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361图穷匕见(1 / 2)

11月7日,立冬。

这天是周五,也是星光镇合村并镇项目安置房——新村花园二期——公开选房的日子。

这一批房子由宜州市房地产龙头企业帝锦集团承建。

总共是420户,预计安置星光镇镇集附近的15个自然村,共计1000人。

当然,整个合村并镇项目总共涉及到要转移的村民,绝对不止这1000人。

星光镇现有常住人口8000人,但户籍人口却有2万人。

这两个数字放在一个乡镇,绝对是非常少的了,尤其星光镇的辖域面积其实挺大的,只不过大多数被山林覆盖,真正用于村居建设的地段并没有多少。

新村花园一期二期,用于安置的村民都是镇集周边5公里内的自然村。

至于更远一些的村庄,则是化零为整,将一些常住人口少丶交通不便的村子,和附近的大村子合并到一起来。

这些自然村因为离镇集距离都在七八公里以上,交通又不便,强行让村民离开家园住到镇子里去,也不现实。

再好的政策要这麽一刀切,也就成暴政了。

而在林骁就任星光镇镇长前,上一任镇长就是这麽干的,所以导致了各村村民怨声载道,对这个政策充满了反感。

这种反感,到现在都没有消除。

只不过因为林骁助力各村脐橙热销的事,才稍稍挽回了一下镇政府在村民们心中的形象,不过大家伙对于「合村并镇」的复推,依旧抱着谨慎和戒备态度。

之所以会这样。

一方面是因为上一任镇长干得太过火,让村民们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不好印象。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金秋脐橙热卖,几乎全镇所有农户都实实在在得了好处鼓了腰包,原本对村里讨生活艰难的愁苦情绪被彻底冲散,反而横生出一种我还能再干五百年的壮志豪情。

这种情况下,再跟村民们提合村并镇丶果园外包,那就不仅仅是反感,而是招恨了。

毕竟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人心向来如此。

之于这些背景。

所以不管是「合村」还是「并镇」,就近期各村的村主任反馈上来的情况看,村子里的风向都大大的不利。

好在,林骁这半年来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

最大的收获就是——12个村委会的村主任和村干部,都被他给收伏了。

这事说来有用也没用,说来没用也有用。

说没用,是因为村主任完全做不了村民的主。

尤其是涉及到村民的腰包和切身权益,光凭村主任,很难做通大多数人的工作。

一个村委会是由好几个自然村组建起来的。

村主任再怎麽不是一般人,顶多在自己所在的村子有话语权,而这种村子又多是人口众多的大村子,不在转移攻坚的范畴里。

对于其他人口稀少的自然村,即便是村主任,影响十分有限。

合村并镇这种大政策,要转移就是一整个村子都转移,但凡有一个钉子户赖着不走的,那这工作都算白干。

但要说有用,又确实有大用。

毕竟村主任都是当地土生土长起来的,对于村民的风向丶动态和诉求,掌握得最为清楚。

有村主任潜伏在村子里,帮助收集这些内容,也更有助于镇里开展工作,知道往哪个方向攻坚。

当然村主任的用处还不体现在这里。

他们最关键的作用,其实在于——不带头挑事。

这话很离谱,但又是实打实的。

林骁刚到星光镇的时候,初出茅庐,地位不稳,当时一上任就开始推「合村并镇」的工作,却因为遇到的阻力太大而不得不暂停,转而采取怀柔政策。

当时最大的阻力,其实就来源于12个村主任的带头抵抗。

当然,村主任并未从明面上发力,看起来永远是听从镇长号令。

但只要一布置工作,要麽就是叫苦叫难,要麽就是阳奉阴违,表面上好好好是是是,回去以后什麽也不干。

不是村主任坏,而是上任镇长把大家伙给整怕了。

村主任虽说是镇里工作的延伸,是一任地方干部,但他们同时也是村子里的村民,享受着村子里的资源和利益。

一旦上面的政策明显会影响和侵害村子里的利益。

那村主任到底是秉公办理,还是以权谋私,那就很难说了。

林骁刚到任,脾气秉性尚且不知,只是来头大名气足而已,可所谓来头和名气又不能证明他就是个鞠躬尽瘁的好干部。

村主任当然不会甘心听他调配。

而经过这次脐橙热卖,以及这半年来他通过自身能力给星光镇带来的改变,所有村主任都被这个不走寻常路的镇长,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其实林骁没想收拾他们。

他们完全是因为林镇长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成果,顺便给收拾了。

村主任们都相信,这位林镇长是真心想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的,连他这麽好的镇长,都在大力推合村并镇的政策,那至少可以说明两点。

一是这政策肯定是势在必行,强行抵抗没有用,二是这政策或许真的对村集体发展和村民有益,不如顺应大势试试。

这些心路历程的变化,都不是发生在一朝一夕间,而是在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里。

现在,12个村主任都对林镇长服服帖帖的,再也不敢把他当那个「不满三十岁的黄毛小子」来对待了。

有了村主任的帮忙。

林骁很及时地掌握了各村的动态,知道现在村子里对于合村并镇政策的抵触情绪,已经没有那麽强烈了。

当然,大多数村民还是不愿意搬离旧居的。

但这种「不愿」,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对镇政府的抗拒,而是出于旧土难离丶新居不适以及果园挣钱舍不得走等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现实因素。

这些背景的掌握,对于林骁决定直接开始选房,起了决定性作用。

他最怕的,就是村民们对政策的无脑抗拒,这是最难办的,因为怎麽做工作都没用。

而现在,村民们的抗拒都有缘故。

只要有理性原因,就可以逐条攻破,不怕村民们捂着耳朵我不听我不听。

那才是真愁人!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有12个村主任当「内应」,林骁对于啃下合村并镇这块硬骨头的信心,从不到一成提升到了五成。

虽然才刚刚过半,但已经可以开干了。

毕竟要等万事俱备才动手,那不是谨慎,而是无能。

真正的高手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见招拆招才能所向披靡。

所以11月立冬这天,林骁直接拍板定下了选房日期。

前两天筹备阶段,全镇干部都还忐忑不安的,总觉得准备得还不完善,这麽做有点冒险,要是村民们直接到「售楼处」来闹事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相比之下,林骁这个「第一责任人」反而十分淡定。

不管镇政府的情绪如何。

反正「并镇」这项工作已经是万事俱备,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全镇干部度过了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

到周五这天,上午八点半。

距离活动开始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但选房现场却已经聚集了来自周边村落的村民,约摸有两百多号人。

而且还在不停地有村民赶来。

这个规模和阵仗,让本来对今天的仪式抱有深深隐忧的三位副镇长,都吓了一跳。

他们本以为,今天的选房仪式会是冷冷清清丶门可罗雀呢,没想到村民们这麽热情捧场,竟然都着急忙慌来了。

专职负责这项工作的副镇长葛涛不禁迷糊:难道说,林镇长帮各村卖橙子的事已经彻底把村民们感化了,大家终于肯放下成见和固执,支持合村并镇这项大政方针了?

葛涛的忧虑散去了80%,但还不敢彻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