至于石守信呢,只是看护不严,跟邓艾之死没有直接关系。包括刘禅在内的多人,对此都是相同的说辞。
反正呢,事情就这麽个事情,不管外人信不信,石苞表示自己反正是信了。
司马昭从善如流,接受了石苞的审理结果,并且处罚相关责任人。
具体来说,就是剥夺了石守信过往的一切官职,勒令他待在洛阳郊外家中(可以出门但不能离开洛阳),以白身的身份等待朝廷选官。
又让吏部尚书荀顗速速拟定灭蜀功臣的封赏与官职升迁。
然后把石苞交上来的卷宗交给了陈骞,让陈骞负责审查邓艾在蜀地做的一些事情,以及关于伐蜀军中将领对他的弹劾,都一并处理了。
很显然,邓艾遇刺只是一个开始,清算正在进行时,而非已经结束。
至于石守信,入狱三天后被放回位于洛阳城郊的家中。他的亲信部曲,被朝廷一道圣旨招来,在城郊建大营,普通士卒不许出营,等待朝廷发赏。
快两年没回家,回来以后发现老婆孩子不见了,石守信从细狗手中接过李婉留给他的信,看完后长叹一声。
造纸作坊也停工很久了,佃户们倒是在耕田劳作不息,只是欠了两年的租子没有交。
不是故意拖欠,而是不知道交给谁。
「阿郎,大娘子说要您回来以后就去泰山郡找她。」
细狗小心翼翼的说道,看到石守信低着头思索着没说话,他又补充道:「奴本来是想带着信去蜀地找您的,结果走到长安的时候,被羊公(羊祜)劝回来了,让我就在家等您。还有,石崇来找过您,说是想买我们家的田,他想在这周围建一个大庄园,叫什麽金谷园。」
噢?
石守信一愣,抓着细狗的袖口问道:「石崇想在这里建金谷园吗?这点土地也不够啊。」
「是不够呀,但石崇说要把周边的地都买下来,连成一片,现在正在四处打听。
奴听闻他现在跟晋王世子打得火热,买下我们家周边的土地,看起来问题不大。」
细狗事无巨细,把知道的都说了。
石崇要在洛阳买地……有点意思啊。
石守信沉吟不语。
他其实也知道,自己在洛阳郊外的这处农庄,实际上是石苞送的「婚房」,还有司马昭给的面子。
这些都是人家送的,不是石守信自己挣来的。
既然别人可以给,那当然能够要回来。石崇虽然为人嚣张,但做事还是很敞亮的,不是那种阴险猥琐的人。
也就是说,石崇这个人可能会当着司马昭的面拿刀砍人,却不会背地里阴搓搓的下毒害人。
等去石府的时候,跟他谈谈这块地的价码就行了。各取所需,反正石守信也不打算在洛阳待着,留着这块地只是祸患,甩给石崇正合适。
「阿郎,我们是不是要搬去别处了啊?」
细狗低声问道,似乎有些不舍。
「是啊,洛阳待不住了,该离开还是要离开。」
石守信点点头,没有否认,也没有打脸充胖子。
「对了,一直叫你细狗,也知道你母亲姓李。
听闻你不随母姓,还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呢?」
石守信看了看细狗,忽然好奇问道。
「阿郎,我母亲曾经说她是从牛府出来的侍女。
主人叫牛金,被司马懿害死了,母亲让我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以免招来祸患。
只是牛家早就已经败落,我母亲只好带着我逃到洛阳给石家当佃户。
所以我应该是叫牛苟,耕田的牛,苟活的苟。
可惜,我母亲已经亡故,我父亲也不知道是谁,他可能是牛金之子吧,反正是牛家人没跑了。」
细狗叹息说道,心中也在感慨自己的名字真是起得好。
劳碌如牛,活命如苟(狗),还真不如叫细狗。
「放心,等我们去了青徐,地盘更大,还不被人盯着。那边多的是山川湖泽,想打猎就策马入山林,想钓鱼就泛舟江河,怎麽快活都行,何苦憋在这洛阳郊外的一亩三分地呢!」
石守信拍了拍细狗的肩膀,哈哈大笑道。
参与伐蜀,他的见识也增长了许多。过往不敢想的事情,现在不仅想了,甚至都已经做了!
待离开洛阳,这天地如此广阔,何处去不得。
「对了,洛水边的那个造纸作坊,你今晚悄悄去,一把火烧了。」
石守信凑过来对细狗吩咐道。
「烧了?那多可惜呀。」
细狗迷惑不解问道。
石守信摆摆手道:「免得石崇看出其中的门道来,仿造我们的工艺造纸。等我们去了青徐,建一个大大的造纸作坊,把纸卖到东吴去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