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宿没睡的蒙毅带着深秋的晨露匆匆返回王城,甫一入宫就立刻将项梁写了一夜的楚地反秦势力册子交给了帝王。
晨光熹微的雕花玻璃窗前,落地的护眼灯具散发着柔和的白光,始皇坐在舒适的按摩椅上捧着手中的厚册子,表情漠然地垂眸一页一页翻阅着。
瞧见一张张泛黄的纸页上,一列列墨字中,上到一郡郡守,下到衙门内的一个小小兵卒都怀揣着反秦复楚的雄心壮志、册中有名,身形高大的帝王简直都气乐了,一把将册子合起来丢到漆案上,目如鹰隼,声如含冰的看着桌前的蒙毅冷声吩咐道:
“毅,你拿上朕的令牌,挑选五百精锐,速速带着项梁入楚,将这册子上所写的逆贼一网打尽!若有敢对你动手谋反的,不用写信奏禀,直接以谋逆罪,当场处死!”
听到陛下这恍若秋风扫落叶的肃杀愤怒声音,敛眉垂首站在桌旁的蒙毅心中一凛,忙躬身对皇帝陛下道了声“诺”,就匆匆转身跑去做事了。
目送着心腹忠臣快步离开,始皇才从按摩椅上起身,从一层书架上翻出一本孙儿献给他的玄鸟纸质书,看着米白的纸张上用一行行方块简体墨字所写的“举孝廉”、“科举制度”的新型官员选拔方式,不由敛眉深思了起来。
楚人们能够仗着天高皇帝远,无声无息地在暗地里聚集起一批涉及各郡县的反秦之人,固然是有当下监管难的问题做拦路虎,深层处更直接的一个原因则是——大秦帝国太缺文官了!
这是从秦国时就存在的问题短板,秦国历来不缺武将,但却极缺能辅政治国的文才,自秦孝公颁布招贤令后,居于西陲的秦国不生产人才,只是做了关外人才的收留地罢了。
统一之前,在咸阳城内的高级执政阶级中,他下面有老秦贵族和从关外而来的文官进行辅政对于一个诸侯国的体量来讲固然是够用了,可等统一之后,国土面积瞬间扩大好几倍,但是秦国内部的官员数量却远远跟不上,这就造成一个很尴尬的现实——关外的六国故地虽然被秦军打下来,撤国化郡了,但除了郡守的高官多数能够从咸阳直接指派过去的外,余下各地的基层官员们都是在原籍选拔的人员,除了最上层变动外,关外的基层之地仍旧是楚人治楚,韩人治韩,若是这些原籍官员们心中有秦,认可秦律的话,自然会好好办差,可倘若心中对秦有恨,就很容易阳奉阴违地在当地借机生事了。
思及去岁蒙毅从楚地带着韩信归来时对他所讲的,离秦地越远,秦律的震慑力度就对当地人越小的禀告,始皇不禁攥紧手中的书册,眯了眯凤目,将孙儿曾说过的办学院,设科举,培养忠于大秦的文化种子的提议给挂在了心弦上。
不过,提议是提议,等真的到了章程落地的那日,还有许多日子得等呢。
从上往下设计一整套文官培养体系固然重要,但仗着当下大秦兵强,塞外之人未曾气候,早早出兵威慑蛮夷,开疆扩土更加不能拖延!
想做的事情有一箩筐,要办的事情有一大堆,始皇越想心中的情绪就越翻涌的厉害,忙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将自己心中的诸多抱负给按照轻重缓急地排着序,对自己讲——慢慢来,他今生还有的是时间。
……
淅淅沥沥的秋雨连绵不绝。
在萧瑟秋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