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书生无用(2 / 2)

创业在晚唐 痴人陈 4562 字 11天前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挂的李袭吉就辞别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着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馀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随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于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确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着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历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历史上,其馀人只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丶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麽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着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伪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着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别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谒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并不晓得,长安对于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谒,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复起的契机,李袭吉什麽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于是他豁出去一切,将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麽顾忌?不如将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于李袭吉的自叙,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别慢,交通也特别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麽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将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麽待遇。

于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丶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将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麽准确?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将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麽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驿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麽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着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