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仇恨的力量(1 / 2)

复山河 新海月1 5455 字 1天前

第509章 仇恨的力量

永安,汉水侯府。

「侯爷,一切准备就绪,大军随时可以出征。」

兰林杰兴致勃勃的说道。

苦苦等待了这麽久,终于到了亮剑的时候。

辽东镇叛乱,撕下了大虞朝最后一块遮羞布,像极了汉末的董卓乱政。

只不过大虞朝的情况略好一些,还有一个南京六部的备份小朝廷,尚未出现诸侯割据的乱象。

现在没有不等于未来没有,人的野心是不断滋长的。

南方各省组建的勤王联军,同十八路诸侯讨董,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无法快速平定叛乱,重新竖立朝廷的威严,距离诸侯割据就不远了。

相较于其他势力,安南都护府无疑是先行了一步。

靠着持续的对外战争,建立了强大的陆海军,在同时期的各方势力博弈中占据了优势。

不过因为李牧的刻意低调,这些优势大都隐藏了起来。

在外界眼中,安南都护府依旧处于开发状态,汉水侯府的基本盘在两广。

一旦卸任两广总督,李牧现在拥有的这些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权力这玩意儿,从来都是下放容易,想要收回去难。

在王朝末年,想要收诸侯之权,已经不是一道圣旨能够解决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文官集团多次试图收回李牧两广总督的位置,怎奈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倒不是李牧手段高明,纯粹是朝廷面临的麻烦太多,没法全心全意去干一件事。

不是这里发生天灾,就是那里出现民变,隔三差五还有北虏入寇。

为了争夺利益,朝中各派经常人脑子打成狗脑子。

许多政策计划刚刚制定,尚未来得及落实,就因为内部问题被迫搁浅。

「嗯!」

「派人通知南京六部,让他们准备好一应后勤物资,两个月后本侯带兵去和他们汇合。」

李牧平静的下令道。

如果京师没有沦陷,出兵勤王肯定是兵贵神速。

现在的情况特殊,京师已经落入叛军之手,局势本来就恶化到了极致,没有继续下跌的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出兵快慢已经不重要。

多留点儿时间,放任施家倒行逆施,反而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平叛。

北方各省经济疲敝,根本养不起数十万大军。

漕运早就中断,叛乱爆发之后,李牧又切断了海上粮食贸易。

拖的时间越长,施家的压力就越大。

辽东军不想饿肚皮,要麽纵兵劫掠北方士绅大族,要麽挥师南下。

前者会断绝施家和封建地主集团勾结的路,迫使士绅集团全力支持勤王大军。

后者政治影响不大,但南方密布的水网,能削弱辽东军的骑兵优势。

「侯爷,施家倒行逆施,强逼陛下退位。

观其所为,全然是董贼第二,陛下怕是危矣。

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当早作打算。」

听了兰林杰的话,李牧当场翻了白眼。

施家逼福安帝退位不假,但也让永宁帝复位。

父继子位的名声不好听,可考虑到福安帝皇位的由来,这麽干也不是不行。

纵使施家倒行逆施,对退位的福安帝下了黑手,皇位上还有永宁帝,哪里到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地步。

不过永宁帝的名声,最近几年确实臭的厉害。

把他放在皇位上,只会加速大虞朝的崩塌。

「休要胡说八道!」

「陛下吉人只有天相,岂会被一群宵小伤害。

待渡过了这一劫,定能重新登上皇位。

纵使真的发生意外,宗室中多贤能子弟,无需我等太过操心。」

李牧果断否决道。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在任何地方都适用。

施家陷入众矢之的,不是因为他们夺取了京师,也不是他们屠戮忠臣义士,更不是因为废帝,而是他们跳出来的太早啦!

哪怕真的被逼无奈,也可以冒充叛军攻占京师,再举兵勤王收复京城。

一场大戏演完之后,凭藉勤王之功,顺势拿下山东总督的位置。

再还政于永宁帝,局面就会大不相同。

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已经不适用。

在大虞崩溃前,太早进入中枢,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入主中枢尚且充满风险,称帝更不用说。

纯粹嫌争霸难度不够大,主动增加难度,给自己找刺激。

「侯爷,英明!」

「这次勤王,我们的任务是剿灭叛军。

其他的事情,能不掺和的,最好都不要掺和。

一旦战事结束,当以最快的速度,从京师退出来,免得深陷其中!」

卫新之委婉的提醒道。

扮演忠臣角色事小,关键是京师就一烂摊子,谁接手都得哭。

除非老天爷给面子,否则现在的北方大地,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巨额的粮食缺口,能把安南都护府吸乾。

北虏的威胁,也是一个大麻烦。

「卫先生说的不错,本侯乃一介武夫,不擅长治理天下。

出兵剿灭叛军还行,梳理朝政的重任,还是交给其他人好了。

不过光解决辽东叛军不够,还要考虑北虏的威胁。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北上勤王期间,不能让鞑靼人闲着。

本侯欲派一支部队,从海上出发,伺机袭扰北虏后方。

这次任务,不求杀敌多少,主要是深入鞑靼王国搞破坏。

需要灵活运用骑兵,懂得避实就虚。

诸将,谁愿意担此重任?」

说话间,李牧把目光投向了一众将领。

大虞崩溃在即,乱世已经开启,哪怕是忠臣,也要为夺取天下做准备。

受前面几次大战的影响,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北虏只是癣疥之患。

可有历史教训在,李牧可不敢忽视这个对手。

毕竟,眼下的北疆大地,任何一路诸侯都难以立足,唯独鞑靼人例外。

既然鞑靼人有做大的可能,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就必须提前遏制。

直接挥师一路打过去,需要耗费的钱粮物资太多,还不一定能够取得战果。

索性改变思路,直接和鞑靼人打消耗战。

取得多少战果不重要,只要把敌人拖入战争中,在战略上就是胜利。

先出动小股兵力袭扰,效果不错的话,再逐步向辽东增兵。

海岸线那麽长,鞑靼人不可能全部锁死。

有水师之利,完全可以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