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有福大帅,就有赵大帅!(1 / 2)

清妖 傲骨铁心 4909 字 1天前

第372章 有福大帅,就有赵大帅!

对于皖北地区活动的盐匪巨枭谢鸿仪丶杨彪二人,赵安曾经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想要招安二人。

不是造反者天然同情造反者,而是谢丶杨二人有点侠盗意味,规定手下「只贩私,不抢劫」,甚至还时不时的接济地方贫民,加之贩的又是比官价低许多的私盐,故而在皖北地区拥有非常不错的民众基础。

官兵跟这帮盐匪比起来,反而更像土匪。

某种程度上,谢丶杨二人有点像赵安前世曾经盘踞在江西那座盛山的「王袁」,或者说像手拿两把菜刀就敢闹的那位,属于可以团结争取的力量,合作的好甚至可以成为鼎定天下的王霸力量。

而能不顾官府禁令铤而走险卖私盐的肯定是敢于拼命的亡命徒,这帮人天生不怕死,安徽绿营战斗力又实在太差,再有百姓支持,这就导致地方官府对谢丶杨二贼多次围剿都遭失败。

据前番被捕后变节的白莲教徒刘宝供认,谢丶杨麾下的盐匪有3000多人,二人不仅都被白莲教主刘之协发展为弟子,刘之协还将早年其师傅刘松秘密打制的一批兵器交给谢丶杨用于壮大力量,似乎是想将谢丶杨二人麾下亡命徒打造为湖北深山老林中正在秘密训练的「天运军」。

如果不是这次有教中「激进派」在宿州冒然起事被赵安及时镇压,给刘之协两三年时间苦心经营,安徽白莲教军或许还真能成为和湖北丶四川一样的主力。

那样一来,这场白莲大起义波及的范围丶影响的人口以及整个规模,都将比赵安前世来的更为激烈丶更大。

要知道白莲教大起义之所以失败除了领导层不固定,缺乏有效指挥外,也与他们始终在川丶陕丶鄂丶豫流动作战有关,自始至终既没有威胁到中原腹心之地,也没有威胁到东南财赋之地。

但要是有了安徽就不一样了,左能切断漕运,右能兵进江南,掀起的声势只怕能与「三藩起义」一拼。

若赵安没有任职安徽,或许会暗中鼓励甚至直接策应起义,想着法子把安徽搞乱,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但现在安徽在他手中,是「小贷党」重点经营的根据地,自是不允许安徽的白莲教死灰复燃。

如此,只能牺牲谢丶杨二人。

哪怕他们是心怀故明的义士,也得将二人诛杀。

可惜了,赵安原本想着以招抚稳定局面,再将谢丶杨二人手中力量消化成为坚定的反清力量,没想到对方竟如此不识抬举。

这不仅是对赵安个人权威的挑衅,更是对安徽正在起步的工商环境巨大威胁。

皖南丶皖北都是赵安经营的重中之重,皖北经济虽不如皖南,但皖北紧邻产盐区的苏北,更是进入中原的桥头堡,且还关系漕运安全,赵安就算再怎麽养寇,也不可能允许已经加入白莲教的谢丶杨二人盘踞在此。

二人为何不肯接受招安,难道是因为赵安给的利益不够?

答案肯定不是!

赵安给的利益已经相当诚意了,可以说是不仅帮谢丶杨二人洗白身份让他们成为清朝的中高层军官,还给了他们合法盐商外衣继续捞取盐利,怎麽看,能给到的都给到了。

然而二人还是拒绝招安,那只能是一个原因了,就是骨子里不相信官府。

又或许是《水浒传》看多了吧。

招安,是投降主义,投降主义是没有好下场的。

换成赵安,恐怕也会选择不合作。

谁知道你赵大人说话算不算数的,万一人家带兄弟下山来投,转眼就被你活埋了呢?

读书人都黑。

大儒,更「阴」的很,心也狠。

曾丶左丶李都曾大规模屠过投降的太平军。

而且,谢丶杨二人也有不合作的底气。

3000多盐匪看着人数不多,实际战斗力至少顶一万左右清军,再有白莲教的「宗教」加成,当地百姓的支持,想要剿灭他们,赵安至少要抽调一万二千名绿营兵参战。

整个安徽绿营现在有多少兵呢?

皖北的淮北镇约有六千人左右,皖南的寿春镇约有七千馀人,加上巡抚直接指挥的抚标,总兵力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前番皖北大灾时,淮北镇有不少损失,目前战兵实额可能只有四千人。寿春镇倒是没什麽损失,但白莲教乱结束后就被赵安以署理巡抚名义调回原驻防区,原因是淮南兵在皖北也是烧杀抢掠,乾的坏事不比抚标少。

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客」字在做怪。

也是清军的传统「美德」。

只要不是本地的兵,过来之后哪怕是收复失地也要把当地的百姓先屠一遍,不是失复失地单纯路过也会鸡飞狗跳一路。

清廷对此,一贯态度就是默认。

当然,也与前任朱珪因自身困境纵容绿营有关。

兵都叫赵安遣回去了,这会若要重新集结至少得半个月时间。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赵安就以署理巡抚身份于巡抚衙门召开紧急军议。

参加军议的除抚标将领外,还有安庆本地驻军安庆协的将领,另外就是与兵事有关的相关人员。

按察使张诚基作为「二把手」也被邀请列席会席,原因是赵安希望这位「政治」盟友能发挥司法方面作用,就是动员各地司法力量协助剿匪。

刚签字借了五万两的学政大人徐老宗师没有被邀请,原因自是兵事与教育无关,安徽的情况还没坏到需要老宗师出面号召读书人积极投军呢。

安庆知府宋嘉问及盐法道崔道台等也被邀请出席,地方主官和盐道被请来的原因肯定跟钱有关。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军费的事得他们帮助解决一些。

接到会议通知的官员大轿小轿便往巡抚衙门赶,到地直接被迎入二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不知什麽时候赶制出来的巨大舆图。

因不知会议内容,官员们纷纷打探,结果谁也不知。

直至巡抚衙门经历官郑符阳过来,众人方知是凤阳境内的白莲教徒又造反了。

这肯定是个夸大说法,实际谢丶杨二匪只是拒绝招安并没有率部起事。

那为何要诬陷他们造反呢?

是为了「政治宣传」。

赵安以署理巡抚身份亲自前往凤阳平定白莲造反,跟以署理巡抚身份调动全省绿营去凤阳围剿盐贩子,哪个听起来上档次?哪个事后功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