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林十三升副千户
严府,严嵩书房。
林十三见到严嵩纳头便拜:「阁老,十三回来啦!」
林十三和严家父子各论各的。他称严世蕃为义兄,称严嵩为阁老。
严嵩的义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相比之下,严世蕃的干兄弟只有两个,含金量高得多。
严嵩道:「好孩子,快起来!我老了,行动不便。不方便去你。」
林十三起身:「阁老,东南的差事十三办好了。请阁老怒罪,我没经过您老同意就去敲打徐阶下面那些人。」
林十三话里有话:我是为了给严家出气,才去敲江南大族的竹杠。
严嵩是何等老狐狸,岂能听不出林十三的弦外之音?
严嵩道:「嗯,皇上的差事你办的很不错。」
言外之意:别以为咱老严不知道,你敲江南大族竹杠是皇上交待的差事,并非为我严家出气。
没有皇上做靠山,借你八百个胆子你也不敢这麽干。
说完严嵩指了指书案上的木匣子:「阮鄂的罪证你拿去呈给皇上吧。」
林十三的眼晴像是得了尿崩症,眼泪「哗啦」流了出来:「阁老为了捧十三,让十三在皇爷面前立功,不惜舍弃自己的门生。」
「严家对十三的恩,真可谓比天高比海深。」
严世蕃在一旁道:「十三,我们舍弃阮鄂不光是为了你。你就别千恩万谢的了。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
林十三走到严嵩的书桌前,双手捧起了匣子。
严嵩又指了指旁边一封奏疏:「你之前为我严家的事得罪了顶头上司陆炳,很难再得升迁。」
「这一遭你查清福建巡抚不法情事有功。我让在京十几位勋贵公丶侯丶伯联名保举你升迁。」
严党官员保举锦衣卫百户升迁,有外臣勾连皇家缇骑之嫌。勋贵保举就不同了。
勋贵子弟多在锦衣卫中有衔,这群闲人保举锦衣卫中人名正言顺。
严嵩想得很周到。
林十三作势又要跪:「阁老提携大恩,十三永生难忘。」
严嵩却道:「不准再跪。你帮了严家,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好了,你快去永寿宫吧。皇帝的御猫使回京不到宫里复旨,先到我家里,这是犯忌讳的。」
林十三抱着匣子离开了严府,直奔西苑永寿宫而去。
书房之中。
严世蕃问:「爹,你怎麽对林小兄弟不冷不热的?」
严嵩却道:「是你对他太过亲近。我没你聪明,但比你会看人。林十三不是罗龙文。对严家并不是死心塌地。」
「不过,此人作为我们打压徐党的工具再合适不过。」
永寿宫大殿内。
吕芳丶黄锦喜滋滋的将林十三领进了大殿内。
吕芳笑道:「皇爷,林十三回来了。」
林十三跪倒在青纱帷帐内:「臣叩见皇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靖帝道:「十三,你差事办得不错。二百万两银子全部交接给胡宗宪了?」
林十三忙不迭为胡宗宪说上了好话:「回禀皇爷,银子已全部交接给了胡部堂。胡部堂宵衣旺食,东南将士上下一心。誓让倭寇血债血偿,还百姓以太平。」
嘉靖帝问:「阮鄂横行不法的证据,严嵩交予你了?」
林十三没有回话,只是双手高高捧起木匣。吕芳接过木匣,打开拿到了青纱帷帐中。
嘉靖帝粗略翻了翻,发出一声龙啸:「欺天啦!身为封疆大吏,给倭寇送财帛不说,还送战船?」
「胡宗宪丶卢镗丶汤克宽丶俞大献丶戚继光他们在前方打得那麽辛苦,阮鄂却在给敌方送战船?」
「沈炼里通卖国是假的。阮鄂里通卖国是实打实的!」
「严嵩丶赵文华竟跟朕举荐这样的人做福建巡抚?」
「吕芳,厂卫立即派员去福建,将阮鄂锁拿进京。」
吕芳拱手:「老奴遵旨。」
嘉靖帝又问:「林十三,你胆子够大。朕本想让你在江南『募捐』个五六十万两银子,以解胡宗宪的燃眉之急。你却募捐了二百万两?」
林十三的回答十分委婉妥帖:「禀皇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财皆天子之财。」
那句「天下之财皆天子之财」,算是彻彻底底说到嘉靖帝的心坎坎上了。
嘉靖帝龙颜大悦:「说的好!不愧西苑第一青年才俊。朕听说严嵩找了一群闲散勋贵,联名保荐你升迁。」
「吕芳,告诉陆炳,做个顺水人情吧。」
「陆绎以千户之职掌北镇抚司两年,也该名副其实了。升陆绎为北镇抚使,刘守有升千户,林十三升副千户!」
在锦衣卫中,百户之中出众者也得熬五年资历才能升副千户。
产房再次传喜讯,林十三又升了!且是破格拔擢。
林十三连忙使出磕头如捣蒜大法:「臣林十三叩谢皇恩。有生之年定结草衔环报答皇恩,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嘉靖帝道:「罢了。你这人极聪明。还知道帮朕各打五十大板。」
「严党的二百多万两银子进了内库,徐党的二百万两银子归了胡宗宪。皆大欢喜。」
林十三拱手:「禀皇爷,臣要参一人。」
嘉靖帝道:「你要参的人是王本固吧。朕又岂能不知,此人受人指使,坏了朕平倭开海的大业!」
「但朕不能杀他。天下事,朕也不是事事说了算。」
嘉靖帝的语气中满是无奈。
林十三道:「王本固小人,坑苦了东南抗倭的官员丶将士。除了胡部堂,还有海道副使谭纶,
此人满腹韬略,东南官场都称他为小号的胡宗宪......
「猫婿便是谭纶献上的。」
嘉靖帝自言道:「谭纶?至儿的那个门人?嗯,他是个干实事的。」
「怎麽,裕王开始走你的门路向朕荐人了?」
林十三连忙道:「禀皇爷。的确有人托臣向皇爷举荐谭纶。但不是裕王爷,而是胡宗宪。」
嘉靖帝惊讶:「胡宗宪竟向朕举荐朝中敌党的人?」
林十三侃侃而谈:「禀皇爷。胡部堂一心为公,心中装的只有皇爷丶朝廷丶百姓。从不考虑什麽己党丶敌党。」
「他曾跟臣说过。若对皇爷抗倭开海方略有益的人,即便是他杀父仇人他都照样会举荐!」
「所谓公忠体国,无过于此!」
「再有,谭纶从来不是朝中哪位巨佬的人,而是裕王爷的人。自古父子一体,四舍五入谭纶是您的人啊!」
「胡宗宪说,谭纶担任福建巡抚再合适不过。」
嘉靖帝感慨:「好一个胡宗宪。朝廷若多几个胡宗宪,倭寇何愁不平丶北方何愁不安丶朝廷财政何愁不富?」
「吕芳,传旨赏胡宗宪长子左府都事衔,次子锦衣卫百户衔,三子南京锦衣卫百户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